扩散!严防“大灾后大疫”,河南疾控专家紧急提醒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春波 文图)洪涝灾害后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何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7月23日下午,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现场,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叶莹表示,将运用全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重点提醒广大群众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和消毒;修复饮用水设施后,启用前要进行全面、彻底清洁消毒。

  同时,叶莹还提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六个方面的卫生。

  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存放生熟要分开;不用污水清洗水果蔬菜,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不共用毛巾、脸盆、手帕等;多通风,尽量减少聚集,到人多、密闭的场所要规范佩戴口罩。

  注意环境卫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洁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加强家畜、家禽的管理,常洒灭蚊药,及时清理禽畜粪便。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深埋。

  注意防病媒生物。做好防鼠灭鼠、清理蚊蝇等工作;清理各种积水,防止蚊虫滋生;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注意有病早就医。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出现发热、腹泻、呕吐、咳嗽、皮疹、黄疸等症状时,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就医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灾民安置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向防疫人员报告。

  注意接触疫水前防护。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油膏。在防范高温中暑的前提下,可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

  叶莹还表示,下一步,河南省疾控中心将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制定的《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指引》和我省制定的《洪涝灾害防病防疫技术方案》《洪涝灾害下预防接种技术指导方案》,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开展灾后传染病应急检测和防控,做好常规预防接种、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消毒、确保水和饮食卫生,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传染病疫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灾后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做好粪便、垃圾、动物尸体等的无害化处理,全面开展除“四害”活动,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力度,加强餐饮具消毒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普遍参与、人人动手、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做好汛期防疫防病的同时,坚持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和入境人员观察管理,落实防汛人员新冠肺炎防控措施,防止洪灾后疫情反弹。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