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神药”都敢说,是谁给辉瑞戴上了“新冠特效药”的光环?
如果提起新冠“特效药”,你会想到哪一种药?
问了几个朋友,他们立刻就说出了辉瑞的名字,而我也和他们一样,第一个反应就是辉瑞,虽然并不了解或者肯定它的疗效,但是自从它进入人们的互联网视野,就无来由地产生了这么个印象。
我把这种情况叫做“意识营销”,就是通过大量的宣传覆盖和口口相传的影响,在人们心里种上一个具体化的印象,把某个概念和某个产品以潜意识的方式联系并固化起来,使其成为最先或最大选择项,从而达到营销成果最大化的目的。
表达可能不准确,但就是这个意思。仔细回忆一下是不是这么回事,辉瑞的药从研制出来开始,甚至还没有推向新冠感染群体的时候,国内就有一些人给它冠以“特效药”的名头,并且通过各类媒体、自媒体尤其是一些知名大V进行了先期宣传。
那时候我们国内的疫情控制得还比较好,整体面上的防控成果已经非常显著,只是偶尔有些点位存在反复。但是人们的内心对于病毒传播、感染和治疗都很敏感,所以对于这样的“特效药”概念会特别在意,一旦哪个药物占领了这个敏感点位,那么它就很容易在人们的内心形成这种固化效果。
的确,辉瑞做到了!但是,他们了解所谓“特效药”的含义,在官方言论中也没有使用“新冠特效药”的称谓,而为他们站台并促成这件事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或者说是国内的一些人、一些机构利用这一敏感话题进行概念炒作,炒进了人们心里。
为此还专门咨询了一位资深的医生朋友,他说,特效药是对某种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药物,目前新冠病毒还没有官方正式公布的“特效药”。而且不仅仅是新冠病毒,实际上在目前已知的所有病毒中,都没有能有效杀死病毒的特效药,最多也就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繁殖。
辉瑞的药也是这个原理,并不能称之为“特效药”。世界卫生组织今年4月21日发布了针对新冠肺炎新的治疗推荐时,推荐了辉瑞的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用于治疗有高度住院风险的新冠肺炎轻度或中度患者。
但该组织临床管理负责人Janet Diaz也说,它只是为那些确实被感染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他们从未提及辉瑞是治疗新冠的“特效药”,只是说它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轻中症患者向重症进展。
而人们对于它作为“特效药”的认知,几乎完全是来自于网络上的夸张炒作和吸引眼球的小作文。最近关于中国医药代理辉瑞新冠治疗药物的报道中,某财经媒体甚至用上了“新冠神药”这样的字眼,另一家财经媒体则在标题上直接冠以“辉瑞新冠特效药”的说法,用网友的话说,辉瑞自个儿都不敢加的光环被它加上了!
的确如此,尤其是一些财经自媒体博主,很多在业内还有相当的影响力和粉丝群,轮番持续进行推介和提示,不断把辉瑞“特效药”的概念进行强化,事实上也达到了他们想要的效果。
尤其是在今年下半年关于封控还是放开的争论中,这种“提示性”内容更是比比皆是,有的甚至直接统一文本的建议引入所谓辉瑞“特效药”,直到这种药通过中国医药的平台即将大批量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这种“意识营销”的高潮。
如果“有一定治疗效果”就能称作“特效药”,那么其实我们自己就有这样的药,而且还不止一种。
今年3月29日的吉林第18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这样一个通报,长春中医药大学在接管通源方舱医院、北湖方舱医院、九台区中医院后,采用了纯中药治疗,病人服用中药后,1天退热率为72%,3天退热率为96%。而且症状消失的病人6天出院率均达到69%以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无转重及危重型患者。
在今年7月份,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获批,阿兹夫定成首款获批的国产新冠口服药,它同样能够特异性作用于新冠病毒,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
而我们之所以在疫情最厉害的时候保持了几乎最低的死亡率,实际上也是各种药物有效治疗的结果。但是这些国内的药物,却入不了那些财经人士和财经媒体的法眼,没有让他们吹捧的动力,哪怕是客观公正的报道都很难!
不敢说这种“意识营销”行为的背后是有策划和安排的,因为咱们不掌握直接证据,但是从整个操作过程和文本细节来看,的确是能看出端倪的。很明显,有人在用自己的影响力给辉瑞新冠药戴上了“特效药”的虚假桂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