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药那么难买?我国的产能在哪?
从疫情最开始的抢口罩,到封控时的抢菜,再到现在放宽后的抢药,在不同阶段总有需要我们去抢的东西。
最近真的太缺药了,群里朋友圈里都是问哪有药的,有人跑遍全城药店,就为了买一盒退烧药,有的阳了碰上好心的邻居,能匀一点药救急。
天猫上每天十点抢布洛芬,堪称毫秒级抢光,比抢茅台还难。
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药这么难买?我们的产能在哪?
感冒发烧药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是造不出来?还是造出来了没人送?
又或者有黑心商人在大量囤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要弄清楚为什么现在那么缺药,要从三个问题去看。
1,政策衔接问题
2,药企利益问题
3,过于恐慌问题
首先一个就是政策衔接问题,缺乏缓冲期
打响第一枪的是北京
12月3日,北京市场监管局宣布,即日起市民去药店买“四类药”,不再需要实名登记
所谓“四类药”就是退烧的、止咳的、治咽痛的,抗感染的
也就是新冠时期要严格监督购买的感冒退烧药物,因为怕有人发烧了不上报,偷偷买,会破坏清零防疫,所以这类药过去都是严控的。
过去如果你要买,必须实名登记,然后在买药后必须去做一次核酸,不然健康码会弹窗。
可12月3号,北京宣布买感冒退烧药,不再实名登记了,等于说大家都可以随便买了。
北京作为中国的“指标城市”,它一地的政策动向迅速影响全国,于是跟随着北京的脚步,上海,重庆,广州等一个个城市全都开始买感冒退烧药,不实名登记了。
再后来到了12月7日,新十条公布
《新十条》是一份放宽的指导性文件,其中的第五条,明确写明了“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如此一来从北京打响放宽买药第一枪,到《新十条》公布,实质上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
四天时间,又怎么可能把原本需要实名登记才能买到的管控药,充足的补充满呢?
这是一个上下政策衔接,缺乏缓冲期的情况。
那么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会缺乏缓冲期?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病毒传染性太强,多地疫情实质已经难以防控
大家还记得新十条公布前,疫情是个什么状况吗?
它是一种多地疫情,快速持续增加的状况
像是北京、石家庄、郑州、重庆、广州等地,疫情每天全都新增数千例。
11月底12月初,北京每天新增都在三四千例,多的时候新增四五千例
而广州的疫情更严峻,从11月中旬开始广州每日新增就接近9000例
重庆、郑州、石家庄等地也类似,我国疫情面临快速增加的阶段
在这种状况下,有两个选择:
1,严控
2,加大放宽
如果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新增超过3000例,那想要控制住疫情,需要花费极大成本。
就是要把全城都封了,就像今年四月份的上海一样,几千万的超大城市,完全封城
这样才可能管控住每日新增几千例的状况
它已经不可能再用精准管控,或者通过封高风险区域来遏制住疫情了
所以如果当时要管控住那波疫情,就要把北京、广州、重庆、郑州等中国好几个超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全都封住,才可能遏制住疫情。
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来,代价非常大,无论是社会代价,还是经济代价,你不可能一口气封住中国那么些个数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二来,病毒传染力很强,这波奥秘克戎虽然毒性低了,但是传染力很强,换句话说就算你全部封城,也不一定能做到真的控制住疫情传播。
所以其实,即便11月11号公布了新20条,希望逐步放宽防疫,想要给放宽一个缓冲期,但实质上由于病毒传染力太强,这个“缓冲期”可以说非常的短。
以至于防疫稍微放宽点,这个病毒就用很快的速度在社会面传播。
当病毒在社会面快速传播时,你就必须解除过去对于感冒发烧药的购买限制,让居民可以立刻买药准备
可是这个让买药的准备来的太突然,前后缺乏衔接,短时间内大量居民去买药,导致药物供应短缺。
这也就是政策衔接上缓冲期不足造成的,也是造成现在药物那么缺的第一个原因。
而第二个原因是,药企利益问题。
由于这三年来我国疫情一直管控的不错,大家也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连过去的普通感冒发烧都少了,那相关药物的需求就一直在下降。
加上感冒退烧药被列为“四类药管控”,要买还要实名制,买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对于药企来说,它生产感冒退烧药的产能就会下降,感冒发烧药需求少,它的产线就会去生产其他药品。
或者是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关停闲置产线。
而当12月7号《新十条》公布,不再限制买感冒发烧药后,这类药开始缺货。
此时药企要大量生产,要做三件事:
1,闲置产线需要大消毒
2,工人需要从其他产线调过来
3,扩大产能招募更多工人
4,原本其他药品的生产任务也要和上家沟通暂停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去完成,还有个更重要的一点是,下游的原料供应,会不足
抢口罩的时候,什么最缺?还不是口罩产线,而是熔喷布,熔喷布价格被炒上天,口罩产线虽然多,可熔喷布不供应,产线也开不起来。
现在感冒发烧药也一样,你可以开启药物产能,可是下游的药物原料,你会供应不上。
《亚洲日报》今天就报道,韩国很害怕买不到中国的原料药了。
因为生产感冒发烧药,要原料药才能生产,现在感冒药紧缺,必然导致下游的“原料药”也紧缺,所以依靠进口中国原料药的“韩国药品安全处”,下公文给韩国药企,“要马上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原料药进口韩国。”
中国自己都不够,又怎么可能再给你韩国。
原料药,现在特别重要,那么中国的原料药,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呢?
根据记者调查,现在原料药的价格一小时涨一次,但还是紧缺。
国内原料药也很紧缺,尤其是感冒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对乙酰氨基酚。
而原料药价格一小时一涨,这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
这会让药企的生产动力,下降。
要知道现在药监局和工商局在重点打击什么?打击风口浪尖的药物涨价问题
老百姓都非常关注药价,要严控有人借着疫情发财,借着疫情涨药价。
所以有些药企它不敢大涨价,可药企不涨价,下游的制药原料在涨价啊。
卖出去的药不准涨价,可生产药的原料在大涨,这就会让一部分药企的生产积极性下降。
所以要打击药物涨价,必须上中下三路一起抓:
下路,原料药供应商
中路,药企生产商
上路,药房药店
只有这上中下三路一起抓,才能确保药物价格的真正稳定,如果只装其中一路,或者两路,那不解决问题
另外还有个影响药企开足马力生产的问题,那就是盲目上产能,亏了算谁的?
一家药企,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制命令,或者相对的补贴发放,是害怕盲目上产能的。
现在看起来感冒发烧药好像很紧缺,可过段时间呢?
当不少人都被感染康复后,当大家不再对这波病毒有恐慌后,谁还会需要那么多感冒药和发烧药呢?
这个教训,企业在2020年的口罩身上,是吃过大亏的
2020年疫情初期,口罩也是紧缺,大家抢口罩,口罩也限购,熔喷布价格也大涨
于是有的企业盲目上产能,大量生产口罩
可结果呢?没多久口罩需求就稳定了,而盲目上产能的企业,倒闭的倒闭,亏损的亏损
而且口罩我买一百个,还能每天换一个,可感冒发烧药我买一百盒,每天吃一粒吗?
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如果现在药企在没有国家命令和补贴的状况下,盲目上产能,那可能面临的就是亏损的风险
这也是制约产能的一个问题。
而要解决药企这边的问题,需要上中下三路一起打击药物涨价,同时也需要国家的行政命令,让药企必须配合生产,就算你未来可能亏损
不少药企本来就是国企,人民的企业,为了人民亏损点怎么了?
像我们这种国家,只要下决心,产能就一定拉得起来,短缺问题很快就会解决。
最后还有造成缺药的第三个原因:过于恐慌的心态
大家真不用过于恐慌这病毒了
昨天钟南山在出席网络会议时说:
现在的新冠肺炎应该叫做“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更直接说应该叫“新冠感冒”
但实际体验下来,是比感冒要猛烈的
一般来说病程是七天,症状以喉咙痛,发烧,肌肉酸痛为主
其中有些人没太大感觉,而有些人在第三四天是最难受的,但大多数人都会很快康复。
现在这个“奥秘克戎”是自限性疾病。
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这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己会停止,且逐渐恢复,只需要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力就能痊愈的一种病。
大多数感染者也是不需要去医院就诊的。
但是不少人可能对这病毒不够了解,加剧了恐慌情绪,于是开始抢药囤药
还有一些人知道这病毒没那么可怕,可看到大家都在抢药,把他也给弄得恐慌焦虑了,于是也跟着这股氛围,开始抢药了
抢药的情绪,是会蔓延的。
另外对于黑心囤药商的打击也需要各位的举报和重拳,谁恶意囤药卖高价,就打击谁。
最后想说,别把这疫情看的太严重了,我也相信现在刚放宽所出现的混乱和抢药状况,不久之后就会好转
随着大家对这病毒更了解,越来越多人明白根本没那么可怕
当我们心态上慢慢恢复常态,也就不会有过度抢药的事发生
感谢各位的点赞,转发和分享。
关注我,每天带来不一样的热点资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