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策略:医保谈判进入倒计时,把握创新药投资逻辑
一、行情回顾
(一)市场表现
上周医药生物收涨1.18%,跑输沪深 300 指数2.52%的涨幅,在申万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22位。子板块表现分化,其中,医药商业涨幅最大,达到6.67%;医疗服务小幅收跌0.03%。个股方面,涨幅居前(43.59%)、(41.06%)、(33.40%),跌幅居前(-16.44%)、(-14.52%)、创新医疗(-12.47%)。
(二)医药生物估值
截至2022年12月2日,医药生物指数市盈率为25.17(剔除负值),环比上周上升1.45%,处于3年来历史15.34%分位。
二、行业要闻
(一)重点事件
上周行业重要事件包括医保谈判进入倒计时和多地核酸检测要求发生调整。
根据《经济参考报》,2022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将于12月初正式展开。
点评: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490个申报药品中344个通过初步审查,其中,目录外药品199个,包括144个独家品种西药和14个独家品种中成药。考虑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工作已连续进行六年,市场及医药公司已基本形成相关的认识及预期。参考历年谈判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创新药通过谈判新增进入目录谈判成功率不低于60%,价格平均降幅约为50%-60%。
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首次公开了谈判药品简易续约的规则,新增了简易新增适应症的规则,新增了非独家药品竞价谈判等创新机制,总体上创新药价格调整幅度比较温和,在‘保基本’基础上对‘促创新’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创新药医保价格政策边际转暖,行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振。但同时医保谈判的根本目的依然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需求,创新药的有效性和可及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建议密切跟踪创新药医保谈判进程,创新价值大、临床效果优,具有成本优势的大型药企有望在激烈的谈判中取得优势,充分分享医保基金红利。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1月30日、12月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专家和防控一线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
同时,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全国多地核酸检测通知发生了变化,其中包括广州、重庆等近期疫情情况十分严峻的地区。北京顺义、通州、石景山、大兴发布消息称,结合区域疫情发展形势,在科学评估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服务,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群体实行免检,推行“愿检尽检”;广州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除海珠、番禺、天河、白云4个区外,广州其余7个区引导群众按需检测,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节约全市核酸资源;郑州要求科学精准划定高风险区,除高风险区外的其他区域停止集中核酸筛查,恢复低风险区管理。
点评:国家和地方层面加快落实优化防控二十条,坚持走小步不停步,推进“愿检尽检”“精准免检”,力求尽可能减少传播风险的前提下有效节约资源。我们重申,防疫措施将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和有效化,建议关注生物医药板块投资两条投资主线:一是,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诊断、救治和免疫等方向有望成为常态化需求。参考海外经验,对抗原检测、特效药、疫苗等方向仍有较强需求,结合国内情况,我们认为未来抗原检测、特效药及疫苗、中医药等方向值得继续重视。二是,关注防疫措施优化后,带来的医疗行业补短板强弱项机会。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力量、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的决策部署下,医疗装备及大型设备、药品商业物流(储备)有望持续放量。
(二)行业观点
本周细分板块观点如下:
(1)创新药:医药市场是刚性需求市场,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审评审批鼓励创新、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两票制、医保支付等政策快速推进,行业竞争形态发生重大改变,本土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对于创新药投资,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两条核心逻辑。一是重点关注具有仿制药时代累积优势,且寻求创新转型的big pharma 型企业,该类企业内生盈利强,成长更为稳健,转型创新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二是关注研发管线丰富,已有产品上市且积极布局国际化的biotech企业,该类企业产品矩阵形成,创新研发、BD能力、商业转化基本得到验证,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2)医疗器械: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是当前一个阶段医疗器械增长的主要逻辑。叠加政策端鼓励加快医疗器械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实现进口替代,国产创新医疗器械有望在多个领域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我们重点推荐关注医疗设备及大型装备、高值耗材、体外诊断等细分领域国产替代引领者,有持续创新能力且已经通过市场验证的龙头企业。
(3)中药: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结合近期优化防控二十条重点提出“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中药材价格指数高位小幅回调,有利于下游中成药、中药饮片板块成本端压力缓解,板块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建议重点关注中医药底蕴深厚、具有重磅独家品种、实现现代化智能生产的龙头企业。
(4)CXO行业:今年以来,受资本寒冬、地缘风险、估值回调等因素影响,CXO板块持续低迷。但从发布的三季度报告来看,龙头企业依然保持高增长态势,部分甚至超出预期。未来,考虑到下游企业研发需求恢复和周期下滑拐点到来,建议继续关注具备经营韧性、具有规模效应、全球布局、多地运营及全产业覆盖优势的企业。
(5)疫苗: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支撑疫苗行业快速成长。需求端,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提升,包括流感疫苗、水痘疫苗、B型流感嗜血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疫苗等在内的二类自费疫苗接种率提升,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供给端,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进程加速,包括涉及到新冠疫苗的mRNA、腺病毒、重组蛋白等新技术路线的新型疫苗等。建议密切跟踪已签发产品的上市放量和在研品种研发进程,重点推荐拥有重磅品种、积极布局新型疫苗研发的疫苗明星企业。
三、国内重要产品上市或临床进度
上周,CDE未受理相关药物申请。在审品种中,15个新药获批临床,12个为1类创新药。1个新药获批上市。
1)11月2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一款研发代号为IMG-004的1类新药获得两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特定的成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公开资料显示,IMG-004是一款新型的BTK抑制剂,最初由和黄医药发现,创响生物拥有该药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全球权利的独家选择权。(来源:CDE官网)
四、海外重要产品上市或临床进度
11月30日,FDA批准了首个粪便微生物群产品Rebyota,用于预防艰难梭菌感染(CDI)在18岁及以上人群的复发。患者个体需要在完成复发性CDI的抗生素治疗后使用。艰难梭菌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它已于2013年被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列入最高紧急威胁级别的耐药菌首位。(来源:腾讯新闻)
11月30日,再生元宣布,美国FDA已受理Evkeeza(evinacumab)作为其他降脂疗法的辅助药物,用于治疗5-11岁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儿童患者的生物制剂补充许可申请(sBLA),并授予优先审查资格。FDA的PDUFA日期为2023年3月30日。(来源:网易号)
12月1日,安进(Amgen)公布了其在研肥胖疗法AMG 133的最新1期临床试验数据。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经最高剂量AMG 133治疗12周后体重减少了14.5%。“AMG133是基于临床前和人类遗传数据设计,这些数据表明GIPR抑制是一种减肥策略,尤其是与GLP-1激动剂联合使用时,”安进公司研发执行副总裁DavidM.Reese博士表示,“我们对每个月使用一次AMG 133的1期临床结果感到鼓舞,特别是体重减轻的程度、速度和持久性。我们期待明年年初启动第二阶段研究。”(来源:医药观澜)
12月2日,豪森药业公告宣布其合作伙伴EQRx在欧盟提交了阿美替尼的上市申请,用于一线治疗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及治疗存在携带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此前,EQRx已于今年6月向英国药品和医疗保健用品管理局(MHRA)递交该产品的上市许可申请阿美替尼是豪森药业自主开发的一款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I)抑制剂,也是全球首个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超过1年(二线使用)的三代EGFR-TKI。2020年7月,EQRx与豪森药业达成合作,获得该产品在中国以外地区的所有权益。(来源:瀚森制药公告)
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截至12月2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9358例(其中重症病例10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7361例,累计死亡病例52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31952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355263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065908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80554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61652例(出院99728例,死亡1077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10例(出院791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343081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416例)。
截至2022年12月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4401.0万剂次。
根据WHO数据,截至12月2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突破6.40亿例,累计死亡超663.63万例。
六、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药物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竞争失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