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退烧药如何用?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目前市面上退烧药琳琅满目,家长应如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增清特别作了介绍。
体温>38.5℃才用药
发热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抗体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修复,家长不必一发现宝宝发烧时就马上用退热药。如果宝宝只是低烧,建议以温水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温为主。
当体温超过38.5℃,由于小孩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担心持续高热状态会使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或造成脑部损伤,建议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适当用一些退烧药。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由于免疫机制尚未完善,一旦出现发热,建议由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用药或如何用药。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如G6PD缺乏症患儿,就医时一定要告知医生,以便选择合适的退烧药。
选择合适剂型
退烧药品种很多,即使同一种退烧药也有不同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咀嚼片、混悬剂、糖浆剂、滴剂、栓剂、分散片、泡腾片等。怎么给孩子选择一款合适的退烧药呢?
目前,小儿常用的退烧药主要为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两种是比较安全的。在剂型选择上,一般三岁以下的宝宝建议选用滴剂、糖浆剂或栓剂,滴剂药物浓度较高,服用方便,起效快,口味也可接受;栓剂是药物由直肠黏膜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中,对胃肠道刺激和肝脏的毒性作用减小,特别适合不愿意吃药,或一吃药就吐的宝宝。
避免重复用药
需要提醒家长们,宝宝在使用退烧药时,建议只用一种退烧药,不建议使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退烧药。即使退烧效果不明显,也要间隔4-6个小时再用药。
如果宝宝出现高烧持续不退,或是在发热的同时伴有精神状态差、呕吐、惊厥、肌震颤等其他表现,须立即就医。
【记者】江玲
【通讯员】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