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宏观经济角度解读,在流感高发季,进行疫情防控优化的原因

  2022年年尾,对疫情防控的不断优化,恐怕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11月11日,“20条”出台,“精准防控”被史无前例地突出了出来,除了对封控的优化外,“次密接”不再隔离成为了一个亮点;

  11月30日,广州防控释放了明显信号,除了紧跟第九版及20条外,符合条件的“密接可居家隔离”,又迈出了一小步;

  12月7日,“新十条”出台,明确提出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符合条件,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变化更大的是,对跨区域流动人员不再检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开展落地检。

  也就是说,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疫情防控优化快速推进,很多人可能还都没回过神儿来。

  之所以一环扣一环的迅速推进,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一个“缺口”出现时,既然打算“疏导”而不是“围追堵截”,那接下来定然是一个大阵仗。一个优化,接着一个优化,最终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才能“自洽”,甚至接近最终形态。

  还是那句话,“数据再也没有参考意义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或许很多人仍在疑惑,为何选择在这个流感高发季进行“优化”呢?

  

  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很深刻,可以多角度去分析。

  国内的医学专家们对病毒变弱进行了阐述,但,都没有对在这个流感高发季进行“优化”的时机,做出正面回应,这显得说服力不够。

  作为一个财经领域的观察者,也只能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当前“优化”的时机了。

  如果从国内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判断,选择在2022年年尾对疫情防控进行优化,的确是一个不错选项。

  首先,从全球宏观来看,当前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明年加息幅度较小),按照主流观察者的判断来看,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时间节点应该在2023年5月或者之前。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就迅速转向降息,预计将会维持高利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在美国利率维持高位的这一段时间里,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最大,很多国家陷入衰退,甚至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我国来说,其实也并没有更多的好牌可打,如果在明年5月份之前,甚至更早一点时间,彻底将国内疫情影响因素化解掉,无疑是将大幅提振国内经济,不仅不会被疲软的世界经济拖累,反而可以成为世界经济的逆行者。

  也是就是说,留给我们疫情防控优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其次,年尾优化对实体经济冲击相对较小。

  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元旦、春季假期近在迟尺。

  在年尾假期期间不断优化疫情防控,尽管是流感高发季,但对实体经济冲击相对较小,这是一个难得的时间窗。

  我们退一步,如果选择在流感季节过后“优化”,显然就到了明年的4、5月份了,而彼时,世界经济疲软,而我们又在优化的过程中,大概率仍将对经济造成新一轮影响。单纯从经济角度来判断,显然付出的代价更大。

  从经济大局角度来看,当前成了疫情防控优化的一个重要时间窗,这不难让我们想起新冠大流行之初,2020年春节期间。

  过去三年来,我们因疫情防控做得好,国内经济走在了世界经济的前面。而随着2022年来,疫情防控难度增大,反而影响了经济的正常推进。当然了,在2022年整个一年里,我们仍然坚持“动态清零”,这个大背景是国内经济难以“有为”,美联储激进加息,再努力也是白给。

  老子曰: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023年就不一样了,是一个“有为”的时间点,所以,提前反复优化疫情防控,最终使其不再阻碍经济发展,显然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