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你还在捂汗?别傻了!学几个退烧小技巧
孩子发烧了,总有“好心人”告诉你,“捂出汗”就好了!发着39.0°C的高烧,还给孩子穿棉袄,不怕孩子中暑吗?
下面简述发烧的机制!
发烧可由内源性致热原和外源性致热原引起。感冒发烧,大多是因为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的!所以说管控发烧是咱的大脑。和穿得厚不厚没关系!
什么叫发烧?
腋窝体温在35.0-37.0°C为正常。37.5-38.0°C为低热,38.0-39.0°C为中热,39.0-41.0°C为高热,大于41.0°C为超高热。
发烧的处置建议!
发烧的整个过程是由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发烧的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和体温下降期。其中有一点可以确定,在退烧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大量冒汗。(估计这就是发烧捂出汗就好了的由来)但是高热几天,或有脱水的孩子是有可能不会出汗的。
辟谣!发烧,捂汗是错误的!
发烧时“捂汗”,如果处在体温上升期,捂太厚有可能会导致体温猛的一下升高,身体无法接受时还可能导致抽搐。如果体温处在下降期,捂太厚身体不能很好的散热,反而延长退烧的时长。(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正常孩子都能捂出低热来)
所以,发烧在家该怎么处理呢?
如果孩子是低热,给孩子多喝水,然后洗个热水澡,和减少衣物就行了!如果不放心,家里有退热贴,可以给孩子贴上。最好的位置是颈部动脉处(用手摸,一跳一跳的那个位置)。
小婴儿,烧得高,早去医院如果孩子是中热,根据孩子情况选择是否口服退热药物。孩子一般情况可,精神好,可以多喝水,泡澡等处理后观察孩子情况。如果孩子精神差,自己感觉很难受,建议给孩子口服退热药物后到医院检查。
孩子如果是高热或超高热肯定需要去医院的。去医院之前依然建议给孩子退烧。烧太高,孩子可能会出现抽搐。(家有孩子,常规都需要备体温表和退烧药)。
高烧处理秘诀:
半盆热水中加入一两白酒,用毛巾擦颈部,腋窝,肘窝,大腿根部,腿膝关节的窝窝处,力道要稍微大一点,擦至皮肤微红。总共擦10到20分钟左右,复测体温,体温就会开始下降!原理是物理降温加酒精挥发带走热量而降温。警惕:毛巾不能拧太干。
对酒精过敏的孩子或父母对酒精过敏的孩子,小于1岁的小婴儿不得使用此方法。
多喝水,很重要,哈哈哈总结:发烧是由大脑控制的,除了使用药物外,其他的退热方式都是基于物理降温的,比如:减少衣物,增加散热。洗澡,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用冰块敷,就是热水兑冷水的原理嘛。
在体温下降期有出汗的时候,多喝水,热水加少许盐最好,可以增加出汗量,加速退热,还能补充出汗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虚脱。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建议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