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座城市官宣海外入境“0+0”!紧闭3年的大门,正在打开

  中国全面开放的脚步,在加快。

  12月14日,香港宣布:

  海外入境“0+0”。

  香港特首李家超

  也就是说,海外入境,

  无需隔离,马上就能自由活动。

  这意味着,

  面向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

  01

  香港,成了中国第一个“0”+“0”的城市,

  黄码取消,海外入境和本地居民一样,

  只有确诊时会转为红码,

  其余全是蓝码,正常活动。

  同时,从12月9日0点起,确诊者和密接者的检疫期均缩短至5天。

  12月1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个人微博发文称,2023年与内地通关有很现实的可能性。

  目前,香港-深圳的“健康驿站”配额不断增加,

  上周,增加了1000人/天,

  12月15日又增加了500人/天

  目前,是每天2500人。

  针对一些“急需返回内地”的人,还增加了“关怀通关名额”。

  70岁以上老人、在港无监护人的14岁或以下儿童、孕妇及其陪护人员等八类特殊人士,均可优先通关。

  香港已彻底放开,那么香港回内地呢?

  现在,从香港前往内地无需口岸核酸检测,直接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就能通行!

  而且,根据港媒《香港01》报道:

  目前虽无官宣,但最快下个月就有望“0+3”了,

  02

  澳门,紧随其后。

  刚刚,官宣:

  自2022年12月17日零时起,入境澳门的游客将不再需要集中。

  原来是: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今天起:5天居家隔离+3天离境限制。

  尽管“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入境9天内不得前往内地”等限制仍在,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放宽的脚步,越走越急。

  同时,不少回国的华人表示:

  目前,内陆一些城市的入境隔离政策疑似从“5+3”变成了“5+0”。

  还有不少回国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出:

  深圳结束酒店隔离就可以自由离开,没有了“闭环接送”,“居家(隔离)现在基本上形同虚设了”。

  除了深圳、成都,还有上海、广西和南京的网友也纷纷晒出了自己“5+3”变成“5+0”的经历,但均未得到官方证实。

  不信谣、不传谣,

  只要没官宣,我们就暂时不信。

  不过,下面的却是事实。

  03

  海外回国的航班大增、机票狂降~

  甜瓜粗略汇总了一下:

  从现在开始到2023年3月25日,

  国航、南航、东航国际航线全部大幅增加,

  其中国航、南航环比增长了100%和68%!

  此外,新西兰航空、澳洲航空、加拿大航空等都从下月起增加了飞中国的航班。

  与此同时,海外回中国的票价大跳水!

  举个例子:

  1个月前,加拿大回国的机票还是$5000,

  现在,2月回国机票竟然低至$860,

  已经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

  中国,真的要彻底敞开大门了吗?

  目前看来,开门是迟早的事,

  关键是时间。

  此前,有据称内部消息人士告诉“南华早报”,中国或许会在明年1月22日左右做出更大的改变。

  届时,可能入境中国将不需要再接受5天隔离,变成只需要3天医学检测。

  这就是最近全网疯传的回国0+3!

  也有人说是1月9号

  但我们咨询了机场相关工作人员,

  截至甜瓜发文时,还没有得到官方通知。

  虽然具体日期有出入,但目前很多声音都喊:

  2023年1月。

  面对这样的情况,

  海外盼归的人欣喜若狂,

  国内生活工作者倍感忧虑,

  一切矛头都指向:

  中国紧闭3年的大门,正在徐徐打开。

  04

  目前,国外的情况怎么样?

  每次回答这个问题,瓜都会挨骂。

  每个国家、地区的情况都不同,会有出入。

  因此,这里只说北美,我看见的。

  目前,美国纽约市感染率创数月最高,一些地区又出现了帐篷医院;加拿大,魁省新冠住院达2000人,创10月来最高。

  1、和中国一样,北美目前也缺药。

  这是12月16日,加州一连锁药店的柜台

  儿童感冒药、咳嗽药全部缺货

  这是之前拍的加拿大阿省一连锁药店

  所有儿童退烧药、咳嗽药、感冒药全部断货,

  情况一直持续了数月后,

  政府称紧急从国外调来了50000万瓶儿童感冒发烧常见药,本周刚刚运抵分发至各个地区的药店,情况有所缓解,但还没有完全解决。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三重夹击,

  感冒、咳嗽和儿童退烧止痛药,供应吃紧。

  尼尔森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美国人在咳嗽和感冒药上花费近120亿美元,比一年前增长近30%。

  上呼吸道感染者正在激增,感冒、咳嗽药销售额增加了35%。

  除了数以万计长者的死亡,这也是开放的代价之一。

  2、医院压力山大,尤其是儿科

  近日,白宫发布了“今冬新冠激增的应急计划”。

  最新数据显示:

  进入12月以来,美国新冠报告的确诊病例和住院人数正呈上升趋势。

  由于儿童患者激增,儿童医院的压力倍增。数据同时显示,最近几周的COVID-19废水水平和住院人数持续上升,只是数字略低于去年同期。

  这是芝加哥17个月的婴儿安德里亚·贝尔 (Andrea Bell) ,她患有先天脊柱裂,感染新冠12小时后出现了呼吸衰竭,随后挂上了呼吸机。

  Andrea Bell

  幸好,在抢救后,孩子保住一命。

  但像这样的“脆弱人群”在全世界还有很多,

  除了前几天提到的“银发群体”,

  孩子们同样需要被妥善保护。

  3、长新冠 ,正在杀人

  长新冠,也叫新冠后遗症,指的是一些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经历的一系列长期症状。

  今天,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了首次针对长新冠死亡的人数统计:长新冠已至少造成3544美国人死亡。

  根据数据分析,长新冠的死者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其中大约75%的死者年龄为65岁以上。

  CDC称,新冠感染本身已在美国造成超过100万人死亡。

  包括疲劳、脑雾、心脏和呼吸问题在内的长新冠症状,因暂时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在美国已影响了多达2300万人,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不过,专家认为,这一数据可能被严重低估。

  4、疫苗,可以打

  12月13日,英联邦基金发布报告:美国在过去2年打出了6.55亿剂新冠疫苗,防止了300多万人死亡。

  如果当初政府没有大规模推广疫苗接种,全美的染疫人数将比现在多出1.5倍,住院人数也将增加3.8倍、死亡人数上升4.1倍。

  疫苗,不能避免感染,但可以有效预防重症。

  尤其是“脆弱群体”,能打可打。

  毕竟,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开放后的第一波冲击,比我们想象中更猛。

  目前大家的焦点似乎都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但其实根据目前北美3年疫情泥沼的纠缠,中国真正的挑战也许在乡村。

  1、春运即将开始。还有38天,将会有数亿人涌入乡村,除了三年未见的思念,还有病毒。

  2022春运一瞥

  2、乡村很多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很多老人甚至生病都舍不得看,基础性疾病常见,属“脆弱群体”密集地区。

  3、一旦生病,村镇医疗资源少,很多卫生院甚至连ICU、呼吸机都屈指可数,一旦疫情暴发,医疗压力巨大。

  守护这批“脆弱人群”,刻不容缓。

  好在,国家已经开始在行动了。

  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印发《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规范佩戴口罩、提高老年人接种率、加强县域内必需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开弓没有回头箭,

  三年了,这一关总要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