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新通报!信息量大

  原标题:北京最新通报!信息量大

  北京:11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疫情快速扩散蔓延趋势仍存在

  今天(12月12日),北京市召开第43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全市在院诊断新冠感染者数量及核酸检测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同期,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

  

  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月5日至11日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监测流感样病例数1.9万人,较上一周上升6.2倍。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12月9日达到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时的6倍。同期,全市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入院量持续下降,出院量持续增长。12月8日至11日,全市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共入院5517人,出院2.1万人;日入院人数从1762人降至1064人,日出院人数从4723人增长至5061人;方舱医院床位使用率明显下降,从12月8日的56.3%降至11日的32.3%;定点医院床位使用率从66.7%降至58%。从新冠病毒传播的速度和波及的范围上看,当前北京市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仍然存在。

  北京:全市发热门诊和诊室扩面增容,发热门诊从94家增至303家

  李昂介绍,针对市民近期反映较突出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难问题,迅速部署全市发热门诊和诊室扩面增容,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均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增派人员力量。目前,全市医院发热门诊从94家增至303家,全市全部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其中24小时开诊的235家,可接诊发热儿童的100家。全市349家正式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发热诊区,为有发热等11类症状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名单已由各区发布)。

  为应对电话呼入高峰,北京急救中心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

  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对12月9日的120急救电话呼入分析显示,咨询和重复拨打电话的约占八成,要车电话约占两成,要车电话中涉疫人员非急危重症转运需求持续升高。为了应对电话呼入高峰,北京急救中心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调整接听调派模式,优化调派流程,调整人员班次,补充力量增加120接听受理座席。要求各区成立非急危重症转运专班,设立救助转运电话,保留爱心车队、转运专班,统筹调配非急救转运车组,分流非急危重症需求。同时加大120急救电话应用场景宣传,鼓励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自驾车等方式就医,要求各区公布就医咨询电话为群众答疑解惑。在广大市民的支持配合下,12月11日120电话24小时呼入量较前一日下降约18%。

  李昂表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继续全力以赴支持120急救服务,保障急危重症救治需求,推进就医咨询服务,也希望市民朋友继续理解支持和配合,合理使用120急救电话,咨询就医、非急危重症等情况不拨打120,为急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热线。

  北京:居家治疗不见好转时,可首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表示,当居民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居家治疗不见好转时,可首先选择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联系您的家庭医生寻求帮助。

    北京:完善新冠肺炎患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

  李昂介绍,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新冠肺炎患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康复,症状加重时可就近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病情较严重、超出基层诊疗能力的患者,根据病情至辖区二、三级医院就诊,必要时转诊至市级定点医院。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等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全市互联网医院44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67家,可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复专家指引、社区健康管理专家指引、居家康复实用手册,指导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自我健康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为感染者提供健康咨询、远程诊疗、转诊指导等服务,推进开展重点人员情况摸排。当居民朋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居家治疗不见好转时,可首选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联系您的家庭医生寻求帮助。目前,各区已公布本区家庭医生(团队)及其负责提供服务的社区(村)范围和联系方式。如果您尚未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可通过社区网格化服务途径,及时联系查找本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将根据您的症状和相关情况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同时,对于辖区高龄、行动不便等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年人,在开展健康评估的基础上,社区医务人员可提供上门巡诊或协助转诊。

  北京:现阶段仍需尽可能减缓疫情传播扩散 有序、平稳实现防控策略转换

  李昂提示市民,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减弱,广大市民无需对病毒“谈虎色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不要恐慌,首选居家休息、合理用药、自我康复,如症状持续加重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近期医疗机构发热患者较多,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为了避免大量人群集中感染导致疫情高峰,对正常生产生活和就医秩序产生较大影响,在现阶段我们仍需尽可能减缓疫情的传播扩散,通过适当的防护和管理措施减少疫情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影响,有序、平稳实现防控策略的转换。

  市药监局:北京12日一次性投放2500万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发布会上,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厚廷介绍,为更好保障居民基本用药需求,本市全力调配货源,保障医疗物资用品供应,检测重点医药公司市场供需情况。在全国内调配货源,协调本市防控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药店对接,开通绿色通道,打通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12月12日,本市一次性投放2500万新冠抗原检测试剂。

  市药监局:市民请看清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不要随意服药,同类药品不宜同时服用

  发布会上,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厚廷提醒药品经营者,要依法诚信经营,做好明码标价,严禁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下一步,本市将持续紧盯防疫药品供销情况,加大对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力度。王厚廷提醒市民,药品有保质期,请看清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不要随意服药,同类药品不宜同时服用,相同类型药品无需重复购买,选择一种即可。

    北京:儿童、孕产妇、老人或有基础病的人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王厚廷提示广大市民:药品是特殊商品,每种药品都有保质期,也有相应的功能主治,用药前要看清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不要随意服药;同类药品不宜同时服用,相同类型的药物无需重复购买,选择一种即可;确需同时服用多种药品时,请先咨询医师或药师;儿童、孕产妇、老人或有基础病的人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采购药物不宜过量,用完再去购买,不必跟风囤购大量药品,请理性购买、按需购买。

  北京:发热门诊应开尽开,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

  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坚定不移细化深化加快落实新十条。新十条是因时因势不断调整优化防控政策作出的科学决策,早日完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共同目标。细化深化加快新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离不开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制度优势,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构建的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需要科学精准落实医疗资源准备、药品储备、疫苗接种、分级分类诊治、发挥中医药作用、优化疫情监测报告、社区科学管理等具体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设施、人员、物资等资源储备,提高救治能力。强化各级医疗机构衔接,发热门诊要应开尽开,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

  北京:更好分类救治集中力量为重点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当前,首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结合北京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变异情况,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台了京版十条等优化调整措施,受到市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科学理性、精准防控,认真全面把握和执行各项优化防控措施,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分类救治集中力量为重点人群提供医疗保障。

  北京:加强医疗卫生知识普及,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查验工作

  徐和建表示,加强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推出相关健康指引,做好对隔离人员、感染者和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疏导。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查验工作,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位,备足工作力量,方便满足群众愿检尽检需求和防疫工作需要,对接保障重要单位、大型企业及特定场所的检测需求。

  北京:强化社区服务,工作重心由管控向服务管理转变

  徐和建表示,强化社区服务,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和救治力量,尽快适应工作重心由管控向服务管理的转变,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细致做好群众服务。

  北京药品供应在短期内面临较大压力

  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坚定信心,科学理性,精准防控。奥密克戎可防可治不可怕,我们要科学理性看待新冠病毒,既不焦虑恐慌,但也不马虎大意。市民朋友要继续提高防控意识,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学习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做好科学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照顾好家中老人、有基础病的人员和婴幼儿童等脆弱人员,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老年人抵抗力低,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高,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高危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无接种禁忌、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已完成全程接种后满3个月要尽快完成加强免疫。

  疫情的快速发展导致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压力,倡导大家按需购药、分类就诊,不盲从、不跟风。如有轻微不适,按照《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专家指引(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第一版)》,居家观察治疗或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广大医护工作人员是我们抗疫最宝贵资源,我们要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确保一线医护工作人员按照防疫规范操作,加强自我防护,合理安排轮休。优化防疫措施落实有个过程,平稳过渡并非易事,难免会有不同声音,也会有谣言传播。我们要不信谣、不传谣,从权威渠道获取权威信息,从专业部门获取科学防护知识,从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共同目标出发作出每一个人应有贡献。

  

  北京: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

  徐和建表示,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研考工作部署,加强工作调度,教育部门会同国家教育考试局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切实做好考试组织工作,认真开展考生信息摸排,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完善考试防疫方案,研究制定考试组考方案、安全方案,科学设置考点考场,强化试卷流转保存、应急处置等措施,确保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保障考生合理诉求。

  北京:各区政府或主管部门不应设置复工复产审批,不应设置到岗率上限

  徐和建表示,坚定不移推动复工复产,全力以赴采取各项措施推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前要把推进复工复产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应复尽复、愿复必复、愿到尽到原则,各区政府或主管部门不应设置复工复产审批,不应设置到岗率上限。单位、企业发生疫情时,因地制宜快速隔离或配合做好转运工作,对涉疫环境进行消毒,不得随意停工、停产。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按照《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各项要求,衔接已有助企纾困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力稳就业保民生,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经济回稳向上,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经济复苏发展,为明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朝阳区二级三级医院确保发热门诊全部开诊,并保持24小时开诊

  发布会上,朝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国红介绍,朝阳区要求辖区内二级三级医院确保发热门诊全部开诊,并保持24小时开诊;辖区内一级医院、诊所、门诊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热门诊,其中全区61家二级以上医院开放发热门诊,91家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开放发热门诊和诊室,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发热诊室,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北京西城区:将分批次为全区约45万户常住人口家庭发放健康防疫包

  发布会上,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翟德罡介绍,西城区坚决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服务群众平稳居家和正常就医诊疗,做好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促进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西城区启动“健康送万家”活动,将分批次为全区约45万户常住人口家庭和约8000家“七小”门店送上健康防疫包,优先向老年人及困难家庭发放,截至12日中午,已发放11.2万户,鉴于目前药品紧缺,我们也积极用国家推荐的可替代中成药补足,目前在驻区单位、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区红十字会等部门正在积极采购防疫物资,物资到位后力争尽快有序地将健康防疫包配发到每户居民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