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开门怎么防新冠肺炎?这篇最全复工营业指南,商场老板和入驻商家都该看
一个多月来,大家都在家憋得发慌,早就按捺不住逛商场买买买的心了。随着疫情逐步稳定,各大商场也慢慢有了人气儿。
但防疫工作还不能放松警惕,各大商场的经营者在营业前,应该想办法给消费者和员工创造安全的消费和工作环境。为此,腾讯医典、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联合发布了这份针对商城、商场、购物中心等大型购物场所的疫情防控指南。做好下面这些事,才能安心营业哦!
建立应急管理反馈机制
1.确立防疫专人负责制
商场负责人须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负责人,制定本商场的防疫应急管理反馈机制,并做好监督工作,落实防疫措施的有效实施。
专人负责员工信息采集工作,全面采集了解上岗员工假期动态(员工去过哪里、接触过什么人、是否有发热、呼吸等症状),并登记汇总。
建立个人健康报备制度,要有底可查。
2.建立本商城的应急响应机制
若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封锁该区域,负责人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对确诊或疑似病例的追踪调查,详细了解、提供所涉及经营区域及人员情况。
配合所在地区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现场调查和消毒等工作。
共同工作者、密切接触的消费者、同室人员,或其他经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后确认为符合密切接触标准者,需进行14天隔离医学观察。如疑似病例排除感染的可能,则密切接触者可停止隔离,返回工作岗位。
3.及时向员工传达正确的防疫知识
通过微信、内网通知、公告牌等形式告知员工以下“防疫须知”:
有湖北、武汉生活史、旅行史,以及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员工,暂不应返程返岗,严格进行14日隔离观察。
如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症、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不要带病上班,而应尽快就医。
对员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至少应了解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以及必要的防疫措施。具体培训内容可参见腾讯医典微信小程序里的“新冠肺炎专区”,采用QQ平台、微信平台等方式发布。
4.做好防护物资的准备
营业前需准备好防护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消毒水/酒精、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等防护用品,配备红外线测温仪等(可参照下表)。
5.疫情严重地区的经营者,应取得有关部门的允许,方可开展经营服务。如若没有得到允许经营,经营者应告知消费者并取得理解。营业时间可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场内员工培训和行为管理
1.指定物业或专人负责,每天采集员工及进店消费者的动态信息,并登记汇总(可参考下表,或有条件可采用APP登记软件,减少接触)。
2.员工在每天开业前1~2小时提前进入商场,并检测体温,进行洗手消毒
体温超过 37.3℃ 时,应要求员工自我隔离观察或及时就诊。
对于收银员等与消费者接触较多的员工,如有条件可以发放护目镜和防护服。
3.员工上班期间保持勤洗手
在进店前、操作后、吃饭前、如厕后,都要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
4.上班期间应时刻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普通医用口罩即可。
戴口罩之前,请先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至少 20 秒,流水冲洗。没有条件时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外出时注意携带。
用口罩遮盖口鼻,并确保脸部和口罩之间没有缝隙。戴口罩期间,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部,如不慎触摸,建议洗手。
建议每4小时左右更换一次口罩。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更换口罩:
-感觉到呼吸阻力明显增加;
-口罩有破损或损坏;
-口罩与面部无法紧密贴合;
-口罩受潮;
-口罩受污染,例如染有鼻涕、飞沫等异物时;
-确定与患者接触(因为该口罩已被污染);
-口罩内出现异味。
需要取下或更换口罩时,应在空旷、通风处进行,从后面(耳绳处)取下,勿触摸口罩的外面,立即将其丢弃在密闭的垃圾箱中。摘掉口罩或更换口罩后要洗手。
5.工作服保持整洁
清洗前,应先用开水浸泡15分钟,或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浸泡 30 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6.就餐管理
不建议开放集体食堂。
如需开放食堂,员工就餐应单人单桌,错峰就餐。
·
尽量自带餐具。如果使用了食堂的餐具,应该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餐具的消毒可采用煮沸 15 分钟的方法。
7.及时清运商场内各区域垃圾
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的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
垃圾桶及周围至少每天消毒一次,采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喷洒或擦拭。
对口罩、手套等常用防疫用品,应该在每层楼都专设1~3个专门的垃圾桶,进行集中回收处置管理。
8.专人负责消毒和清洁卫生等工作
商业综合体的公共区域等处,必须做好清洁消毒。陈列商品、样品、服务台、收银台、沙发等,是重点消毒对象。可以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200稀释)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每天至少在早晨开业前和下午工作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以根据消费者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拆下商城入口的门帘,减少出入口的数量,并对走廊、地面、直梯、滚梯和休息区的桌椅等公共设施设,进行清洁消毒。
建议每天至少在早晨开业前和下午工作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以根据消费者流量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每1~2小时一次)。
9.通风系统的管理
商场内空间密闭、通风差,单纯使用自然通风效果不太好。建议采用电风扇、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不建议开启中央空调。
必要时,可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应持续开机消毒。
如果要使用空调,应确保做到以下几点:
-关闭空调通风系统的加湿功能。
-空调通风系统的类型、供风范围等情况不清楚时,不要开启。
-当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当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全天运行新风系统,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并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当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时,应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当空调开启时、每天结束营业后,新风与排风系统应当继续运行1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洁消毒,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T?396-2012)的要求,使用有效氯含量为 250~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200稀释),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10~30分钟。
-发现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时,立即停用空调。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经评价合格后才能重新启用。
10.电梯管理
电梯狭小密闭、交叉感染风险高,是防控的重要环节。每梯都要有专人管理,要求乘梯人员(包括顾客)做到以下几点:
等候及乘坐电梯时,要求规范全程佩戴好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
电梯口设置“1米排队黄线”,电梯内设置“田”字站位线,要求同乘者保持距离。
按电梯按键时,可以用面巾纸或消毒纸巾隔开,避免用手直接触碰,触碰后也要及时洗手。商城应为每部电梯都贴上防护膜,并设置提示牌告知顾客。
在电梯内不允许吃东西、喝水。
离开电梯后,要清洁手部。商场应在每层的电梯间(包括地下停车库)都准备免洗洗手液。
如果商场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立即停用电梯,并在当地卫生健康或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电梯进行彻底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
每日开始运营前、结束运营后,要去除防护膜,并对电梯按钮进行消毒。
电梯表面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有效氯含量为 1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50稀释)或二氧化氯消毒剂(根据说明书配置)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等待 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如在监控中发现有咳嗽、咳痰等可疑症状者,建议及时报告商场负责人。
11.卫生间清洁消毒
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浸泡或擦拭消毒卫生洁具,30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在卫生间应张贴告示,建议在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以免排泄物中的病毒散播;或视情况关闭坐便卫生间,仅开放蹲便卫生间。
若洗手间无感应式水龙头,应提供含酒精免洗洗手液,并提示顾客洗手后进行消毒。
对所有卫生间的地漏和下水道,应定期进行检查,防止因下水道堵塞、水封和粪便变干,导致病毒散逸至空气中而发生传播的风险。
顾客管理
1.对所有进入商场的消费者测量体温,体温正常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
在超过37.3℃的情况下,应询问是否有相关接触史,观察是否有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疑似症状,视情况严重性引导其自我隔离观察或就医检查,并做好必要的登记,以利于溯源。
2.在电梯内部、卫生间等张贴宣传画,引导顾客加强个人卫生管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尽量保持在1米以上。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手帕等遮捂口鼻,防止唾液飞溅。使用后的纸巾应扔进垃圾桶。临时无纸巾、手帕,要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打喷嚏或咳嗽后,应立即用肥皂、洗手液清洗双手,或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3.在营业场所入口、电梯口等处,放置速干手消毒剂,供消费者使用。
有条件的经营者,可请专业清洁消毒服务商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并向消费者公示每日消毒情况。
4.提倡刷卡支付、各种移动支付方式结算。
5.商城要告知顾客,有义务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检测体温等防疫工作。
如不配合,商城有权利拒绝入内。视情节严重性,必要时可联系公安机关。
其他注意事项
1. 大型商业综合体内可能有多种类型的商户,应结合各消费区域特点,注意以下方面:
电影院等娱乐区域增加通风设备,限制消费人数。
餐饮区域,引导消费者餐前餐后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注意分散就餐。不提倡3人(含)以上聚众餐食。
健身区域,健身设备应间隔1米以上距离摆放;采用预约制度,控制进店人数。
母婴室、儿童娱乐区、教学区域等,考虑到儿童防护依从性差,应暂缓开放。
服装、电器区域,应加强对商品、样品的消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触碰。
美容美发等区域,应暂停需要消费者取下口罩,以及含加湿、雾化设备的服务项目,比如面部护理、烫发等。
超市不应经营现场宰杀活禽畜动物。
地下楼层、车库等区域,注意加强通风,必要时增加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辅助空调通风。收货区及送货车辆应注意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2.未经上级允许,不得组织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等活动。
3.根据商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物品的流向设计。
对可预约、可控消费区域,如健身房、美容等消费门店,引入网上或电话预约方式,合理动态调控消费人数。
如遇客流量大、排队人数较多时,应临时开放人工预约消费时间,可疏导消费者在通风良好、人少的地方等候。
减少不必要的进出入人员数量,监督快递、外送人员做好防护,采取无接触服务。
审阅者:吴安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公众乘坐电梯临时指南(电梯篇)http://www.chinacdc.cn/jkzt/crb/zl/szkb_11803/jszl_2275/202002/t20200222_213610.html.
[2]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2/07/content_5475725.htm.
[3]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2/60b58b253bad4a17b960a988aae5ed92.shtml.
[4]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2002/20200202934359.shtml
【主创团队】
编辑:张杰、张亮
排版:周舟
运营:赵亚楠
统筹: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