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大总结
下面就介绍一下几种常用退烧药的特点:
安乃近:解热作用显著,但毒副作用也明显,较长时间应用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紫癜,甚至可能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疗效确切,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因药物酸性强,胃肠刺激大,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也会加重或诱发溃疡病,诱发雷氏综合征(肝、脑组织细胞病变)和肾脏损害,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
布洛芬:解热镇痛作用强,对胃肠刺激作用较阿司匹林小,对造血系统无影响,适用于6个月以上及成人的解热镇痛。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是较新的药物,尤其在儿科退热方面是较为安全而高效的。
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仿,退热作用可持续4—6小时,重复剂量会产生叠加退热作用。其毒副作用小,不引起胃肠道出血,更不会诱发雷氏综合征、过敏性哮喘和休克,偶见皮疹。治疗剂量一般不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对乙酰氨基酚给小儿应用安全有效,与其他药物较少有交叉反应。因此,目前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成为美国最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解热药。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临床儿科权威的推荐,成为各年龄段儿童退热的首选药物。此外,对乙酞氨基酚安全温和有效的镇痛作用使之在治疗头痛、肌肉酸痛和骨关节痛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对“蚕豆病”(溶血变)患者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而其他成分的退热剂都会加重“蚕豆病”的症状。
(实习编辑:陈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