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以岭药业:国难财真香!连花清瘟为非典而生,现在能预防新冠

  很多人不知道,连花清瘟是2003年上市的感冒药,成为非典时期的热销药之一。

  那么。2003年诞生的莲花清瘟能不能预防新冠?

  本来是个科学问题,但在以岭药业看来,这只是个商业问题。

  所以,上海刚刚封城时,我家就收到了八盒送货上门的清瘟胶囊,生产。

  第二天我就扔进了垃圾桶。

  1、一片质疑

  作为连花清瘟的主要生产商,以岭药业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4月14日,王思聪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则视频《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谁告诉你的?》,继而喊话“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

  4月17日,丁香医生发布了文章《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刷屏网络。

  再往前推,4月初,新西兰将莲花清瘟胶囊列入违禁品,禁止携带入境。其实,澳大利亚早在2020年8月就这么做了。

  作为上市公司,以岭药业已经连续两日跌停,股价跌掉了1/4,市值蒸发130亿元。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富有争议的中药,却成为上海家家户户的必备药。不是居民自己买的,而是“暖心”地送货上门。

  我家就早早收到了八盒,当时还没收到政府的生活物资,正在为买菜而发愁。

  4月16日,一篇名为《我在盒马当司机,才明白在上海送菜到底难在哪》文章刷屏,文中提到:“如果不参与志愿车队,没人想得到连花清瘟会占去三分之一的运力。”

  生活物资频频受阻,但连花清瘟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上海小区。

  以至于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都看不下去了,最近接连发文,不能让伪劣产品顶着任何帽子被强行派发给群众。

  其实,3月15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表明,感染的轻症病人推荐服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作为治疗药物,其中并没有提到「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相关表述。

  解放日报也报道过,连花清瘟非预防用药,提前口服不能预防新冠,若没有症状不推荐服用。

  就是这样一个官媒、专业人士和民间都质疑的药物,为何能够如此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

  资本又把常识和道德给强J了。

  在以岭药业的各种公告中,连花清瘟胶囊是治感冒抗流感的。但政府多次强调过,“病毒流感化”是错误论调。

  资本在打谁的脸?

  2、连花清瘟的暴利

  以岭药业还没有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我们来看2020年年度报告。

  2020年全年,以岭药业实现营业收入87.8亿元,增长50%;实现净利润12.2亿元,增长100%!

  业绩亮眼的主要动力,就是疫情防控带来连花清瘟销量的大幅增长。

  2019年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销售额17亿元,但2020年达到了42亿元,暴增147%。以岭药业在2020年的收入总共增加29亿元,其中连花清瘟就增加了25亿元。

  完全可以说,是连花清瘟支撑着以岭药业2020年的业绩增长。

  相比2019年,2020年的收入增加29亿元,毛利润增加19亿元。也就是说,连花清瘟的毛利率达到66%。

  也就是所,收入的2/3都是利润。

  被视为“赚钱机器”的苹果公司,毛利率也就40%左右。

  你说暴利不暴利?

  2021年的全年数据还没有出来,但2021年1-9月,以岭药业实现收入81亿,净利润12亿,几乎接近2020年全年的数据。

  毋庸置疑,2021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疫情刚爆发时,以岭药业的股价只有10元,2011年上市以来,一直在这个水平徘徊。但2020年最高就超过了20元。

  2022年疫情重新爆发,以岭药业的股价直接从年初的20元,飙升至最高点42元。

  2年时间市值涨4倍。

  不得不说,连花清瘟真香!

  3、重销售轻研发

  2018-2020年这三年,以岭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3.2亿元、3.90亿元和 6.5亿元,而它同期的销售费用是18.2亿、22.3亿和30.4亿,相差5-6倍。

  在以岭药业的营业总成本里,销售费用占了半壁江山,而研发费用的占比不超过10%。

  2021年1-9月也是如此,研发费用5.4亿,销售费用28亿,营业总成本67亿。

  这就产生了一个神奇的结果:研发费用这么低,但毛利率又这么高!

  研发成本只占到营业收入的8%左右。

  毛利率却达到66%,连苹果都自叹不如。

  很显然,以岭药业的销售价格偏高!

  具体到连花清瘟,根据以岭药业的公开信息,是2003年投入使用的,将其归类为治疗感冒流感的品种。

  那么问题又来了,你用一个2003年的感冒药,来治疗2020年的新冠肺炎,这如何解释?

  既然科学性站不住脚,那就销售宣传来凑。

  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带货王”担任过院长)发布研究成果,连花清瘟对体外新冠病毒有抑制效果。

  紧接着,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全国9个省份、20余家医院共同参与,完成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284例临床研究,证明连花清瘟对治疗新冠有效。

  一个感冒药,可以改善肺部CT特征。

  有人可能会说,疫情期间,连花清瘟有过研究改善吧。

  根据以岭药业2021年6月公开的评级报告,在它们的临床研究中,没有连花清瘟。

  公告对于连花清瘟是这么说的,连花清瘟胶囊目前正在美国FDA 开展二期临床研究,2020 年末该项研究已完成病例入组,正在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记住,公告里说的是“二期临床研究”,也就说,2003年问世以来,没有更新。

  即便这个临床研究是真的,但在国内各种网站,包括以岭药业的官网,我都没有找到完成二期临床研究的报道。

  我们现在使用的连花清瘟,在技术上跟2003年是一样的。

  4、院士首富

  以岭药业跟金域医学一样,都是国企改制而来。

  它的前身是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1994 年设立的黄帝制药厂,1996年改制为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医药研究所持股95%。

  1999年,又将股权无偿转让给新成立的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吴以红。

  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吴以岭全资控股。吴以红是的弟弟。

  吴以岭,在1999年无偿得到了一家制药国企。

  吴以岭出生在河北衡水的中医世家,南京中医学院毕业,2009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将以岭药业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上市之前的发展历程,吴以岭有两次开挂:

  2003年非典肆虐,吴以岭率领团队用15天研制出连花清瘟胶囊,成为当时热销药之一,以岭药业逐渐名声在外。

  之后,又开发出“通心络”,得益于一批销售铁军的强大攻势,“通心络”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50%。

  2011年7月,以岭药业完成上市,吴以岭的个人持股市值高达60多亿元,一举超越袁隆平,被冠以“院士首富”。

  如今,以岭药业的前几大股东情况如下:

  吴以岭31.53%、吴相君(吴以岭儿子)20.81%、吴瑞(吴以岭女儿)2.34%,合计54.68%,

  吴家三人都是以岭药业的董事,其中吴以岭是董事长,吴相君还担任着总经理,接班人已经定好了。

  这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新冠爆发以来,以岭药业的股价节节攀升,在《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上,71岁的吴以岭以210亿元财富,排名第251位,稳居石家庄的首富。

  现在, 吴氏家族不但懂得营销,还深谙资本运作。

  2021年10月29日,吴家三人突然同时增持以岭药业,增持数量2.6亿股,当时的股价只有16元。随着新冠疫情的重新爆发,以岭药业的股价接连冲高,一度达到42元,今天是32元。

  半年时间,这笔投资的获利,已经达到42亿元,收益率100%。

  如果不是最近的舆论风波导致股价暴跌,他们的获利将更多。

  而我的真正疑问是:10月29日这个增持时间点,太诡异了!

  当时西安刚刚爆发疫情。

  连花清瘟的机会来了!

  资本的血口已经张开。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