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何时能“放开”?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最近一些媒体采访,或者参加一些机构的分析会议,我总说我整体比较悲观。他们问的问题大同小异,最关心的是啥时候能放开。我往简单里说吧。目前是很困难的一个情况。1. 不放开的话,经济和个人生活持续会有影响,经济活动必须要有人员流动。这个不展开说了,我不是分析经济的,以你的感受为准。2. 放开的话,由于现有疫苗保护力不够高+自然感染比例低,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免疫洼地。即便稍微放松的话,可以参考今年二月的中国香港和今年六月的中国台湾,那个感染数字和死亡数字大家可否接受?许多环节一旦适度放开,按照Omicron的传染力(无论BA.1还是BA.5还是这几个月将要出现的),一样是一波巨浪。3. 对于不同人,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你今年七十岁,有丰厚退休金,没有房贷车贷压力,以及你是四十岁中年人,从事餐饮业或者旅游业,从是每天眼睛一睁欠银行几百万。你们对于放不放开这个问题的态度很难相同。事实上对疫情的分裂态度出现在很多国家。这种分裂已经难以弥合了。4. 疫苗方面,有人提mRNA疫苗。我反复说过,迄今为止两种mRNA疫苗是所有新冠疫苗中保护力最强的。但病毒持续突变,中和抗体水平随时间下降,即便是现有mRNA疫苗,人群中即便达到80%以上接种率(尤其是在老年人当中超过90%),可以参考今年七月的日本,对控制重症率和病死率有效,但是控制感染很难,医疗系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就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我对灭活Omicron疫苗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其他技术路线疫苗产能是个问题,即便国内这两个月获批,也需要大半年时间才能将第四针泵到足够高的水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多少人愿意去打第四针。5. 冬季是传统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过去两年多数国家的新冠最高峰都是冬季。今冬很可能会有新的Omicron分支来袭,造成的破坏力有多大不清楚。的突变方向不是人为控制的,但是主要方向是增强逃离。所以现在的在研疫苗,预防感染的保护力仍然会逐渐降低。问题是以降低重症/死亡为目标,还是以降低感染为目标,后者的难度远高于前者。离很多人接种完第三针的时间越来越久了,现在预防感染几乎都是靠NPI扛着。6. 药物还没有准备好,疫苗还没有准备好,医疗转诊体系是新医改的老大难问题,十年都没解决的问题这一两年也不会有很大改观。医疗力量整体是有限的,医护人员也会感染。疫情爆发之下,如何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尽可能减少任何原因的医疗死亡是个重要问题。在任何时候,医院都不应当完全关闭。7. 还是那句话,无论有没有疫苗,过去所有的大流行最终都会消退,区别只是在于人类付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保护好自己,合理规划日常支出,别的不多想了。我十分不希望有一波巨浪到来,十分不希望硬着陆。但,万一巨浪来袭,希望和T细胞能保护好你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