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请做好感染新冠的准备

  一系列疫情新政策席卷而来,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得临时封控。”

  “不开展落地检。”

  “非特殊场所不查验核酸检测和健康码。”

  “无症状、轻症和密接者,可居家、也可集中隔离。”

  有人不厚道地笑了:当初嘲笑英国群体免疫,三年后,我们不是也在群体免疫吗?

  也有的人忧心忡忡:真要数一数自己的存款余额,看够不够和病毒单打独斗了吗?

  有孩子的父母更担心了,毕竟漫天大雪的时候,病毒也就更肆虐了。

  更有疾控专家指出,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不甘寂寞的网友开玩笑说:药都备齐了,就差感染了。

  

  突然就不用排队做核酸了,以后防疫真的要看自己的运气了吗?

  01

  随着防疫“新十条”在朋友圈刷屏,“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来了。

  钓鱼的大爷、健身的大哥、卖红薯的二嫂子、堂食满座的老板、树下一起遛鸟下棋的大叔大爷们,都乐了。

  

  但是烟火气之下,还是有人疑惑。

  解封后的某小区内,突然出现了阳性病例。没有预想中的封控期间,没有大白守候在楼下。而家附近,找到核酸检测点也很难了。

  只有救护车呜啦呜啦的来,形单影只地带走某个人。

  

  以前感染了,还有国家做靠山,治病给兜底。

  现在解封了,自个儿就成了自个儿的第一健康负责人。

  万一感染上了,发展成重症了,那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医疗费,是可以直接压垮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

  左思右想,令人忐忑不安。

  

  也有人觉得,隔离也许安全一些吧,比如去方舱。

  但这里的卫生条件、隐私保护、交叉感染也够让人揪心的了。如果秩序混乱、物资还不够用等等,不同方舱各有各的问题,这些都让人焦虑和恐慌。

  

  出于安全考虑,方舱内24小时灯火通明,而且大家作息时间各不一样,外放、大声交谈的都不在少数。

  很多人为了睡个好觉,只能使尽浑身解数,比如用床单做蚊帐。

  

  方舱实在是太大了,在里面的人,也实在是太多了,所以,问题也就堆积如山了。

  就算有人核酸检测是连续两次阴性了,却来不及做隔离交接,于是情绪开始泛滥,病毒也参与了其中的战斗。

  不是所有的问题,面对就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的问题,一墙之隔就高枕无忧。

  

  也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患病经历。

  有一个叫钟文泽的网友,在一个视频里,讲述了自己患上新冠之后恢复的全过程。

  他是一个壮小伙,身体素质很好,而且出门都戴口罩,非常小心谨慎,但还是不幸被感染了。

  

  以下是他感染7天以来的真实身体情况。

  第一天,身体微微发热。

  第二天,上午开始上呼吸道疼痛。一呼吸,整个喉咙有一种泠冽的疼痛感,就像刺骨寒的冷空气直接穿到喉咙里。

  

  下午开始发烧,并且很渴,他开始大量喝水,喝了三四升的水。却高烧烧到39度没退,烧到全身酸痛,然后吃一粒布洛芬。疼痛感减轻可以睡着了。

  第三天,早上体温稍微下降,下午体温重新升高。开始后腰酸痛,肚子也隐隐作痛。但没精神,半睡半醒。继续喝大量水,吃布洛芬。

  第四天,开始退烧,但开始流鼻涕和干咳。咳嗽时连着整个胸腔都疼,这时喉咙不痛了。继续吃布洛芬和喝水。

  第五天,体温正常,身体虚弱,轻微头痛,声音嘶哑,但肚子不痛了。继续大量喝水。

  第六天,精神完全恢复,不怎么流鼻涕了。嗓子疼了痒了,疯狂咳嗽。大量喝水。

  第七天,咳嗽好转,其它症状都快消失。大量喝水。核酸转阴。

  

  而下面这位政策开放后的网友经历,更让人揪心。

  一位来自洛阳的朋友,出去买了个菜,取了个快递,晚上喉咙就开始痒了。

  第二天她开始发烧,而且肢体疼痛,浑身无力。第三天,她最不愿意相信的事情发生了:异常了。

  而这之前,她为了响应少流动的号召,几乎十天都没有出过门。政策放宽之后,她一出门,就真的异常了。

  虽然三天之后,她痊愈了,但如果是年幼的孩子呢,如果是年迈的老人呢?

  莫名其妙地感染,莫名其妙地痊愈。未知的渠道和过程,让人的恐惧瞬间就放大了。

  02

  如今真的方便了。

  乘坐公交、地铁,核酸证明已经不是随身标配。

  出入小区,也不需要出示健康码。网友因此纷纷喊话:先通知小区物业和保安。

  有的地方,甚至连健康码也不查了,出入自由,管你咳嗽不咳嗽。

  然后,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鼓吹“彻底、全面”开放,这得有多蠢。

  比如说,曾经冲上热搜的“保定疫情”。

  有人说,每天大把大把吃药,已经6天了。

  

  有人说:拉肚子,味觉也不灵敏了。

  

  还有人说:嗓子疼到想抠烂。

  

  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咳痰有血。倘若家里有老人、有孩子怎么办?

  

  14亿中国人,出来分享的也就那么一些人而已。

  但是谁有能知道,自己是有事的那拨人,还是无事的那拨人。

  唯一能明确的一件事:倘若有事,不要太乐观。

  鼓吹新冠病毒就是轻微流感的人,想一想身边的老人和孩子。

  三年来,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人人最担心的就是老弱病小的风险。

  咳嗽、感冒、拉肚子,谁都经历过,但是你如何知道某一次咳嗽、感冒、拉肚子之后,你会不会再也回不了家。

  但是不开放,怎么活?房贷车贷怎么办?要失业了怎么办?

  开放了,这些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以前国家管,发现异常封楼封单元,能力范围内,只要有不好的苗头冒出来,立马扑灭。

  现在自己管,有多少人愿意出去玩,出去聚餐,出去K歌看电影。

  你根本不知道,你最放心的人,是否和携带病毒的人有过交集。

  

  为了孩子,为了老人,为了钱包,你甚至不会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倘若公司得知你羊了,还会继续让你上班?

  站在满羊乱跑的大街上,你会觉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依然温暖如昔日么?

  不,你只想回家。或者去某个无人的山头,大吼几声。

  

  所以借助世界杯狂欢鼓吹自由的人,那些鄙夷国内风控政策的人,归根结底,是没有羊过的人。

  倘若哪天自掏腰包躺医院的时候,这些人一般继续在抱怨:没有人管我。

  人性的可怕,就在于“我想干嘛就干嘛。”

  我要说你的坏话,你就得听。

  

  说完坏话遭报应了,你要对我负责。

  

  总之,撒泼耍赖的是自己,要死要活要救命的,也是自己。

  

  

  没有人知道,电车碾压铁轨的时候,铁轨与多疼。

  也没有人知道,鼓吹开放与自由的那些人,是窝在沙发里,还是病床上。

  反正,我也相信抵抗力好的可以自愈,但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多关注有基础病的老年群体孩子。

  他们怎么办?

  封着,不行。

  开放,隐患。

  真的,就只能靠自己了吧。

  03

  钟南山先生说过,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消灭新冠病毒。

  面对成为常态化的新冠,我们不要惧怕,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冠跟感冒不一样。张文宏曾说,如果说感冒是只虫子,那么新冠就是老虎,还是会长大的老虎。

  虽然全国防疫完全解封,但是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的防疫,要至少延续三年。

  我们是自己身体最好的医生和守卫者。

  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能很大程度上确保我们免受感染,同时又能很好地工作生活。

  1.心态上,要平。疫情爆发那几个月,什么都不了解,那么难我们国家都熬下来了,现在防疫系统、应对方法都很成熟了。

  2.防护上,要全。出门在外戴好口罩,家人都打好疫苗,常通风,勤洗手、消毒等。

  3.生活上,要好。好好锻炼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是我们对抗病毒最大的本钱。吃好喝好睡好养好身体,才能打赢这场与病毒的持久战。

  4.工作上,要稳。不要随随便便辞职,疫情这几年生意难做钱难挣,为了有能力和资本应对风险,攒好钱是必须的,关键时刻钱能救命。

  同时能够发展副业更好,多一份收入来源,未来就多一份保障和对抗风险的资本。

  如果不幸感染,普通、重症和危重则需要去医院,无症状、轻症居家隔离就好。

  需要去医院的情况如下:

  

  写在最后:

  疫情之下,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智和思考。

  俗话说众口难调,自然也没有叫所有人都满意的疫情政策。

  但是我们要相信国家的决策,也要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两手准备,有备无患。

  努力地生存下去,面对疫情这只黑天鹅时,也能让自己的心态保持不错。

  放平心态,照顾好自己,药备好,常运动,规律作息,认真工作,用心生活,多爱爱身边人,珍惜每一个健康的日子。

  也是历经多年疫情才懂得,平平凡凡地活着,健健康康,家人安在,即便是一眼看到头,这样的日子也来之不易。

  虽然接下来可能仍然是一场难熬的痛苦的持久战,但只要管好自己,我们都能过好我们平凡但有温度的小日子。

  点个赞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