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信网传“新冠吃药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通讯员 李晗
近期,各式“新冠囤药清单”“新冠吃药顺序图”在网络被大量转发。这些清单到底靠不靠谱?12月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刘巍接受采访时表示,“网传”不可信,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特别是发烧,一定要马上去发热门诊,千万不要道听途说自行诊疗,以免耽误病情。
勿因网络传言过度囤药
网上流传的新冠囤药清单里,有连花清瘟胶囊、感冒灵颗粒、藿香正气软胶囊等中成药,还有氨酚伪麻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西药,以及消炎用的头孢、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囤药有必要吗?刘巍表示,无论西药还是中成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功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对症下药。此外,任何药物都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需谨慎。
刘巍说,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不同感染者可能会有其中一个或几个症状,没有一定的吃药顺序,服药主要是缓解症状。
其中,西药常见感冒药的成分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是解热镇痛,针对发热和肌痛;伪麻黄碱,其作用是缓解鼻塞;右美沙芬的作用是镇咳;扑尔敏的作用是抗过敏,针对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选择不同的复方制剂或者单方制剂,药品成分尽可能少。此外,头孢和青霉素类抗菌药是针对细菌感染的,但是大多数感冒和新冠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不能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中成药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如寒、热、虚、实来选择不同的药物。例如,连花清瘟胶囊的作用是清热解毒、宣肺泄热,主要针对热证,可在出现鼻塞、流黄色鼻涕、喉咙痛等情况时使用,但不能所有感冒都使用。
刘巍表示,面对新冠病毒的威胁,大家不必过度焦虑,对来路不明的网络传言,应保持理性,用药以权威性的医学专业指南为准,不建议因网络传言过度囤药,不但浪费资源,还容易造成次生恐慌。
病情不明勿盲目滥用药物
随着人们健康知识水平、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人热衷通过网络上的说法,自行诊疗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由此引发身体不适、耽误病情的患者不在少数。
“如果缺乏必要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按照网上的‘清单’盲目用药,容易导致药物被滥用,有可能药不对症,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至可能损伤肝肾。”刘巍提醒,病情不明时,勿盲目滥用药物。
如何安全、合理用药?刘巍解释,应根据医嘱,以准确的剂量、用法和疗程服用药物。此外,不替代医生凭经验指导他人用药,不能随意把自己的药品给他人服用,不可随意联合用药,尤其是处方药。
此外,老年人用药要特别慎重,尽量选用不良反应少的药,控制服用药品数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规律与成年人不同,应该在医生或专业药师指导下规范、合理地用药。
家庭常备药品有讲究
刘巍提醒,可在家中常备一些药品,但不是因为疫情“恐慌”备药,也不局限于感冒药。
日常居家药箱如何打造?必备的应急用药该有哪些?刘巍表示,家庭常备药品的品种和数量不宜多,应按照疗效可靠、安全性高、质优价廉、使用方便的原则,合理配备,避免浪费。
如果家庭成员没有基础疾病,备药则主要用于应对生活中的常见病,如感冒、腹泻、消化不良等。如果家中有慢性疾病患者,建议储存未来2至4周的用量。有老人的家庭,需要准备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万一老人冠心病或心绞痛发作,迅速取1片放在舌下含服。有哮喘病老人的家庭,应备好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气管扩张气雾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家中有小孩,应储备一些适合儿童服用的退烧药,如美林、泰诺林。除了药物,还可储备一些消毒棉球、无菌纱布、棉签、绷带、碘伏、创可贴、体温计等。
此外,成人药和儿童药要分开放置,内服药和外用药要分开,急救药和常规药要分开。平时,应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检查,主要是查看药物的有效期,以便及时更新。每一种药都有保质期,过期药品可能对身体有害。过多囤药,容易造成药物过期浪费。另外,有效期不等于拆封后的使用效期。如,滴眼液、眼膏剂等眼用制剂,拆封后的使用期限最多不超过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