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提议要重新对疫情封控,你同意吗?
“强烈要求国家再次把疫情封控起来!强烈要求!刻不容缓!”随着疫情防治的放开,很多人已经无法适应相对平静了三年的生活节奏,有没有发现,在你身边,在很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大量的阳性患者。随着感染人数的爆发,现在网上呼吁再次封控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于是,在网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自从疫情放开还不到半个月,身边的人已经相继感染。最可怕的是还有孩子和老人。这个病的传染之快让人始料不及,好像空气中都有病毒,即便戴着口罩也无济于事,真的很可怕!
现在出门戴不戴口罩,要不要去做核酸,囤点什么样的药,全都没人管了,爱怎样就怎样。结果,好友之间打招呼,更多的都是在问:你那边有人阳了吗?而在网上,无论是主流大媒体,还是都市类三流媒体,或是一些小媒体,更多报道的都是一些所谓砖家学者的观点,有些说病毒的毒性会越来越小,有的说现在感染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有的说说60岁以下不要去医院,有的说99.5%的人都会感染,真是听得让人一头雾水。不少观点有不少听上去简直就是在聊山海经,甚至有某个砖家称,颜值高的人不容易感染。真不知道这些人脑子里是不是进了病毒。
原来以为一开放,什么都会变好,没想到有些情况更难了。有这种观点的大多数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而反对的一方大多数是单身的,或者是没有孩子的。
现在是各地医院也是人满为患,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买不到药!发烧的药各大药店都买不到,很多人都在囤药。有的人就怀念起封控的日子了,这样的日子能回去吗?
再来看看一些网民们在放开前后的言论,让人看到了疫情面前那一个个极端精致的灵魂。
放开前,跳着脚要出去。
放开了,又反对复课,要给人民说话的权利。
放开前要解封,要经济发展。
放开了,又骂一群贪官,怎么轮到自己阳了。
放开前,说新冠就和感冒一样,病毒放过了我们,我们自己反而没放过自己。
放开后,才过了四天,病毒找上门来了,说发热38.6度都没人管他。他问,不觉得可笑吗?我也觉得确实挺可笑的。
放开前,望眼欲穿,希望来得更猛些。
放开后,心态都有点快崩了,也不提什么来得更猛了。
放开前各种不满,拒绝隔离,拒绝进医院。
放开后,谁来救救我,我们的命也是命。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放与不放都是很难。封控前要放开,放开要封控,其实基本上都是这一帮子人。
不过,有网友说,“原以为天暖和了才会有放开可能。正是入冬季节,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病毒也是越来越活跃。也觉得放开的不是时候。”
也有网友说,也兵未动而粮草先行这个道理应该是都懂得,这次放开有点太突然,医院沒提前做好有更多的患者进住的床位及医护人员的补充,药房沒做好有足够的相关药品,下面基层更没有这方面的准备,突然而来的放开也许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无论如何,老年人及孩子即怀孕的妈妈们,他们必须优先考虑,药房的相关药品必须保障,共同防控,打胜这一仗。
小编认为,国家执行放开政策肯定是斟酌好的,而且全盘考虑后才下发的十条规定。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会重一点,但是现在已经开始给老年人接种加强疫苗了,没有什么可害怕的,谁家都有老人孩子,如果你害怕被感染,可以做好防护,自己家里防控隔离也能挺过去,不管怎样以大局为重。
如果再次封控,资金从哪里来,开弓没有回头,这是早晚都要经历的,何况现在病毒也没那么可怕了,孩子和老人不一定就严重,我认识的,有一家老人轻,年轻人重,孩子却啥事也没有,这也是分人的,别太焦虑也别恐慌,没有想的那么严重,最主要放平心态
我觉得老百姓并不害怕病毒,而是怕得了病以后连最基本的药都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得不到,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所以大家都不要屯药。
中国缺药吗?不缺药,缺的是信心!我国是世界第一制药大国,真的缺药吗?淄博新华制药,单单一个厂子可年产8000吨布洛芬,足够33亿人一天三次,吃上一年的了!中国有多少家这样的制药厂?没有几千也有几百!
如果大家都是按需购买,药品根本不会紧缺,就算人人都感染,按需购买也一样能让每个人都能吃到药,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大量屯药,甚至高价倒卖,人为的制造恐慌,才让我们现在一药难求,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再次封控是不可能,只要解决缺药这个难题!建议大家买个一两盒就够了,让屯药的哭都没地哭去!请市场部门加快药品的供应量,打击药品涨价者,必要实名制供应发烧药,保障医院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资源资源留给老人和孩子,很快,我们就能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