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信心满满齐喊抗疫胜利!咬紧牙,挺过黎明前的黑暗才是王道

  文|孙玉良

  虽然我经常看到的是网民们狂刷段子叙述“阳”了的痛苦感受和大街上冷冷清清的经济萧条,但这并没有阻碍各路专家们对抗疫前途的乐观预测,这一次,专家们好象有些“异口同声”: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面对疫情不要焦虑,最后的胜利就在眼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乐观估计在2023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三位专家信心满满的发声,对于鼓舞人们的抗疫信心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的发声,是否基于对病毒传播的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所有人都希望专家们说的是真的,我们很快就会走出疫情的困局,如果确如钟院士所说,在2023年上半年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恢复到2019年前的状态,这可真是太好了。

  2020、2021、2022这三年,简直是噩梦一样的存在啊!

  

  尤其是现在,到达了疫情的高峰,估计仅北京就有超过1000万人感染,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认为,不论疫情防控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冯子健的说法很悲观但也很客观,他认为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而现在我们正在经历他所说的,有的吃药抵抗,有的没有药吃,也正依靠自己的强大免疫力硬扛。

  如果确实如张文宏、李兰娟、钟南山们所言,这一段时间我们正经历的,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咬紧牙关,挺过黎明前的黑暗才是王道。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战争”就有死伤,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看到,有的人倒下了,不再醒来;有的人病情比较严重,有可能身体器官受到伤害“光荣负伤”。但不管怎样,活下来就是胜利。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活下来,看到我们的日子恢复到2019年以前,我相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次大难余生的人,也一定会备加珍惜今后的时光。

  

  与张文宏、李兰娟、钟南山三位专家不同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没有预测疫情何时会结束,相反他预测我国今冬的疫情会呈现“一峰三波”,除了现在的感染高峰外,他预计春运以及春节后的返岗返程都会形成疫情高潮,吴尊友并没有避讳疫情带来的死亡,他个人判断我国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至30%之间,疫情的病死率在0.09%——0.16之间,如果取最高数据,我国0.16的病死率,意味着将有67.2万人死亡。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数字,而按世界顶级学术杂志英国《自然》杂志引用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发布的模型,我国在未来3个月可能感染的人数将达1.67亿至2.79亿,死亡人数或达130万至210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的110万死亡人数。

  

  如果这个结论真的发生,对于中国来说,简直是个至暗时刻,这难道不是悲剧吗?我们只是避开了病毒毒性最烈的时期,少死了几百万人,但并不等于不死人。而比较成规模地送走我们的亲人,就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我们得有这个思想准备。虽然这很令人沮丧并心情沉痛,但我们还是要勇敢地面对它。黎明前的黑暗终究是“黑暗”,黑夜可以掩盖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东西,但不等于这些东西不存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疫情散去后的阳光,我相信这些阳光终会抹平我们身上的伤痕。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