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染新冠病毒怎么办?家长最关心的防疫问题,儿科专家来解答

  “医生,我要不要买点艾叶给孩子泡澡?”“医生,要不要给孩子吃点保健品?”疫情遇上流感高发季,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成了父母的心头大事。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后怎么办?家庭如何科学避疫?今天,记者采访杭州市儿童医院市级名中医、副院长桑杲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李盼盼。

  问: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有哪些表现,与成年人相似吗?

  答: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的表现和成人是相似的,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表现为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一部分孩子症状不典型,出现乏力、食欲不好、呕吐,甚至腹泻等,个别孩子会出现喘息、声音嘶哑等。但儿童发烧的程度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烧得比较高,但大多数病程在3—5天左右。

  问: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哪些药?

  答: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但不推荐储备很多。关于退烧药,6个月以上的小孩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其中有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是2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小孩,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月以内的小孩,不推荐常规使用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

  问:孩子发热后什么情况需就医?

  答: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小孩发烧后精神挺好,尤其是退烧后能吃、能喝、能玩,就没必要太紧张,也不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对症处理。

  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发烧持续3天以上还没有好转迹象;即便退了烧,精神依然不好;咳嗽进行性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明显的声音嘶哑等,要小心喉炎、喉气管炎;出现意识障碍、惊厥要马上就诊。特别注意的时候,三个月以下的婴儿是特殊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问:科学避疫有哪些方式?

  答:可通过室内熏蒸、佩戴抗病毒包、口服中药进行防疫保健:

  熏蒸方由金银花、连翘、薄荷等组成,将上述中药材进行煎煮,每天两三次,每次熏蒸房间20分钟,有预防病毒之功效,过敏体质及孕妇禁用;

  佩戴含是由黄芩、石菖蒲、藿香等组成的抗病毒包,有芳香避秽解毒之功效;

  新冠肺炎无症状者或已与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合胞病毒等)接触者,可口服预防方;新冠肺炎或流感初期,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表现者,服用抗感一号方、清瘟方。

  以上具体可到市儿童医院挂中医科门诊进行咨询。

  问:日常生活中如何调护孩子体质?

  答:体质决定了儿童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改善体质需要“内外兼修”。易感儿、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消瘦等儿童可能免疫力不足,建议“一人一方”进行中药个性化调理。杭师大附院中医儿科为儿童设置了浓煎60毫升的口服“甜中药”,量小口感好。还可以尝试小儿中药沐足、香薰疗法、穴位贴敷等简便验廉的外治法。尤其是中药泡脚,刺激儿童足部经络穴位,可以调和阴阳,提高免疫力,注意足浴水温控制在38℃—41℃之间,根据孩子的感受适当调整温度,时长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

  此外,读一读桑杲写的《中医防疫三字歌》,也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人之生,禀阴阳,应日月,参天地;

  黄白红,居四方,合四时,要牢记;

  春天里,早早起,展形体,勿生气;

  夏天热,不贪凉,出出汗,见见光;

  秋天燥,需养阴,多汤水,萝卜梨;

  冬天到,早睡觉,不过劳,长得高。

  冬不寒,气未至,违时令,疫病起;

  存正气,邪不干,调情志,毋忧心;

  卧与起,要规律,勤开窗,多通气;

  饮和食,要适宜,重均衡,不猎奇;

  劳与逸,均有度,动静合,扶正气;

  适寒温,少出门,戴口罩,避邪气。

  吾小儿,气未充,若有疾,早就医;

  宝宝病,莫着急,杭儿医,守护你;

  甜甜喝,有茶饮,健脾肺,强身体;

  汤丸散,推刮熏,中西医,法宝齐;

  和气血,肥腠理,复脏气,祛诸疾;

  三字歌,时时记,行大道,胜瘟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