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之后最正确的做法:记住这三点,至关重要
一个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理性的声音
- 善待自己 · 保持理性 -
我向来不信专家们的话,尤其是有关健康、生命这样严肃的话题时。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如果你有耐心,可以翻翻2020年初到彻底“放开”之前,那些“公知”们的言论,要么自相矛盾,要么就是猜谜语(等同于算命)。
最简单的:新冠病毒到底是不是重型感冒?
这个论调从最开始的言之凿凿(绝不是),到现在的模棱两可,这种下意识的淡化唯一的作用就是安抚。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爆发”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方案和方法,而不是心理安慰。
然而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们能做的就是“各扫门前雪”。
“自助者天助”这句话,是永恒的经典。
所以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阳了之后,我们该怎么办?
有许多网友都记录了自己从“转阳”之后到“见好”的状态,并乐于分享出来,这是好的事情。
但这些经历绝不是“治阳”的依据。
因为受体不同,病毒所造成的伤害也不同,同样的药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所达到的效果必然是有差异的。
我们现在还没有“自抗”的经验,都是摸石头过河,以他人的“自治”为处方,容易对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地对待和分析。
关于“阳了”之后的应对,笔者认为有三点是最重要的,这也是笔者通过家人、朋友、网友的病例总结出来的。
第一:了解自己的身体
年龄、基础病史是影响新冠能否转为重症的主要因素,其次还要考虑“医疗挤兑”的问题,“大爆发”以后,医疗机构必定是人满为患,药物或出现短缺、不足等现象。
所以我们首先要备足的,并不是网传和新冠治疗搭配的药物,如“连花清瘟”和“布洛芬”等,至于“黄桃罐头”就更没必要。
如果你年轻,免疫力和抵抗力在自我评估后,认为可以抵抗新冠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可不必恐慌。以目前的病例临床来说,基本3~5天就可减轻,后转阴自愈。
但对于有基础病的“阳患”,一定要以“基础病”为首要诊疗防护,尤其是老年人常见“三高”、糖尿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无论是患什么病,哪怕就是普通的流感,也一定是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而造成的病理不平衡,那么“阳了”以后,身体一定会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各项指标都会不平稳,甚至出现“基础病”与新冠的冲突。
综上所述,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充足准备,再去应对新冠,这是本源疗法。
好比一株庄稼,因为怕起“腻虫”就拼命喷洒农药,而忽略了本身缺肥、缺水、缺光等状况,必然会因“施药”加重庄稼病态。
第二:好的心态胜过所有药物
记得一个故事: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小村庄,那里因闭塞从来没有过医生,村民患病都是用草药、土方法自治,因山村自然环境好,所以也一直没有特别大的疾病出现。
直到有一天,一个医术精湛,并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大夫来到了村里,他开始为村民免费检查,提供最好的治疗手段,小到龋齿大到割盲肠,都基本能治愈。
可是,从那以后村民便逐渐开始生病,甚至出现了连这个大夫也治不了的病。
当总有人不断提醒你,“生病有多可怕”时,你就会下意识害怕生病,这是自己为自己种下的心理恶魔。
医疗不能依靠奇迹,但医疗往往有奇迹,精神作用至关重要。
第三:合理用药是的关键
目前,关于新冠还没有“药到病除”的特效药,不同于流感,医生会给你多种治疗方案,再不行就滴流挨着打,总能扛过去。
新冠不行,如“连花清瘟”从最开始的否定,到现在得到支持,其实也没有具体数据能说明对病毒的抑制力是多少,用药后能达到什么效果。
所以盲目的用药、囤药,不仅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也浪费钱财。
正确的做法是:适量、、做好身体指标监测,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是药三分毒,治一经损一经,当肝脏排毒功能削弱时,药物反而会增加身体压力,不利于“阳转阴”的康复。
既然没有“特效药”,那我们就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去进行补强、增强,无论如何,感冒药、呼吸道疾病的药、抗炎的药,都是需要准备一些的,首次用药可以量大一些,然后定时检测,随后搭配着合理用药,切记不可过量服用。
同时,“物理治疗”也是关键,包括降温、进食、运动等。
以上,为笔者根据身边病例自己总结的,不能作为治疗手段,仅供不同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