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疫情再反复!我们最终将以什么方式结束疫情?
进入11月,国内疫情突然走高,在11月11日再次突破1万阳性。让小编不得不暗叹一口气:怎么又来了。
11月11日国内再次破万
转眼疫情已三年,三年间大家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口罩、核酸、健康码、静默好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接触的新闻大部分都跟疫情相关。郑州富士康员工漫漫返乡路、网红刘红英和李少莉,甚至供销社、社区食堂等,或多或少背后都有着疫情的影子。为了配合防疫,大家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实体经济下行、个人失业、房产断供、物价起伏,影响着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疫情深深嵌入了中国人的骨髓里,一切都变得好像是理所当然。那个熙熙攘攘、坦然相对、人潮汹涌的时代,好像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偶尔想起恍如隔世。
疫情前,人潮汹涌的街道
这些都不禁让人陷入思考:这种局面还要持续多久?究竟会以一种什么方式结束?
1、消灭病毒:科学彻底消灭病毒,防疫全面胜利
自2019冠状病毒疾病席卷而来,医学界在持续不断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研制对抗病毒的药物,不断有新的疫苗和特效药上市。相信总有一天能像SARS和H1N1一样,找到彻底消灭病毒的方法。
最后完美疫苗和特效药低成本量产,普及世界。我国最终获得抗疫胜利,从而全面开放,回到疫情前。但这个可能性不是太高,新冠不同于SARS,有着低致死性,传频率高,变种强的特性。很难彻底杀灭。
新冠特效药
2、病毒进化:新冠再次进化,彻底变成极低致死率的常规病毒
从疫情爆发开始,新冠已经经过若干次进化,从刚开始的洪水猛兽新冠,到现在低致死率、弱症状的奥密克戎。未来不排除它会再次进化,彻底变成弱化病毒,对人类危害降到最低。而病毒的危害,在我国医疗条件的能力范围内,再无潜在威胁,从而全面开放。
奥密克戎
3、基础建设:加紧发展基层医疗资源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的最大短板一直是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不足。疫情开放后,可能引起医疗资源挤兑,从而引发大问题。这个从政府的多次政策里可以看出,各地方正在加紧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培训相关人员,直至可以应对疫情的状态,再逐渐放开。这个最大可能是未雨绸缪于将来的国家卫生布局,对于眼前疫情,则是远水不解近渴。
发展基层医疗机构
4、政策防疫:强化各种行政管控,哪里不会点哪里。
维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通过网格化、健康码化、行程码化等各种手段进一步强化管控和跟踪,哪里出问题解决哪里。把疫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序地开放,以不变应万变。目前看来,这种方式是最符合国内各方利益的,起码没有疫情的地区,可以迎来“开放”。
动态清零
日子总是要过下去,国家也要持续发展。民生、经济不管是疫情前、疫情后,都是无法回避的重点。国家连续发布的各种防疫政策,包括今日发布的优化防疫20条措施,进一步弱化硬性防疫,再次把民生、经济、发展放到中心来。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张弛有度 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