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超两倍,被炒“热”的连花清瘟该如何降“温”?
□刘佳艳(重庆大学)
近日,随着各地疫情波动,加之冬季流感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风险增大,感冒类、防疫类药品在短期内销量有明显上涨。12月6日,媒体调查发现,有药店单盒0.35g*48粒/盒规格的连花清瘟胶囊售价为102元,而平时在30元左右。与此同时,监管已注意到连花清瘟等医疗药品价格上涨现象。12月5日,针对连花清瘟等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医疗药品及用品价格行为发文提醒告诫。(12月6日 红星新闻)
消费者应“理性囤药”,避免盲目跟风抢购。一盒连花清瘟价格近百元,本质上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商品的价格远大于商品的价值。随着各地疫情波动与冬季流感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风险增大,百姓对感冒类、防疫类药品的需求有所增长,导致市场部分药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其价格受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与需求正相关,与供给量负相关。生产者决定了"供"的大小,消费者决定"求"的大小,而消费者决定的"求"是影响生产者决定的"供"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消费者需要根据个人或家庭需求,理性囤积特定药品。避免盲目跟风抢购大量医疗物资,“理性囤药”是解决连花清瘟溢价问题的关键。
普及科学的药品知识,为连花清瘟降降“温”。2020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原批准适应症的基础上,增加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新型适应症。但是连花清瘟胶囊仅仅是新冠患者的治疗用药,并非预防用药,提前口服不能预防新冠。专门针对新冠肺炎自行备药,尤其是大量囤积特定药物的意义并不大。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被炒“热”的连花清瘟,自觉普及科学的药品、用药知识,不轻信网络中夸大、吹捧药品功能的谣言。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常常会流传出各种不靠谱的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连大蒜与雄黄都被赋予了能治愈新冠肺炎的功效。这些谣言在自媒体时代常常因缺乏把关而得到大范围的扩散,引发负面的社会影响。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新冠吃药顺序”“囤药清单”引发关注,其中包含了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消炎片等多种常见药物,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药品都不需要囤,专家也表示没有必要囤积新冠药物。针对类似的情况,各媒体也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及时辟谣,积极引导受众理性购进药品。
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应加强重点领域价格执法检查,做好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督与规范工作。与此同时,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好市场中的价格秩序。对于情节恶劣的相关典型案件,依法从重处罚并进行公开曝光。经营者也应树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意识,提高价格自律,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需要建立并完善内部价格管理机制与纠错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与服务。
解决连花清瘟“热”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消费者应根据需求理性囤药,普及科学的药品知识,不轻信谣言。经营者与监管者也应当积极采取举措,抵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一盒小小的感冒药,关乎民生健康与市场价格秩序,连花清瘟是时候该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