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相知多少】“捂汗”退烧就是多穿衣?

  冬季气温低,不注意就会出现一些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流鼻涕等。对于发烧,很多地方都有捂汗的说法,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对。除了捂汗之外,很多人还会用酒精擦身,其实,对于退烧的方法很多人都存在很多误区。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将为大家介绍发热的误区。

  发烧是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自然反应。当体温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病原体在体内就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被杀死,这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很大一部分发烧患者都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

  出现发烧1-2天内,体温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多喝水,适当补充维生素,很多人自然而然的体温就降下来了。如果体温稍高一些,可以尝试先吃退烧药观察看看。

  此外,关于发热、退烧还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酒精擦浴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发热的时候选择用酒精擦浴的方式退热,这种方式非常错误。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高浓度酒精会引起皮肤收缩,使身体出现寒战,更加不利于散热。

  误区二:用抗生素

  很多人在发热时总会第一时间用抗生素,认为只要服用了抗生素,病情就会好转,会避免因为反复发热变成肺炎、脑炎等,其实不是这样的。抗生素可以杀灭细菌、支原体,但是对病毒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而发热很多情况下是病毒感染引起,此时用抗生素没有任何意义。

  误区三:退烧后马上停药

  体温正常后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控制。所以用药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细菌、病毒而完全治愈,否则疾病有可能“死灰复燃”。所以停药应根据医嘱,不自行停药。

  误区四:恢复期进食油腻食物

  很多人认为,发热时吃饭较少,病后应尽快补充。这也是不对的,恢复期,消化能力较弱,过分补充食物不但不会吸收,还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因此,退烧后的饮食最好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项江韵 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