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这样吃根本没用!难怪孩子高烧不退,知道这几点,再也不要半夜
截至今天,南方省份的甲流进入高发期。
相比往年,今年额外的严重。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为主,孩子的发病高于成人。
新生儿还可能出现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症状。
确诊为甲流的孩子,当症状不严重时,首选居家隔离,进行对症治疗。在对症治疗中,最常遇到的就是退热药如何用的问题。今天和大家再说一说,希望我们科学的认识发热,科学的使用退热药。
01
在哪种情况下要吃药
发热是孩子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可以刺激孩子身体的某些防御机制,用来对抗并摧毁入侵到身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帮助孩子击败疾病和感染。
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发热了,首先不要惊慌,也不要着急喂药,先留出一段时间观察孩子的状态。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当观察到发热的孩子吃奶、睡觉都跟平时一样规律,精神状态也很好,一般不需要治疗。
·但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不适,比如情绪激动、容易哭闹、无精打采,那就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
也就是说,判断孩子什么时候要吃退热药,要以孩子的症状来判断,而不仅仅是温度。
对于烧到多少度再吃药也没有标准。
因为吃药是为了缓解不适,所以吃不吃,取决于孩子这会儿有没有因为发热难受得很。
一般来说体温超过38.5℃时孩子可能就会难受,所以大多数医生会建议这温度吃药。
02
孩子吃了退热药不管用该怎么办?
我们所说的不管用,大多数时候就是,孩子吃了药,但体温怎么还没降下来?
我们给孩子吃退热药的目的是缓解孩子的不舒服症状,而不是将体温降到正常。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服用过退热药的孩子体温仍然无法降到正常。
这要跟家长说清楚,就是吃完药,即便是体温没有降低,或者是升高了,这不代表没有药效或者要不要去医院。严不严重是要看精神状态。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哭闹等不舒服的状态都有些好转了,那我们用药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家长这时候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多喝点温开水(在他们愿意的前提下),开空调降降温。
03
孩子睡着了要叫醒吃退热药吗?
家长照顾孩子折腾半天,终于让孩子睡着了,过一会儿一摸孩子的额头又热起来了,这下就纠结了:
要不要把TA叫醒吃药,再安心地睡觉呢?
但多数时候不需要!
因为能睡着就代表孩子状态良好。
为什么要吃退热药呢?为了舒服。本身生病了就难受得很,而退热药能够降温、止痛,让宝宝的病程没那么难熬,如果宝宝没有烦躁的哭闹、睡不好,就不需要叫醒孩子,同时,充足的睡眠,会对病情更有帮助。
04
如果孩子喝完退热药吐了,要补服吗?
这个得分情况。
需不需要追加剂量,取决于吃药和呕吐时间的间隔、呕吐物的性状和量、孩子的病情情况等。
因为药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时间太短的话就算吃了药也没有吸收。
比如说宝宝刚吃下去没一会儿就吐了,大概在15分钟以内,就可以考虑按照正常地计量再给宝宝吃一次。不过,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好,补不补服都可以。
如果都吃了15分钟以上到1个小时左右了,吸收了多少,呕吐了多少就很难计算,没办法得知该补多少,此时不建议给孩子补喂。而且这时候孩子可能已经吐得非常难受,根本也不想吃,还不如让Ta休息一会儿再说。
如果是吃了1个小时以上后吐的,这会儿药物已经吸收得差不多了,不需要补服。
05
退热药认准这2种
至于药物的选择,目前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的婴幼儿适用的退热药物只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因为在孩子生病的情况下家长可能会很紧张,想快点给孩子一吃,就很容易忘记核对剂量。
·对于3~6月龄的小宝宝,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最小剂量为10mg/kg,最大是15mg/kg,具体服用剂量需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
·对于6月龄以上的孩子,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最小用药量为5 mg/kg,最大量为10 mg/kg,具体服用剂量需要根据孩子的体重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一定要立即送去看医生,需要第一时间排除一些严重的感染或疾病。
06
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吗?
最好不交替用。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我们选其中一种,
而这两种药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都不一样,家长一慌张,就容易给错药。
像对乙酰氨基酚,每次服用至少间隔4小时,布洛芬两次之间至少需要间隔6小时,不管哪一种24小时都不能超过4次。
如果孩子吃了一种药以后效果不好,建议先咨询下医生,再商量进一步的方案,看是否可以可以临时使用另外—种药。
07
退热药可不可以吃好几天?
可以。
还是不能忘了我们给孩子使用退烧药的目的: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
即使使用退烧药的时间比较长,哪怕超过三天,只要是在合理剂量范围内使用,就不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反应,不用太担心。
08
这时候需要去医院
发热的温度不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还要结合宝宝的整体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
1.发热时间比较长,超过2~3天以上仍没有改善趋势;
2.感染中毒表现重,反复高热,伴有寒战,精神状态不好、拒食等;
3.在进行了相应治疗2~3天没有好转;
4.伴随其他症状加重表现,比如气促、出现反复吐、泻等情况。
总的来说,不是一发热就看医生,而是在状态比较稳定的早期,可以先观察。在这期间如果没有好转或者加重的情况,及时就医。
写在最后
我们要知道真正的逻辑是,很多疾病都有发热的症状,但并不能说是发热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疾病。
我们之所以每次会混淆,是因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发热,下来才是检查到各种疾病,先入为主觉得发热引起了肺炎、造成了惊厥……但其实是这些疾病的前期太过于安静了,表象的平静并不是真正的无恙。
同时,,也都说明不了病情是否严重。孩子体温的高低、发热反复的频率、以及孩子吃下退热药后有没有降下来体温,都不是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即便孩子吃了退热药,看起来好像没有立刻“药到病除”,也不必过分担忧。
还是那句话:
给孩子吃退热药,目的不在降低体温,而在于让孩子更加舒适。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如何降低体温,打退热针、吃成人退热药、静脉输液……虽然能够快速退热,但是孩子要承担的风险大,副作用也多,实在是没有必要。
希望现在正在为孩子发热而焦虑的爸爸妈妈们,照顾好自己,淡定从容地用安全的退热方式,陪孩子挺过难熬的这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