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去抢药没必要?如何才能避免感染?普通人应该这么做!
随着疫情管控的逐渐放开,人们的防疫路线开始从预防为主转化为治疗为主。这时候买药就成了普通人,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当自己想要去药店买药时,发现药店的布洛芬和连花清瘟早已售空,这是还跑了附近好几家药店的结果。
就连抗原检测试剂也早已售空,最后只能被迫买了一些类似头孢药品。
同样的,在网络平台之上布洛芬、连花清瘟等有效药卖家已经出现了断货,而防疫必备的高级别的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
回到家只能被迫翻出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买的莲花清瘟和布洛芬,仔细一看早就已经过了保质期,只能把这些过期的药品扔掉,最后还是通过亲戚朋友才搞到了6粒布洛芬。
要知道目前盒装布洛芬一盒是24粒,6粒布洛芬仅仅是它的1/4!!!可见如今,防疫必需药品的获取难度之大。
从之前的经验来说,记得非典疫情来的时候,许多人都开始囤食用盐,这本身就是没有必要做的事情。中国原本就是产盐大国,这东西自产自足还富余很多。
而且大家都知道盐这种东西是没有保质期的,有人就调侃说从非典疫情之后到新冠疫情,他储备的盐都没有吃完。
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的是从非典疫情到新冠疫情,中国国民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至少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囤积一些不科学的物品。
专家最近开始呼吁,大家不要再疯狂的去囤药了,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曾经囤的药啊,菜啊,我们都吃完了吗?我们都用完了吗?该烂的烂,该扔的扔,该过期的过期。
我们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更要学会相信科学。不要去听一些无良的自媒体给你贩卖焦虑和恐慌。
总的来说,家里放一两盒感冒药常备是可以的。但是囤就算了,像感冒灵、莲花清瘟、布洛芬这些药它都是老药,在这之前他并不是什么稀有的药。
药厂有足够多的生产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药品。
平时不都在调侃我们中国城市每300米就有一家药店吗?是的是真的,现在我们的药店要被抢光了也是真的。
所以只要大家都不囤,那么你请相信在物流不中断的情况下,那么第2天药店的货架上就会摆满了药。只要大家不囤,我们的市场就有充足的货源,也不会涨价,我们也都能买到药。
但如果大家都开始进行囤药,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极少数人囤了很多药。而需要吃药的人反而就没有药,或者只能买到高价药。
按照专家的说法,大家不要盲目的去抢购或者囤积药品。一盒布洛芬足够一家人撑过整个疫情。
并且专家提醒布洛芬和莲花清瘟是不能同时食用的,如果同时使用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
更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什么药,这样会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二次伤害。
我认为人们在遇到疫情时候去囤药,这些行为都是释放自身焦虑的途径。心里想别管买了什么药,总要有一点对自己健康的保障。所以这些药品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才不会慌张。
但现在面对国内疫情,已经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传播。目前采用的策略是没感染的人要尽量做好防护。感染的人也不要慌张,要遵循医嘱进行自我治疗,或者去医院治疗。
随着身边的人中招的越来越多,人们对病毒的恐惧率其实是有下降趋势的。绝大多数人的症状可以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康复。但我们还需要记住的是尽可能晚感染很重要。
这是因为如果目前大家都不采取防疫措施,那么感染的峰值就会很快来到,更容易出现医疗挤兑的现象。
而现阶段的医疗资源可能还没有完全准备充分,那么尽量去缓解感染峰值到来的时间,也有助于为医疗系统争取时间以更好的去应对。
同时,作为医疗系统的医务人员来说,更应该积极的进行自我防护,避免因出现大面积感染而影响医院正常的运转。
更重要的原因是感染一次新冠,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再次感染。
虽然感染一次奥密克戎病毒,会获得一段时间的免疫力。但国外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病毒的变异。感染一次无法获得终身的免疫,反复感染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与之前的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更容易导致再感染。即使曾经感染,也还是要做好防护。
且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是有必要的。所以尽量的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晚感染少感染。
虽然现在的感染人数有所上升,但每个人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咱们还是要尽量的不感染晚感染,尤其是不要主动去感染。
虽然现在病毒的毒力很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无症状,也有很多人有症状。
相应的感染的人越多,有症状的人也越多,对医疗资源的消耗也越大。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应该主动的给医疗资源增加负担。
对此,大家觉得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