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地理视角看寒潮!超级寒潮很快将席卷全国,大数据揭秘你不知道的寒潮真相

  一直坚持做地理

  注意!

  你这几天是不是已经把厚衣服脱下?

  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温暖~

  BUT今天,

  我们进入节气上的“立冬”。

  部分省区将收到一份厚重的冬日之“礼”,

  那就是暴雪、强寒潮!

  

  这波寒潮有多猛?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受此次寒潮过程影响,降温幅度在6℃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1%,影响11.8亿人。

  11月7日至9日白天,辽宁将出现暴雪、强寒潮、大风天气。西部、东北部地区有暴雪,局部有大暴雪,强降雪时段为7日白天至夜间;雨雪过后,各地气温将下降12~16℃,局部降温达16℃以上;陆地最大瞬时风力9级。

  暴雪!降温!寒潮来袭!

  

  预计11月6日8时至8日8时,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0℃,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地区中南部、黄淮、江淮西部、江南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幅可达12~14℃,并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

  

  什么是寒潮?

  Jiangxindili

  ▼

  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冷空气等级》(GB/T20484 -2006)中寒潮的定义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 h 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 4℃以下;或 48 h 内气温下降 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 4℃以下;或 72 h 内气温连续下降 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 4℃以下。

  寒潮的时空分布

  Jiangxindili

  ▼

  (1)寒潮在我国时间分布特征:

  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

  (2)寒潮在我国空间分布特征:

  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

  (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寒潮的利与弊

  Jiangxindili

  ▼

  不利影响

  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不小。可造成铁路车站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雨雪过后,道路结冰打滑,交通事故明显上升。

  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有利影响

  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我国受季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为什么能在民间千古流传?这是因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寒保温作用。

  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一图看懂寒潮

  Jiangxindili

  ▼

  

  图源 | 中国气象局

  今年寒潮来得有点早也有点勤

  继10月中旬出现下半年首场寒潮后

  时隔两周

  一股足以冻哭你的全能型寒潮又来袭

  作为冬天最具杀伤力的天气

  寒潮常带来什么影响?

  哪些地方最“招”寒潮?

  如何防范寒潮危害?

  一起来了解一下

  不是所有冷空气都叫寒潮

  冷空气和寒潮的关系,常常有人混淆这两个概念。冷空气和寒潮是一回事吗?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闵裕秋介绍,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并不是所有冷空气都是寒潮,它是冷空气中的“王者”。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在气象学意义上,寒潮有严格的“门槛”。中央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杨舒楠介绍,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根据冷空气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不过,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防御寒潮要做到“两加三防”

  寒潮是一种大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会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和人体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为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在寒潮来袭之前,气象部门会发布寒潮预警来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根据《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寒潮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三级,最高级别为橙色。但各省区市根据当地特色和气候特点,发布各自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般包括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预警信号。

  

  一旦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预警,公众要注意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做到“两加三防”。

  加衣:当气温发生骤降时,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手、脸的保暖。

  加固: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防范高空坠物。

  防病:老人、小孩和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防滑:雨雪天气来袭时道路湿滑,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防煤气中毒: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提防煤气中毒。

  小编提醒大家

  寒潮来袭无小事

  保暖防病无儿戏

  出行防滑莫大意

  健康安全排第一

  综合自匠心地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