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特殊人群,注意这些新冠防治要点

  孕妇感染是否会传染给胎儿?

  孩子发热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老年人应该怎样做好防护?

  ……

  针对特殊人群新冠防治

  解答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于孕产妇】

  孕产妇应该如何加强自身防护?

  对于孕产妇来说,去医院常规产检是必须的,尽可能预约好,到医院的时候更要注意N95口罩规范化的佩戴,同时减少候诊时间。有一些不是必须要去的产检,有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线上医疗的形式咨询。

  孕产妇出现发热等症状怎么办?

  可以做核酸检测或者抗原检测,确定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无论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需要采取的对症措施都可以多喝水、物理降温,选择孕产妇可以用的中药来对症治疗。如果选用退烧的西药,超过38.5度以上,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特别要注意,选用退烧药都选用单一的药物,不要进行叠加。

  孕妇感染是否会传染给胎儿?

  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但是如果是产后,妈妈、宝宝在一起的话还是要注意隔离,宝妈在空间上最好和新生儿有一定的隔离或者戴N95,可以母乳喂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经呼吸道传播。目前的调查研究表明,母乳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不是活病毒,不具备传染性,而且母乳具有较强的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感染细胞的作用。因此,新型冠状病毒经乳汁传播的可能性极小,哺乳期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是可以母乳喂养的。

  如何母乳喂养呢?哺乳期感染新冠病毒,需要母婴分室隔离,避免直接哺乳。乳汁挤出后由他人喂养,无需消毒;母亲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后可直接哺乳。为尽可能减少宝宝感染,妈妈在挤奶或吸奶前,要洗手(时间大于20秒)、洗脸、戴口罩。盛放乳汁的奶瓶交给他人前要做好外部清洗或消毒,避免经奶瓶传播病毒。

  宝宝在疫情期间主要靠家人做好防护间接保护孩子。为尽可能降低宝宝感染风险,可相对固定一个照顾者。照顾者尽量不外出。接触孩子前洗手,戴好口罩,不要对着孩子打喷嚏、呼气。

  如果孕妇感染新冠能否吃药?

  总的原则: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有不少人是“无症状”,对于无症状的孕产妇,不要自己服用各种网传有预防重症的药物。有症状则更多表现为“轻症”,如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孕妇如果强烈希望缓解症状,可使用以下这些相对来说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1.解热镇痛药物:如果体温≥38.5℃,确需使用退热药物时,对乙酰氨基酚是孕期最安全的退热药物,切记选择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孕期不推荐使用其它退热药物。退热药物仅推荐短期使用,不能超量服用。两次服药间隔不能小于4~6小时,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

  2.针对打喷嚏、流涕的药物:如果孕期感染新冠后打喷嚏、流涕、鼻痒、眼痒等症状严重或者自身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选择氯雷他定对症治疗。如果氯雷他定无法获得,西替利嗪也可作为替代。

  3.止咳、祛痰药物:

  ?目前在镇咳、祛痰方面尚没有对整个孕期绝对安全的西药,一般不推荐使用,确需使用请先咨询医师和药师。也可以在中医师辩证后选择适宜的中成药。

  ?愈创甘油醚:妊娠前3个月不推荐使用。

  ?右美沙芬:主要用于干咳,妊娠前3个月不推荐使用。

  ?具有成瘾性的中枢镇咳药物如可待因及含有可待因成分的复方制剂、含有罂粟壳如强力枇杷露,含有复方樟脑酊和阿片酊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等,妊娠期、哺乳期禁用。

  4.鼻塞的药物:首选等渗或高渗温盐水鼻腔冲洗。

  哪些药物不建议使用?

  连花清瘟胶囊含有炙麻黄、大黄等,大黄为妊娠期“慎用”成分,该药药性寒凉,风寒感冒慎用。如果孕期确需使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

  ?复方感冒药物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品种繁多、成份复杂,可能含有妊娠期、哺乳期禁用、慎用成分,如金刚烷胺、麻黄碱类、氨基比林等。

  ?禁止使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俗称“病毒唑”,具有明确的致畸、致流产、致突变作用。

  ?不建议孕妇使用麻黄碱、伪麻黄碱等鼻减充血剂。

  听说孕妇感染新冠病毒会导致胎儿流产、畸形、白肺、肺功能受损等,是真的吗?

  母婴传播也称垂直传播,是指在孕产妇的病原体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传播给子代。目前国际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宫内传播概率极低。国内研究团队就现有的孕中晚期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她们的胎盘、羊水和脐血中都未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因此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感染。这可能与以下机制相关:1、病毒通过胎盘传播需达到一定浓度,但研究显示血液内新冠病毒载量不高;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在于冠状病毒的S蛋白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 等蛋白的结合,而后者在胎盘上表达量较低。因此经母婴传播概率低。

  目前尚无足够数据确定孕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根据以往孕妇罹患病毒性肺炎的资料显示,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围产儿病死率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常伴发热。既往资料显示,早孕期发热可以导致胎儿神经管、心脏、肾脏等器官的结构畸形,但早孕期发热者与早孕期未发热者相比,新生儿总体畸形风险并没有增加。

  孕妇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1.新冠疫苗不含活病毒,妊娠不是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灭活新冠疫苗)的禁忌证。孕期存在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尤其生活和/或工作地发生流行时,建议按程序接种灭活新冠疫苗,孕早、中、晚期均可接种,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妊娠期间接种COVID-19疫苗的长期安全性证据仍然不足,在没有明显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孕期可暂缓接种新冠疫苗,但建议分娩后尽快完成接种。

  2.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现妊娠者,无需终止妊娠;而在未知妊娠的情况下开始了疫苗接种程序,是否完成全程接种存在争议,可找专科医生或药师咨询,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关于儿童】

  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哪些药?

  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但是不推荐储备很多药物,如果储备很多药物保管不当还有可能导致孩子误服。关于退烧药,6个月以上的小孩,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其中有一种就可以了。如果2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小孩,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月以内的小孩,不推荐常规使用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

  孩子发热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要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小孩虽然有发烧等症状,但是精神挺好的,特别是退烧以后能吃能喝能玩,这时候就没必要特别紧张,也不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对症处理。

  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发烧持续3天以上还没有好转迹象;即便是退了烧,精神依然不好;咳嗽进行性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明显的声音嘶哑等,要小心喉炎、喉气管炎;出现了意识障碍、惊厥要马上就诊。特别注意的,三个月以下的小孩是特殊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关于老年人】

  老年人应该怎样做好防护?

  老年人是特别需要保护的人群,预防是第一位的。首先,要接种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强疫苗。第二,希望老年朋友减少外出。第三,加强通风,通风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保暖的问题。第四,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朋友现阶段要控制得良好。第五,最近一段时间需要规律生活。另外,如果不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可以减少对老年人的探望,减少病毒暴露的机会。

  老年人接种疫苗后多久能够产生抗体?

  一般接种疫苗之后能够产生抗体是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但是如果要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全程免疫之后大概在4周左右。加强免疫之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产生的抗体水平也更高。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这些老年人要尽快去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的要尽快加强,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老年人感染之后,如果是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度的发热、乏力等不适,这些情况一般无需就医,只需要注意休息以及多喝水即可缓解。多喝水也要注意,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建议每天饮用1500ml—2000ml为宜,每次饮用约200ml;相当于每天饮用500ml的瓶装水3—4瓶,每瓶分2—3次饮用。

  但是,如果感染新冠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① 感染之后有发热,经过药物治疗以后,仍然持续发热超过38.5摄氏度,时间超过3天;

  ② 咳嗽、鼻塞、流涕、胸闷、气喘等症状明显,经过对症药物治疗后仍无法缓解,严重影响您的休息、睡眠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③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基础疾病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重,比如血压、血糖在原来的基础上明显升高,冠心病出现胸闷、心累加重,慢阻肺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等;或是本身基础疾病不太稳定的;

  ④ 肿瘤、白血病、血透等患者正在规律治疗期的。

  ⑤ 其他情况,如出现新的症状;或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这组人群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高危人群中的高危,就需要格外重视。

  心血管患者居家治疗应注意什么?

  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必太担心。需要关注的主线是把心脏的基础疾病管理好,把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用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克服焦虑思想。长期服用心血管疾病防控的药物不要停药,停药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疾病。如果有持续性胸痛,还是到医院去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老年人接种疫苗到底有什么好处?

  从近两年监测的新冠肺炎发病、重症死亡的情况分析,60岁以上人群是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患病后需要住院、抢救比例高,住院时间也较长。

  新冠病毒疫苗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接种疫苗后早期,预防感染的病毒抗体会提升,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滴度会有所下降,由于有细胞免疫的存在,加强1剂次疫苗接种对抗体的提升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接种了3剂次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可以减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90%以上,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进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降低89%和95%。

  现阶段只要完成全程接种满3个月的老年人群均可实施加强免疫。

  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一定要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早日完成全程和加强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很多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他们对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很多顾虑。请问这些老年人能否接种疫苗?

  目前全国新冠疫苗已使用34.4亿剂次,重庆市已经开展接种的超过7832万剂次、1878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接种642万人,覆盖率达到91.5%。

  从不良反应的监测数据来看,疫苗的总体安全性良好。

  一般来说,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多是些轻微的发热、疲乏,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就可以自愈,由于老年人免疫反应弱于年轻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低于常规人群。

  很多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担心是否能接种,这些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处于稳定期,都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症就以下四条:

  ① 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不能接种;

  ② 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

  ③ 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等;

  ④ 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不建议接种疫苗。

  同时,各接种单位都安排了熟悉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疾病诊治的医务人员做好医疗保障,在老年人接种前做好健康状况评估,接种后要做好现场观察,切实保障保障老年人的接种安全。

  针对老年人群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哪些健康服务?

  目前主要是根据老年人基础性疾病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提供分类分级健康服务。主要有三类:

  ① 平时身体没什么大毛病或者是有些毛病,但是现在还没有发作的老年人。

  ● 对未完成新冠疫苗三剂次接种,经评估后可以接种的,就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种点接种。

  ● 在家要常通风、勤洗手、少串门、不聚集、出门要戴口罩、适度锻炼身体,积极参加自己身边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主动学习新冠病毒防控知识。

  ●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或电话随访时,自己的身体哪里不舒服,可以直接向家庭医生说,他们能够解决的会现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后期会予以回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众号、高血压群、糖尿病群、老年人群、妇女儿童群请大家要随时关注,也可以在群里面提出自己的就医需求。凡是与家庭医生签约的,都留有联系电话,大家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跟家庭医生联系。

  ② 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但不严重的,或者是近期发作并不频繁的老年人。

  这类老年人如果感染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要主动向社区(村)报备,并与家庭医生联系,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派出医生上门开展居家隔离条件及身体健康状况现场评估,指导测体温、抗原检测、自身身体状况监测、居家服药等,培训生活垃圾处置(不乱丢)和环境消杀技能。

  对有就医服药需求的,乡村医生和家庭医生可以送药上门。

  如出现持续高烧、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不适,及时与家医联系尽快转诊。

  ③ 自身患有严重疾病或有紧急医疗需求的老年人。

  ● 失能老人或高龄行动不便的感染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经上级医院评估后,可居家的,村医和家医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等必要服务;经评估后不适宜居家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转诊。

  ● 自身疾病严重、有紧急医疗需求的老年人,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转诊,也可以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