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十条来了!家中是否需要囤药?专家解答

  近日,有关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内容

  在广大市民层引发了激烈讨论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发布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个人防护、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家里是否需要囤药、囤哪些药等成为市民关心的话题。

  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郭忠良医生:

  疫情防控新十条来了!

  家中是否需要囤药?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多地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连花清瘟、退热药等热门药品需求量激增,网传“新冠吃药顺序图”“囤药清单”等消息,引发诸多民众针对家中常备药开展讨论。

  来自官方医生的解释“囤药清单”真的存在吗?

  答疑贴来了!一起来涨知识吧

  问题1、调整之后,个人防护要注意什么?

  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后

  新冠病毒局部暴发流行风险增大

  过去是各级政府层层防控,严防死守,大家被感染的风险低,但政策调整以后,意味着在大家周围人群中出现阳性感染者的风险会增加。

  加强个人防护很重要!

  在人群聚集场所一定要戴口罩,一定要做好勤洗手、勤通风、不聚集。而万一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或流通等症状,一定要自觉自我隔离。

  问题2、疫苗接种有效吗?

  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显示:

  疫苗接种虽不能预防感染,但接种疫苗后重症、危重症发生的风险明显减少。

  2剂优于1剂,3剂优于2剂

  混合接种优于单一种类的疫苗

  对6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保护作用更加显著。因此,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还是要尽快尽早去接种新冠疫苗。

  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问题3、政策调整后有必要囤药吗?

  防控政策的优化不等于放松,而是根据病毒的演变和疫情形势变化,让防疫举措更加科学精准,才会将防疫网织得更牢。

  跟风抢囤药品和医疗设备,只会是“吃不了兜着走”,不仅导致浪费,而且药品过期后的风险也不容低估。

  问题4、家里需要准备哪些药?

  新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与既往的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相比,病毒的传播力虽然强了,但毒力明显减弱。

  目前新冠感染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或轻型。大多数有症状的患者多为发热、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为主的感染症状,一般只要休息好、多喝水及保证睡眠就可以了,一般3-5天大多数感染者的症状就可以明显缓解。

  每个家庭可根据家庭成员实际情况适当准备一些相应的药物

  1. 退热类的药物:

  可选择含退热成分的复方制剂如泰诺感冒片、克感敏、日夜百服宁、氨咖黄敏胶囊等。如只有发热症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若3天后体温依然未退,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止咳祛痰类药物:

  镇咳平喘抗过敏类药物如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右美沙芬愈创甘油糖浆等,可以缓解咳嗽症状,改善夜间;祛痰类药物如桉柠蒎、福多司坦、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中药类止咳药很多,如苏黄止咳胶囊、三拗片、痰热清、杏贝止咳颗粒、复方甘草合剂、复方鲜竹沥、强力枇杷露等。

  止咳类药物一定要适量,避免药物过量。但如有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或者排痰不畅要慎重,需要时建议减量或咨询医师后使用。

  3.抗过敏类药物: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扑尔敏、酮替芬等抗过敏类药物对缓解感染期间鼻塞流涕有一点的帮助。

  4.清热解毒类药物:

  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疏风解毒板蓝根、蓝芩、小柴胡等。使用时只用一种,不要叠加,以免药物过量风险。清咽利喉的含片如清咽滴丸、西瓜霜或银黄含片等对缓解咽喉肿痛有一定帮助。

  5.抗生素类药物:

  抗生素是用来消灭细菌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无效,别乱吃。不过也可适当准备针对上呼吸道细菌或者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等)、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特别注意18岁以下禁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等,一般仅在确定细菌感染如扁桃体化脓、黄浓痰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6.激素类药物:

  对于有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或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家里常备口服或吸入类激素是有必要的。

  7.抗病毒药:

  新冠病毒感染具有一定自限性,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而一旦症状严重,或病人存在向重症发展的高危因素,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等,最好及时就医,根据情况对症下药,以免延误病情。

  虽然已有多种新冠特效药面世,但不严重不要吃,病情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准备好缓解症状的前四大类药品,尽量不要乱用其他药物。有些药物有人群禁忌或适用范围,错误服药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大家要牢记 “三件套”、 “五还要”,注意自我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大多数家庭是不需要储备药物的!

  问题5、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或者怀疑新冠感染居家隔离期间,如果发热2-3天不退或逐渐升高,或出现乏力加剧、胸闷、呼吸增快、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有可能发展成重症。

  请及时就医!

  对于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基础疾病的亲人,也可适当准备应急的一些简易的医疗设备如制氧机、指脉仪等。

  专家介绍

  16441670713288369

  郭忠良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慢性气道疾病、肺癌、间质性肺病、肺部感染的诊疗,各型呼吸衰竭的抢救,胸部影像学判读,呼吸疑难病及肺结节的诊疗。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及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基金1项。2015年作为负责人荣获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负责人承担首批国家干细胞备案项目“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治疗间质性肺部临床研究”,项目顺利结题。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0余篇。参编《呼吸科常见病用药处方分析》、《急诊医学教程》、《干细胞临床研究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体系》等学术专著。

  编辑:张宁图片来源:千图网

  审核:孙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