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和复阳有何不同?国内目前有多少毒株?

  近期,看到不少网友都在讨论“感染后会再次感染吗?”“首批阳过的同事又阳了,是二次感染吗?”一时间,二次感染的话题成了网友们的热议。

  那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什么是二次感染以及国内目前有多少毒株?

  01,二次感染和复阳的区别

  ———————————

  关于二次感染,专家表示,首先要明确的是,那种几周内再次检查出阳性的基本不是“二次感染”,而是通常所称的“复阳”,即尚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体内感染的病毒没有完全清除,会出现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情况,但基本没有传染力。

  二次感染,是指在一定时间跨度后,感染者康复后再次出现新冠症状、体内病毒量回升的现象。

  相较于复阳,二次感染者体内病毒量相对较高,ct值一般低于35,而复阳者一般高于35。

  此外,二次感染的时间跨度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但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多,时间跨度也将缩短。

  02,当前的数据情况

  ———————————

  现在数据一定程度是失真的,比如某地十几万数据个位数危重症,和吴尊友说危重症0.18%

  这可能就是数据不完整的结果,当然也有可能是毒株不同的原因。

  所以我看到不少专家给出的也是类似“大概率不会二次感染或者有一定概率会二次感染”之类的内容。

  但是个人觉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做好自身防护是很关键的。因为有个关键问题:国内到底有多少毒株?他们彼此之间可以免疫吗?

  03,国内到底有多少毒株?

  ———————————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相当多的数据来探讨。

  比如,最近阿肯色州立大学的Raj Rajnarayanan上传了一张图,是来自江苏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南京海关口岸门诊部(Nanjing Customs Port Outpatient Department, Jiangsu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 Care Center)

  

  从这13个样本里,分布情形如下:

  4 BN.1.3, ?2 BF.5, 1 of XBB.1, BF.7, BQ.1.1, BQ.1.1.13, BQ.1.2, BA.5.2 and BA.5.2.1。

  当然,这不知道是入境的数据还是什么数据?因为没有具体样本信息。查了下江苏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好像对外对内都有业务(有知情的小伙伴可以帮忙解惑下)。

  

  我看了下是上传到了genbank

  不过文章未发表

  一部分简单摘要数据如下

  从nextstrain中来看,选择近一个月的数据,好像还是有一些毒株。

  

  我在之前广泛使用的Gisaid数据库里,看到的国内最新上传的另一批数据

  

  这个是来自海南的,也懒得具体看了,只是看了下length的区别(也就是病毒基因组大小)。

  个人觉得国内目前应该是有多个毒株在传播。因此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谈论二次感染比例可能有点难度,因为我们并不清楚这些毒株彼此之间到底免疫力如何。再加上,随着大量人群感染,会对新冠病毒形成选择压力,催生新的毒株被固定和出现。

  因此,建议接下来,做好防护,因为从这个道理上来看,一阳永逸似乎不太现实,而多轮感染,可能对于个体也是一种伤害。

  所以:避免非必要的外出,做好防护,日常消毒,这些原则接下来还是要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