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复阳”?复阳后会传染吗?专家回应了!

  

  3月9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二场),介绍科技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我省新冠肺炎治愈率92.7%

  当前全省疫情防控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截至3月9日8时,我省已连续18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续15日无新增疑似病例,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5例,22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2.7%。

  在疾病诊断方面

  不断创新诊断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主研发肺部感染辅助诊断系统,实现了对新冠肺炎感染者肺内病变部位快速检出、病变范围定量评价和病变演变过程评估,提高了肺部影像学改变诊断的速度和精准度,已在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开发出包含新冠病毒在内的呼吸道多种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可快速区分新冠肺炎和其它病毒感染,已获得国家注册,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000多例。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基于基因编辑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从样本提取RNA后,可在60分钟内使用试纸检出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已开发试剂盒,正准备临床验证。

  在患者救治方面

  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率先在全国建立感染科ICU,针对重症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提出“一稳二抗三联合”救治方案,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指数。目前,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了全省88%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无1例病亡,抢救率和治愈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探索提出阻断新冠病毒母婴传播路径方法,为我省首例新冠肺炎孕妇成功实施分娩,所产婴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

  为什么会出现“复检核酸呈阳性”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复检核酸呈阳性”,原因有以下三种,

  首先可能是试剂或采样的问题,前面采样质量不高,或者放置时间长,结果为阴性,后面采样质量高,立即检测,复检阳性,此外,试剂本身也会偶尔有假阴性假阳性的情况;

  第二种是由于一些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病毒未完全清除,病毒在体内分布不一样,偶尔会有阳性;

  第三种情况是检测的阳性不一定有传染性,也许测到的是病毒核酸片段,不一定有活性,只是病毒的“残余”,这种情况也会有。

  目前还没有发现复阳患者传染给他人的报道。但对复阳患者的严格观察很重要,随着国家第七版诊疗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出院后患者的管理标准,明确要求患者出院后再进行14天的康复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解除隔离的标准越来越严格,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康复的同时保护康复患者身边的民众不被感染,我省一直来就是采用从严的模式管理患者。所以请大家不要恐慌和担忧。

  科技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以来,一大批科研单位、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型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投身科技抗“疫”,为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科技力量。

  挖掘现有科技成果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积极利用在人工智能、热成像、人脸识别、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领先优势,针对疫情防控积极研发人体温度筛查红外热像仪、非接触式医用听诊器、防疫巡逻机器人、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防疫消杀服务无人机等产品,相继在多个省份的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医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为复工复产带来的人员流动和聚集筑起了“安全屏障”。

  数字技术为精准决策、科学防治提供支撑

  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参与疫情防控,积极开发疫情地图、疫情上报管理系统、物联管理等大数据应用平台,对相关疫情防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组织开展了新冠病毒全序基因序列大数据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单细胞测序数据快速智能挖掘算法与系统等研究。省内部分互联网企业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相关部门提供排查数据、风险预测,物资调拨、网络安全等服务。

  我省科研成果助力疫情防控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介绍:医学科研工作者在多年研究基础上迅速形成成果,无偿服务社会各界。一附院郭佑民教授率先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影像学诊断》电子专著,得到国家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高度肯定,已有近2万人次免费下载使用。

  机械学院彭年才团队开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及相关核酸提取和检测仪器已供应至全国198家疾控中心、367家医疗机构,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武汉和湖北疾控中心、方舱医院移动实验室等,并向疫区捐赠价值超过百万元的试剂和设备。

  梅雪松团队开发的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已在陕西省科技厅、深圳海关、合肥机场、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环境应用。

  数学学院徐颂华团队开发出在线健康咨询、问诊与新冠风险筛查系统,实现患者与二附院40余个科室的医生进行远程咨询、问诊和筛查,服务超过5万人次。电信学部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于2月3日承担国家任务,紧急开展疫情研究分析与预测,2月初估算出了武汉已经感染但尚未确诊人数,准确预测了全国和各省市的疫情发展,较早基于日用电量测算出我省经济活动达额率,提出了尽快恢复我省经济活动的建议。

  管理学院刘跃文副教授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预测模型及系统,在云南省应用到4000余个检查点,识别1人不到1秒钟,能够快速、批量锁定风险。

  大数据让疫情有迹可循

  研发来陕返陕人员信息填报管理系统,已覆盖全省11个市区、107个区县的重要进出通道,包括海关2个、机场4个、车站98个、省交口263个,在有效防控外部输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线复工复产人员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复工复产人员“一人一码”、企业防疫专员扫描核验、风险个案及时上报、系统后台实时监测的全流程管理。

  打造疫情防控风险分析服务平台,精准研判疫情风险。目前,该平台已具备个人健康信息填报、陕西“健康码”生成、三色健康码分类管理、出行信息登记、数据分析与识别、风险个案处置等六大功能,基本实现了全省信息填报统一入口、健康数据精准采集分析、防疫专员分区分级管理、全省疫情态势一屏感知,为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提供了及时翔实的决策依据。

  

  记者:任超 张佳伟

  第一新闻新媒体编辑:刘璐 王玥瑶

  审核:邱陆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