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险阳了不赔?律师:就当交了智商税
防走失,电梯直达
来源:法度Law
作者:赵果
12月16日,针对网曝“中国人寿新冠保险阳了却不理赔”一事,《中国银行报》报道称,针对此事,第一时间开展了调查核实,该客户在公司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多个产品,其中部分产品扩展了责任。目前公司尚未接到该客户或家属提交的理赔资料。
中国人寿表示,已联系到客户家属,并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后续将根据客户提交的相关资料,按照合同约定快速启动相应的理赔程序和服务。
此前,这名客户称自己购买了中国人寿新冠保险,阳了后保险公司却拒绝理赔,该消息迅速引发关注。次日,中国人寿进行了前述回应。
“法度law”注意到,近段时间,人“阳”了,买过的新冠保险却“理赔难”成为不少人遭遇的问题。
“法度law”在黑猫投诉网站上以“新冠保险”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检索到780条结果,其中不乏“联系不上客服”“理赔无门”“提供CT单子”等投诉。
据半两财经报道,投保人郑先生(化名)自测抗原阳性后,准备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被告知要准备医疗机构盖章的确诊诊断书、历次核酸阳性检测报告、核酸阳性专项检测报告、胸部CT报告等资料并邮寄。
让郑先生感到头疼的是,保险公司要求提供“新型冠状病毒ORFlab基因和N基因的具体Ct值均≥35”的核酸阳性报告。
“医生告知核酸检测只出‘阴性’或‘阳性’的报告,不会具体标注测量的CT值。检测范围这个是判断标准,并不需要在给患者的报告中显示。问了几家医院都是这么回复的。”郑先生说。
郑先生欲向理赔员咨询,但电话未被接听。
“后来客服说有什么寄什么就行了,好像也没有强求我的意思,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情况。”12月16日,郑先生告诉“法度law”,“现在材料顺利寄出去了,还没到。未来他们不赔,我肯定诉他们。”
据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二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二季度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投诉2434件,在涉及财产险公司的消费投诉中占比24.22%。
知乎“法度律师团”成员、河南泰豫恒事务所合伙人张博律师就“买新冠保险阳了却理赔难”发表看法称:
1、不要对保险公司给予道德期许。保险公司不是福利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一款保险的设置发行,需要经过多少道精算,挣的就是概率的钱。这一点和卖健身房会员卡相似,赌的就是你不去。
2、理赔难,不能全怪保险公司。这两年,眼看着诸多“新冠保险”上市,我作为律师,包括身边的法律同行,很少买。为什么?你看看理赔的条款有多苛刻,免责的条款有多宽泛,何必花钱买一个很难实现的保障呢?
所以,奉劝各位,在买保险之前,别只听业务人员说话,一定看保险合同约定,是不是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电子版记得下载保存)。业务人员口头承诺,证据方面是不作数的——因为他/她违反了公司规定,不得对客户虚假承诺。而且合同你也看了,有你本人签字,哪个效力更高就不用说了吧。
3、如果你手中有白纸黑字的证据,是理赔部门刁难,要求提供这提供那。比如,在合同条款约定新冠确诊即赔付的条件下,说奥密克戎不属于新冠,是感冒,这就是赤裸裸耍流氓了。怎么办呢?
(1)保留和理赔部门的录音、文字交流证据;(2)保险公司官方电话,银保监会投诉电话,投诉一波;(3)请求媒体关注,最好是曝光一波;(4)自媒体上,再追加一波(一定注意实事求是,避免被抓住小辫子)。
以上方法简单实用,不花什么钱,如果你真是有理有据,相信已经可以解决了。如果仍未解决,那么剩下两个选择:
1、放弃,当施舍了,花钱买个教训;
2、起诉。
完全不建议第二点,花时间精力不说,还费钱。如果你不是律师,不建议你为了点小钱和这些巨头打官司。人家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常年法律顾问,有的是时间跟你玩。
犹记得多年前为了一口气起诉中移动,单是起诉状的送达都送了三个多月,这还是有公益律师团队、有相关媒体朋友关注的情况下。如果你不是从事法律专业的,一审,二审,到执行,拖一个两三年跟玩一样的,结果还未知。就问,你玩得起吗?
有粉丝朋友说,张律师,那我就这么被坑了,不甘心啊。吃一堑长一智吧,就当交智商税了。听我的没错,别整天拿着在某音上刷到的内容去指导你的思想和行为。分清为了流量而取悦你,还是踏踏实实给你实在建议的人。
北京德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家辉表示,保险合同本身没有约定CT值,但现在保险公司要求提供,这就是典型的违约了。保险公司没有权利单方更改赔付条件,单方更改是无效的,只要有诊断证明,就应该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