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揭晓,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挽救数千万人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哈维·J·奥尔特(Harvey J. 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及查尔斯·M·赖斯(Charles M. Rice)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联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在肝炎家族中,甲肝、乙肝早已“家喻户晓”,但丙肝等却少有人知,丙型肝炎俗称“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在1940年代,有两种主要类型的传染性肝炎。一是甲型肝炎,通过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通常对患者没有长期影响。第二种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代表一个更严重的威胁,因为会导致一种慢性肝脏病,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

  

  在1960年代,Baruch Blumberg确定一种血源性肝炎是由一种被称为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引起,这一发现导致了诊断测试和有效疫苗的发展。然而后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发现震惊了学界。哈维·j·奥尔特当时正在研究输血患者肝炎发病率。尽管对新发现乙肝病毒血液检测能减少输血相关肝炎的病例,然而即使经过严格的血液筛查,仍有许多病人染上了输血后肝炎。于是奥尔特怀疑还有其他种类的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

  

  1974年Golafield 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为了寻找这种肝炎病毒,科学家们试图“故伎重演”,用搜寻乙型肝炎的抗体-抗原方法来查获这种病毒,他们先将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然后对他们的血液进行检查。科学家们先后使用了电子显微镜、人工培养和免疫学等多种方法寻找病毒,但这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似乎非常不稳定,并难以捉摸。

  直到198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终于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丙肝病毒,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 (Hepatitis 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由于HCV基因组在结构和表型特征上与人黄病毒和瘟病毒相类似,将其归为黄病毒科HCV。

  

  后来,查尔斯·m·赖斯和其他研究RNA病毒的小组注意到,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末端有一个此前未被识别的区域,他们怀疑该区域可能对病毒复制很重要。通过研究,他们证明丙型肝炎病毒单独可以导致不明原因的输血介导型肝炎病例。

  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在持续的对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病毒性疾病。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血液传播病毒,最常见感染方式包括不安全的医疗操作和性传播等,比如某些诊所消毒不严格,看牙、做内镜、做痔疮、做美容、纹眉、打耳洞、刺青、修脚、刮痧、中医针灸等,如果消毒不彻底,都有可能成为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

  

  全球估计有7100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20年内出现肝硬化的危险在15%-30%之间。 丙型肝炎是肝癌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 世卫组织估计,2016年,约有39.9万人死于丙型肝炎,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丙肝病毒也成为了我国第四大传染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国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是全球感染丙肝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有些丙肝病毒潜伏期可以在20-30年的时间,所以丙肝也被称为隐形的杀手,因为哈维·J·奥尔特(Harvey J. 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及查尔斯·M·赖斯(Charles M. Rice)发现了丙肝病毒,高敏感性、高效性的丙肝病毒血液检查方法开始应用,输血引起的肝炎已下降到十万分之一。

  

  经过了31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研发了多种药物来治疗丙肝病毒,丙肝病毒治疗可以说是医学发展一个里程碑的重要事件。它能直接对抗病毒的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早期丙肝患者服药12周疗程基本就可以痊愈了;即便是发现晚、病程重的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也不超过24周。

  丙肝虽然是传染性疾病,但只要把它筛查出来,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如果到肝硬化期才发现,丙肝可以治愈,但肝硬化并不一定能完全逆转。因此,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为抗击血源性肝炎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可以说具有不一样的意义,人类不会忘记那些在与病毒抗争中付出与奉献的科学家,他们也将成为明灯,为后来的人点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也期待,人类可以在这次疫情中,在科学的助力下,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