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复阳患者为何不用慌?中医界委员亮了“底牌”!

  “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第一时间深入介入,让患者尽快用上中药,成为中国抗疫方案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新冠肺炎复阳患者为何不用慌?中医界委员亮了“底牌”!  5月15日,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举办的“中国方略 中国智慧——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线上座谈会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曹洪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都对此次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

  “考虑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医药还将在疫情防控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曹洪欣表示,随着疫情防控不断深化,大家对复阳以及无症状感染者更加关注。“新冠病毒感染者出院的指标就是两次核酸检测转阴,我在2月中旬的远程会诊上遇到第一个出院复阳患者。”

  什么是复阳?曹洪欣解释道,抗体阳性分为两种:IGM阳性(正在感染新冠病毒)和IGG阳性(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其中,出院后处在隔离观察的感染者出现IGM阳性与咽拭子核酸阳性都是复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未患过新冠肺炎但IGM或咽拭子也出现阳性,这就是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症状但是病毒依然在复制,而且具有传染性。“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慌,尽管目前还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但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和复阳患者,中医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从西汉到近代,文献记载的我国传染性疾病大流行有555次。”曹洪欣表示,我国历史上每一次疫病的发生都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药疫病理论的丰富发展是在一次次对抗传染病疫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海内外对中医药参与抗疫的需求与关注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其中,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这样一份“成绩单”,让医疗战线上的中医药人都感到振奋。

  中医药发展至今,兼收并蓄、创新开放,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思维、中国智慧。“如何把中医药传承下来的特色优势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值得我们思考。”唐旭东指出,中医药参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每个省市,包括央属医院还没有一所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其次,在各个省市的中医类三甲医院、央属医院中,发热门诊、传染科病房大部分不符合要求,而在西医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里,中医科又比较薄弱。”他强调,如果基础体系建设不到位,等下一次疫情来了,中医药难以在第一时间有效介入,更谈不上发挥特色和优势,2003年的SARS就是很好的教训。

  “相比SARS,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能及早介入,坚持中西医结合,提高了治愈率同时降低了死亡率。”曹洪欣介绍,中医是根据细菌病毒侵犯人体之后的人体反应去推测它的发病和病机演变特点,所以在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中医根据临床经验所开出的每一个方剂并非都要经过实验才能应用,但它依然是合法的。”说到中西医结合,唐旭东表示:还有段路要走。“中药复方不同于化药的单体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难题:短时间内难以完整、清晰地阐释它的作用机制。所以在与西医专家的交流中依然有阻力,比如他们对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对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也欠缺了解。”

  尽管有来自各方的阻力,但中西医结合依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有效利用现代医学的各种先进手段和方法,相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以后会越走越宽广。”曹洪欣说。

  记者:王慧文

  主持:韩月

  视频:宋宝刚? 满达呼 赖仁杰? 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