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攻略】疫情放开后,有孩子的家庭该如何做好防护?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各城市进入商超、商务楼宇及各类公共场所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类社会活动明显增加。

  对于各位父母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感染了新冠该怎么办。感染会出现怎样的症状?如何备药?有哪些防护注意事项?小贝老师为您搜集了详尽的应对指南,供各位家长参考。

  

  感染新冠会出现哪些症状?

  普通成年人和儿童新冠发病症状和病程有所不同,以下分别是成年人和儿童感染新冠1-7天的症状表现,大家可根据自身或孩子的个体情况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以免贻误病情,耽误治疗。

  成年人新冠发病进程第一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第二天:开始出现发热症状,部分年轻人高烧至39摄氏度左右,咽部不适感加重。

  第三天:症状最重的一天。高热39摄氏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第四天:体温的高峰开始下降。很多人从这一天体温降为正常,不再发热,但仍伴有咽痛咽痒,一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第五天: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但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第六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第七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儿童新冠发病进程第一天:单纯高热,发热频繁,最高可达40°C,可能4小时一烧,需警惕热性惊厥。

  第二天:以发热为主,仍然高热,但发热间隔延长,婴幼儿可能出现呼吸稍微急促的表现。6岁以上儿童病初即可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第三天:热度逐渐下降,发热间隔延长,多出现在半夜到凌晨,易出现鼻塞、流涕、食欲下降、干咳变湿咳(有痰)。第四-五天:低热或不再发热,咳嗽明显加重。鼻塞流涕,清涕变黄涕或脓涕。气道分泌物增多,多是病情好转的表现。第六-七天:经治疗症状会逐渐好转。跑动时会咳嗽,日常较为平稳,可能会有呕吐、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

  

  是否需备药?如何科学备药?

  “囤药”不可取,“备药”很必要。目前新冠感染者90%以上都是无症状和轻型,没必要大量地、非理性地抢购药品。

  小贝老师根据人民日报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及北京市儿童新冠会诊专家组成员、北京同仁医院儿科副主任张谊的备药建议,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家庭防疫药品清单以供参考,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备药或调整。

  成年人防疫药品清单发热: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

  咽痛咽干:地喹氯铵、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等

  干咳无痰: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咳嗽咳痰: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基酸等流鼻涕: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鼻塞:赛洛唑啉滴鼻剂等

  呕吐恶心:桂利嗪、藿香正气水/胶囊等

  儿童专用防疫药品清单发热: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交替服用(建议超过38.5°C再开始服药,24小时内服用不超过4次,并辅助物理降温)

  干咳: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肺力咳口服液(可同时加用小儿咳喘灵、白蕊颗粒)

  止痰:愈创甘油醚糖浆、氨溴特罗口服液

  流鼻涕:欧龙马或盐水洗鼻

  抗病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口服液等(发热时可两种合用,退热后减为一种或停药)

  免疫力: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益生菌

  成人服药三天后未明显缓解或病情加重,儿童状态较差,出现食欲严重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防耽误病情。

  

  儿童日常疫情防护该怎么做?

  对于无处不在的疫情,日常防护尤为重要,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把下面48字守则牢记心间:

  勤洗手 勤通风

  戴口罩 讲卫生

  须警惕 不轻视

  少出门 少聚集

  打喷嚏 捂口鼻

  喷嚏后 慎揉眼

  症状重 早就医

  不恐慌 不传谣

  对于小朋友,家长还要特别叮嘱洗手和佩戴口罩的正确流程:

  关于洗手

  洗手的正确姿势,小贝老师建议小朋友们通过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推荐的七字口诀加强记忆,明确洗手要领。七字口诀即:内-外-夹-弓-大-立-腕。

  

  图转自:央视新闻

  关于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也是有讲究的,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口罩能发挥有效阻挡病毒的作用。对于口罩的选择,首选医用外科口罩和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大于等于95%的口罩。

  

  正确佩戴口罩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图转自:微博

  除了日常防护措施,提升个人抵抗力也不可忽视。

  1.接种新冠疫苗

  主要通过接种疫苗,用抗原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增强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

  2.保证充足睡眠

  好睡眠能够增强人体抵抗力。每天要保证不少于8小时的充足睡眠,中午也需要休息30分钟左右,使身体保持正常的生物钟。工作、学习、娱乐、休息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

  3.均衡营养

  疫情期间更要保持营养充足,免疫力才能跟上。杂粮、水果、蔬菜、牛奶、肉类、鸡蛋的摄入要充分而均衡。同时,建议适当多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4.坚持适量运动

  运动有助于激发和改善免疫力。最佳的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运动锻炼是每次30分钟~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5次左右,长期坚持。

  小贝老师温馨提示:

  长期的疫情防护,除了做足防疫准备工作,更重要的还是家长和孩子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坚持增强抵抗力,相信大家一定都可以乐观应对,保护好自己和孩子,期待与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在温暖的教室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