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法是检测自身抗体的常用方法
(三)单一核浸润细胞
在硬皮病、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中,常有不同程度单一核浸润细胞增加,弥散分布或位于血管周围。应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发现,主要为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细胞可能通过释放某些与纤维有关的细胞因子而参与真皮纤维化的发生。此外还发现,硬皮病皮损中血管周围浸润细胞处有ICAM-1和整合素(integin)β1和β2(细胞外基质在细胞表面的受体)的免疫染色强度增加。这些细胞粘连分子在淋巴细胞迁移、定位以及粘附在细胞外基质上起重要作用。
(四)内皮细胞和肥大细胞
硬皮病皮损中,内皮细胞上ICAM-1和内皮细胞白细胞连分子1型(ELAM-1)免疫染色阳性。这两种分子的表达是内皮细胞活化的表现,它们可能与淋巴细胞附着在活化的内皮细胞上有关。硬皮病、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中,肥大细胞与纤维化也有密切关系。肥大细胞(MC)根据它所含中性蛋白酶的组成和含量可分为两型,一种含类胰蛋白酶(tryptase),而胃促胰酶(chymase)含量极少,即MCT;另一种则含这两种酶,即MCTC。应用这两种酶的单克隆抗体,对硬皮病皮损区MC的数量、表型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提示MC参与了该病的发生。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与纤维化发生密切相关。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硬皮病皮损中检出了PDGF及其β型受体和TGF-β的存在,在瘢痕疙瘩皮损中也检出了TGF-β的存在。
免疫荧光法是检测自身抗体的常用方法。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中常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在瘢痕疙瘩患者中也发现了抗成纤维细胞的抗核抗体。免疫荧光法还显示,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组织中IgM、IgG和IgA水平增高。瘢痕疙瘩与免疫的关系已引起注意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