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楼市将迎来猛烈的刺激政策!

  一夜之间,身份判若霄壤。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刘鹤副总理的13个字,重新定义了房地产的地位。

  用万科郁亮的话说:

  “时隔20年,房地产再成支柱行业,政策向好的力度、广度超出预期。”

  这些年,房地产“污名化”、“自带原罪”。

  重提支柱产业,虽谈不上“平反昭雪”,但也意味着行业的整顿,告一段落了。

  最关键的,是刘鹤副总理的后半句话:

  “正在考虑新的举措”。

  这是买房人必须要“预知”的——

  明年,还将有更猛烈的刺激政策出台。

  既然是支柱了,就必须要支棱起来。

  没有救不起的楼市,只有还没出的政策。

  

  在刘鹤副总理表态之前,还有一个重磅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按照规格来说,文件的级别是最高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起印发。

  

  全文主要说了一件事:消费!消费!消费!

  前所未有,把房地产列为消费领域,要“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

  “房子、车子、养老”,成为被寄予厚望的三大消费主力。

  然后,刘鹤副总理紧跟一步: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看懂了吗?

  《纲要》要管13年,是中国中长期顶层设计规划。

  房住不炒是大原则,但明文鼓励大家“买房消费”。

  刘鹤副总理说的“正在考虑新举措”,是短期的,现在、立刻、马上就要做。

  至此,房地产的角色,彻底扭转。

  而且,为了配合它扭转,后续还有更强的刺激政策给上。

  所谓扭转,并非突然赋予它新高度,而是让它回到应有的地位。

  房地产,本身就是实体经济。

  自从1998年房改后,房地产也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十万亿级别的超大市场,与其相关的上下游行业达50多个。

  包括建筑、建材、冶金、家电、装修、园林……

  今年房地产市场巨量萎缩,这些行业没有一个好过的。

  房地产整个行业,关系到50%以上的就业、6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70%的产业与80%的社会财富……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强调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为什么把“稳地价”放在首位?

  只要财政机制没有彻底改革,地方财政就摆脱不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房地产呈现的所有特征,都在证明它的“支柱身份”。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明年要全力冲刺经济,夺回失去的三年,这是共识。

  疫情阳转阴,经济阴转阳。

  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

  但现在,有两驾已经跑不动了。

  11月出口还在下滑,同比跌了8.7%。

  美联储又加息50个基点,明年国外的形势大概率要收缩。

  这对我国的出口,不是好消息。

  投资方面,传统的基建投资已经饱和。

  牛津大学有研究表明,在中国抽样的95个基建项目里,有75%是超支的。

  不少政府在这过程中,背上了巨额债务。

  接下来的投资,要向新基建转型,但这需要时间。

  SO,经济增长的压力,转移到第三驾马车——消费。

  但,大家都不爱消费了。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滑5.9%。

  相比10月,下滑的幅度又猛了些。

  

  是消费饱和了吗?

  不,中国的消费占GDP50%,而美国能占到80%,还有提升空间。

  所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这是前提。

  其次,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

  拉动经济,消费必须要崛起。

  那么,房地产,也必须要崛起。

  

  事到如今,普通的宽松已无济于事,得下猛药了——刺激。

  房地产,既然被列入消费领域,就肩负了使命。

  但它属于大宗消费,不是买个苹果那么简单,降价反而起反作用。

  楼市需要引导预期,需要鼓励。

  刘鹤副总理说的那句话,很关键——正在考虑新的举措。

  已经出台了哪些举措?

  对部分城市限购、房贷政策的放松;对房企融资、发债的支持。

  金融机构对房企的“输血”,已经“大放特放”。

  但楼市要想好起来,“造血”才是关键。

  所以,“新的举措”,大概率会对买房人,有大尺度的刺激。

  ? 一二线城市,放开限购限贷。

  最近,杭州、佛山、武汉等强二线城市,开始放松限购。

  有的只是一个核心区,有的是几条街道,有的是全市放开。

  这都是对政策的试探。

  陆续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尺度会越来越大。

  天津,很有可能将全面打开限购。

  一线城市的限购限贷,依旧非常严苛。

  取消认房不认贷、放松指导价、降低二套首付比例,并非不可能。

  现在对刚需已“诚意十足”,下一步,轮到改善了。

  低收入群体的杠杆,确实加到头了,短期内工资收入很难有明显提升。

  但富裕群体的购买力,依然很强。

  房地产市场,还有真实存在的需求。

  有多少人手握全款,等着进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

  刺激消费,他们是主力。

  政策放松,是从三线、二线、一线逐步放开;

  房价上涨,是从一线、二线、三线依次开始。

  20年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这是城市价值所决定的。

  楼市回暖,需要有一线城市的示范作用。

  ? 降低存量房利率。

  中国消费占GDP50%,欧美消费占GDP80%。

  为什么欧美人不喜欢存钱?一有钱就去消费?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负担比较小,住房、教育的负担,比中国人轻很多。

  现在,房贷是普通人最大的压力。

  雪上加霜,前两年不少人还高利率站岗。

  每月还完月供,哪还有钱用来消费。

  如果能给存量房贷利率打折,不仅能保证公平,也能促进年轻人消费。

  ? 继续降低房贷利率。

  总有声音在吐槽“手里都没钱了,拿什么去买房”?

  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年前三季度,居民存款累计新增13.21万亿,比去年一年多存了3.31万亿。

  存款余额创新高,堪称“全民存钱”。

  

  很多人手里是有钱的,只是没信心,即便需要买房也不敢买。

  所以,要想“买房消费”,需要用更宽松的政策来引导。

  比如,继续降低房贷利率。

  存款与消费,是矛盾的双方,只有更低的利率,才会利好房地产。

  低到让你觉得“不去买房就好像吃亏一样”。

  放心,共识很容易改变,一旦过了平衡点,人心思变。

  目前天津首套房贷利率3.9%,明年降到3.5%并非不可能。

  ? 允许房价合理上涨。

  2022年实验过了,只有房价上涨才有财富效应,才能拉动消费。

  房价与消费是什么关系?

  普遍的声音是:房价太高,还贷压力大,没钱消费。

  这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的财富,恰恰是房子。

  天津家庭70%的财富都在房子里。

  房价稳涨,你就能“预期”财富增值。

  房价持续跌,资产缩水,“预期”没钱,还消费个毛线。

  房地产,是消费之母。

  很多逻辑是反常识的,你所认为的结果,可能是原因。

  中央经济会议强调了一句话:坚定不移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什么是新发展模式?

  其实就是租购并举,保租房、共有产权房,正在加紧建设。

  中国家庭房屋自有率达96%,没房的可以租房解决民生问题。

  当刚需保障化之后,让改善市场化。

  不再打压高房价,取消限价,何必给有钱人省钱?让他们尽情消费。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可以确定,明年的救市政策,比今年还要猛烈。

  中国,没有一次救市是失败的。

  个人意志,不能左右整个社会的走向。

  

  明年,房地产整个行业将加速回归。

  上半年的政策密集期,促使市场大转折。

  率先回暖的城市,依然是一线北上广深。

  紧接着是杭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

  天津明年小阳春将有一波反弹,下半年,房价会有明显涨幅。

  2023年的楼市行情,前低后高,把握好入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