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治愈患者复阳是否会传染他人?如何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省疾控专家解答
随着新冠治愈出院人数越来越多,治愈患者复阳是否有传染他人可能性?如何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治愈出院或解除隔离观察人员回到社区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8月23日,记者采访省疾控专家进行解答。
8月21日,在三亚市第三方舱医院,首批14名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新冠肺炎患者
治愈出院的标准是什么?
点击视频查看↓
01
治愈出院或解除隔离观察人员
回到社区后
需要遵守哪些规定?
按照规定,新冠治愈者出院后要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密切接触者解除集中隔离后要继续进行3天的居家健康监测或5天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需要做到:科学佩戴口罩,住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对于新冠治愈者出院后要继续进行的7天居家健康监测,我们建议这样做:
主动和邻居报备说明,消除谣言和猜忌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责怪病人,毕竟生病谁都不想。大家担忧的是信息不透明,反感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果能主动告知邻居自己的病情及进展,相信大家都会为你的健康祝福!当然,如果能主动表态将严格“禁足”,那更能让邻居放心。
严格遵守居家规定
其间,要自行监测体温,关注有无新发症状,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向社区管理人员汇报。最重要的是,坚持做到“足不出户”。
垃圾扎袋扔,通风守规矩
生活垃圾可装入牢固完好的塑料垃圾袋内,每日一袋,扎紧密封,2-3天后丢弃。有条件的治愈者可以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02
防疫部门该如何加强
解除隔离后的监测工作?
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后,要进行5天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需要与防疫部门共同做好健康监测:
做好每日早晚两次的体温监测;
每天做好十大症状(发热、乏力、干咳、呼吸不畅、腹泻、胸疼、头痛、头晕、结膜炎、嗅觉味觉障碍)的监测;
在第2、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03
治愈患者复阳该如何处置?
是否有传染他人可能性?
治愈患者复阳对于核酸检测Ct值≥35的,可不作特别处理,个人做好健康监测、单独居住。对于核酸检测Ct值<35,按照规定应当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进行隔离管理,复阳人员的检测结果不影响所在楼栋、小区的风险区的划分。
复阳的康复者,核酸检测Ct值一般都≥35,如果没有出现症状,无需管理,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安全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核酸Ct值≥35,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没有传染性。既往事实也证明,这些复阳的新冠康复者,并没有引起周围人群的感染或传染。核酸阳性是由于检测到的是病毒的核酸片段即“死病毒”。
04
治愈患者已无传染性
单位、社区、邻居等
该如何帮助
这一群体回归正常生活?
国内外研究都表明:新冠治愈患者没有传染性,所以,单位、社区、邻居等应该关爱帮助这一群体回归正常生活。
作为一场大疫的不幸感染者,新冠肺炎治愈者往往身心都受到极大打击,他们需要的是社会的同情、接纳和安抚,而非歧视。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不能让那些刚刚战胜病毒的人,再忍受歧视,心理遭受创伤。这个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不仅对于治愈者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会埋下一定的隐患。
儋州一号方舱医院8月21日和8月22日出院超700人。
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关专家和医疗机构应从科学的角度向大众解释出院患者的“复阳”现象,并加大科研力度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应对所有治愈出院患者进行采样监测,对出院患者建立完备的健康档案,加强追踪随访,尽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应加强对治愈患者的心理疏导,促使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重新面对生活;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及时了解康复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合法需求,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全社会的宣传力度,让“不歧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对社会大众来讲:一是正确面对周围的人和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请做好自己的管理,正确面对周围的人、事、物。二是多学习一些健康知识。与其排斥他人,还不如先学好知识,做好必要的自身防护。
总之
科学和理性
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依靠
也是社会战胜歧视
激发同情心的主要力量
让我们团结起来
给新冠肺炎患者
以充足的信心和支持
共同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原标题:《新冠治愈患者复阳是否会传染他人?如何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省疾控专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