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复阳率曝光!新加坡近200万人确诊,他们反复感染!确诊后回国流程来了~
今日疫情快报
8月18日截至中午12点
新增病例稍晚更新
点击预约直播↓
截止到昨天,新加坡新冠病例总数已有180万5698起!
从病例数据看,全岛三分之一的人都得过新冠!
感染人数众多,却不代表新加坡已经做到群体免疫。
事实上,卫生部长已否决了这个可能!
甚至早在8月1日时,王乙康部长也不避讳,公开讲新加坡实际上可能60%的人都得过新冠。
图源:海峡时报
这种大局面下,近期越来越多人反应新冠的后续相关问题。 比如,康复后复阳、反复感染、新冠后遗症等等。
新加坡有人在疫情爆发后年年中病毒,如此反复感染到底有事没事?
钟南山团队最新研究!
为什么有人新冠康复后复阳?
咱们来看下中国的本土研究。
广州国家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团队跟其他团队联手,近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最新研究论文。↓
新论文
主要探讨这个核心问题:
明明新冠病例已经康复出院,为什么在后续核酸检测中还会出现阳性结果?
复阳跟新冠变异毒株有没有关系?
为此,研究人员找来837个出现新冠复阳的人展开调查分析,这些人当中广州本土病例158个,输入型德尔塔病例679个。
结果发现,感染德尔塔毒株的人复阳率更高!
累计有514个德尔塔病例康复出院后,核酸检测复阳,占全部病例的61.4%!
而2020年新冠大爆发之初,原始毒株感染者的复阳率仅7.2%。
整体而言,新冠复阳者转阴更慢!
其中,95%本土病例的RNA转阴时间需要21天。45%病例的病例转阴需42天。
也就是说,新冠康复者如复阳,需约一个月时间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残留,获得核酸阴性结果。
从上述发现来看,复阳率跟毒株似乎撇不开关系。
除了病毒毒株,国内著名呼吸病专家认为,复阳还有2种可能性:
①康复核酸检测“假阴”
②极短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
咱们先来看第一种。
复阳原因一:体内病毒残留,出现“假阴性”
图源:海峡时报
复阳期间,人体内的病毒核酸载量首先明显下降。
其次,残留的病毒经细胞培养实验时发现,也没有分离出活病毒。
这说明复阳患者体内检测出来的所有病毒,其实都是“死病毒”。
没有活性,意味着病毒无法在体内完成复制扩散,不可能把病毒全基因序列扩增出来,都是片段。
但这些碎片病毒也不可小觑,它决定检测结果。
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最新规定,“复阳患者”Ct值≥35 时,无需管理和划定密接者。
反之如果低于35,就得“特别关照”一下。(*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新加坡检测阴性,回国却阳性的情况。)
图源:today
那么复阳后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吗?
是不是也会重复第一次阳性感染的症状?
研究团队发现:复阳患者基本不会出现更重的症状。
在实验的289个复阳患者中,仅19人出现偶尔咳嗽、需咳痰、喉咙不舒服、常感到疲倦等常见症状。
综上所述,如果康复后复阳的人,不必担忧身体条件。不需要住院治疗,引起传播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图源:SCMP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原本身体就有其他疾病史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人,做不到快速恢复。
比如老年人、肿瘤、癌症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等,因免疫低下,病毒清除过程就比较慢且耗时间。
如果没有额外使用抗病毒药物,那么病毒可能会在体内残留很久。
接下来咱们来看新冠感染后复阳的第二种可能。
新加坡有多少人反复确诊?
疫情爆发后,他年年中新冠
复阳原因二:极短时间内再次感染新冠。
这种情况不多,但确实存在。
比如下边这个新加坡小伙伴,她的情况就是感染新冠第8天,用抗原快速自我检测又阳性了。
图源来自@anticube
她怀疑有可能是因为同住者感染,所以在极短时间内,阳-阴-阳。
跟上述小伙伴有多少同样经历的人数,新加坡官方暂无统计。
也有可能是算不过来,网友们聊天调侃,现在在新加坡都是“阴性在家隔离,阳性出门办公。”
从这个8月起,反复感染新冠的人,如有去诊所报备则也会被计入新加坡每日病例数据统计中。
所以到底有多少人,是第一次感染,还是反复感染,卫生部没有透露具体信息。
不过偶尔也有人曝出自己的经历。
图源:istock
新加坡男子A.Tan,医疗行业工作者,今年29岁。
从新冠大爆发开始,第1年中新冠原始毒株,第2年中德尔塔,今年中奥密克戎!
2020 年3月,当时新加坡病例总数900起左右。约阻断期开始前一周,他感染了。
开始发烧和咳嗽,被送到医院( Mount Alvernia Hospital)隔离。
没想到进了医院,一住就是两个月。他年轻,身体健康,新冠症状在住院第五天就差不多消退了。
可问题在于,即便症状消退,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却连续61天都是阳性!
于是他一直在医院病房里熬着,这次体验足以让他刻骨铭心。
当时的他完全没料到,已经中了一次,在第二年还会继续感染。
图源: 海峡时报
距离首次感染18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又开始喉咙痛、发烧和咳嗽。2021年9 月27日,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又阳了。
“当我再次感染时,我有点震惊。我与感染者没有任何接触。我妈妈又哭了。她不知道二次感染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像骨痛热一样,情况会不会很严重?”
这一年,新加坡已经开始落实居家康复措施。
于是,他在家中隔离了10天,新冠症状只持续了2天。到第10天用抗原快速检测 (ART) 检测结果也转了阴性。
但下一轮新冠还在等着他。
图源:reuters
距离第二次感染5个月后,2022年的2月25日,他又阳了。
但这一次,他的新冠症状持续时间更短。只是出现喉咙痛,几乎一夜之间就好了。
对于自己的三次中招经历,A.Tan表示很无语,“非常不幸”。
“第二次感染后,我就在想感染几率到底有多大?
第三次感染的时候,我就想这到底怎么回事?”
让他迷茫的原因还在于,2021年2月他就已经打完2针疫苗,2022年1月又打了第三针。
不过结果好就行,他虽感染三次,但次次有惊无险。
一般情况下相隔多久会再感染?
关于间隔多久感染一次,总理夫人何晶曾引用一篇新闻《新冠免疫力能维持多久...》提到:
有人间隔20天二度感染新冠。
帖文内容提到:
奥密克戎毒株很不一样。即使感染同为奥密克戎的变异株BA.1,还是有患者在康复的20天后,又感染了BA.2毒株。
据早期结论,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有效保护将维持1-3个月。
但现在情况变了。因为新冠变种频繁更新,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导致这个预期时间再次被缩短。
上述的20天感染第二次新冠可以属于个例,但澳洲确实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期,已从12周骤减为28天。
澳洲多地已根据这个新发现重新调整病例统计策略:
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如在痊愈后28天再次出现一些类似症状,就得重新做新冠检测。
若结果呈阳,那么这部分人将再次被计入新病例数据。(新加坡现在的病例也有计入重复感染人数)
而一个人,或者一个新冠痊愈者,会不会重复感染新冠,再次感染新冠跟第一次康复间隔多久,最关键的是这一点:
先前感染新冠的症状程度,将影响到人体免疫系统于之后暴露在病毒环境下会作何反应。
英国在6月底发布一项大型研究调查结果,数据来自 2020年7月2日到2022年6月4日感染新冠的人。
有以下几个关键发现↓
① 从病毒来看:奥密克戎大流行下,相比德尔塔时期,发生反复感染新冠的风险高出7倍。
② 从年龄来看:重复感染新冠的可能性为年轻人>年龄较大的人。
③ 从疫苗接种状态来看:未接种疫苗的人,比已接种疫苗的人更容易重复感染新冠。
常见感染新冠后的症状
④ 跟先前感染新冠后,有症状或者体内病毒浓度较高的人相比,感染无症状或者核酸(PCR)检测浓度较低的人,更容易重复感染新冠。
这意味着,如果第一次感染新冠后症状反应大,其实相当于免疫系统正在重建防毒屏障。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连续3年中新冠的患者,首次感染2个月的病房是没白待......
新冠康复者回国流程
应该注意什么?
不管是感染几次新冠康复,或者新冠康复后还在持续复阳,回国流程上大致没有区别。
都要进行以下这几个步骤:
1)有新冠感染史的拟赴华人员(含康复后接种疫苗的人、核酸PCR检测出现阳性的人、ART检测出现阳性的人),应尽早向使馆报备。
报备网址:https://wj.qq.com/s2/5896473/3a7f/
2)如有赴华计划,痊愈后在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须间隔24小时),须满足“交叉检测”要求并提供带可验证二维码的检测报告。
如两次核酸均为阴性,从第2次核酸检测次日起14天内健康状况无异常的,最早可在第2次核酸检测后第15天进行行前检测申请健康码。
举例:9月1日、9月3日各完成1次核酸检测,如9月4日-17日14天健康状况无异常,最早可在9月18日(飞机起飞前48小时内)完成行前第一次核酸检测并于行前第一次核酸检测24小时后完成第二次核酸检测,如均无异常可申请健康码乘坐9月20日航班回国。
图源:flightglobal
3)有感染史人员应在健康码申请系统中如实申报,并将上述2次阴性检测证明随其他健康码申请材料一并上传。
现在的流程相比前两年已经简化很多。
但唯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康复后复阳。
如前文所说,可能是体内病毒残留或者短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
不管哪种情况,体内CT值不符合标准,回国落地后检测出来也是要按照国内流程走的。
图源来自@GUIETY
由于现在在新加坡感染人数众多,所以目测康复者的回国流程,接下来会更加频繁看到。
但如果发生反复感染情况,无疑对于有计划回国的小伙伴不利。比如打乱行程等。
从重复感染人数计入病例统计这一动作来看,新加坡当局正在关注反复感染者的动态。
相信后续会有相关报告出炉。
图源:海峡时报
卫生部长王乙康在早前透露,四到七个月前感染的人,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仅为从从未感染新冠的人的3%。
目前本地日增病例从原本的1万以上大幅降至3000多例,同时在医院治疗的重症患者也降到63人。
这些数据都说明,新加坡在无需收紧社交措施、关边境的情况下,又一次成功挺过疫情反扑。
不过近期反应新冠后遗症的人也越来越多......
椰友们,你们担心反复感染的问题吗?
在新加坡,做好心理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