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合订本”

  

  

  本文40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11分钟

  一、

  个人觉得,2019年12月疫情爆发后,2021年7月是中国疫情防控的“分水岭”。

  以张文宏被喷为标志。

  2021年7月29日凌晨,张文宏发布的一条微博。

  张文宏的观点和主张就三个:公众要继续执行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出门的疫情防控要求;疫苗并不会将病毒清零,但是会降低流行程度和病死率;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在当时社会语境下,说这话是很要命的。

  他的观点受到包括前卫生部高官在内的很多人猛烈抨击。

  因他有美帝留学背景,被一些人骂成美帝买办。

  什么屎尿都往他身上泼。

  于是他逐渐被边缘化,在上海疫情期间就直接选择了闭麦。

  随后,各地的疫情发布会就鲜见临床一线专家坐镇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一些表情严肃正襟危坐的各类行政官员,以公布每天感染人数、以发布各种严厉管控措施为主。

  张文宏之前参加各种疫情发布会是旨在告诉新冠病毒真实情况,消除大家心中的恐慌,正确全面认识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比如大家极其担心后遗症问题和病毒共存的问题。

  2020年4月15日,张文宏就在与四位驻欧大使连线时就明确说道:“现在基本没什么后遗症了,社会急需复工复学。”

  

  2020年9月26日,张文宏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高端医疗服务与建设研讨会就表示,根据新冠病毒目前蔓延的趋势,它已经成为了“常驻病毒”。因此,新冠肺炎防疫需要全球的合作共同努力。

  张文宏指出,与流感等病毒相比,新冠病毒在成为“常驻病毒”后也有其特点。新冠病毒在老年人与年轻人中造成的死亡率相差很大。“新冠病毒如果发生在古代,可能所有老年人都会死亡。但中国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把所有医疗资源投入到老年人中,他们活下来了。”

  看看张文宏两年前的判断,现在不正是这样做的吗?

  那些伪专家们羞不羞?

  他当时提出的,新冠病毒成为“常驻病毒”就是我们现在采取的嘴上不说,但实际上承认无法彻底消灭病毒而放开的措施。

  他说的“把所有医疗资源投入到老年人中,他们活下来了”,不正是我们现在正在提倡老年人去打疫苗,年轻人居家治疗吗?

  张文宏还表示,这次疫情未来的走向极为复杂,我们首先要通过疫苗来建立免疫屏障,阻止疫情扩散。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新冠病毒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病毒,对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整个城市的每一个地方,哪怕是每个社区,都要具备收治、识别、救治病人的能力。

  张文宏,通过自己的专业预判了疫情走势。

  他就是疫情防控风向标。

  他沉默之后,无人敢说与病毒共存这事。

  他沉默之后,无人再说“精准防控”这事。

  于是,各地就基本放弃了“精准防控”这个手段,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种封控,从整个城市到铁柱锁门。大范围城市静默,城市停止运转。

  中国进入“一人感冒,全城吃药”的阶段。

  去年11月底,新变种奥密克戎出现,经过几个月观察,到今年3月,基本确定,该毒株传染力强、但致病率致死率较低。随后,各个国家、地区开始开放。

  我们失去了多少时间?

  当张文宏提出共存言论的时候,那些站出来咒骂他、诋毁他的人,还有那些二缺理中客,说什么现在不是探讨这个的时候的人,以及所有是以大义之名、盛世之名、理性之名,堵住别人嘴的人。

  “你们的智商,配得上你们的苦难。”

  这话不是我说的。但我同意这样的说法。

  最近好像出现了不少阳性感染后很轻微,没有后遗症的现身说法的新闻报道。不少是上海疫情期间的感染者。那已经是半年前的感染了,为什么这些现在才报道出来呢?

  有人认为,中国的媒体做事比较严谨,一定要把感染者跟踪半年,确定真的没事,才报道出来。那为什么之前国外的后遗症报道特别频繁呢?可能也是我们中国的媒体做事特别严谨,深怕民众跟不上国际时事,在报道国际上的内容时特别注重时效性。

  嗯,这“合订本”订得妥妥的。

  虽然没有人能在所有事情上都与你看法一致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人能在所有事情上都与你看法一致,但会有人与你在最重要的方面价值观相同,也与你有实践价值观的相同做法,你要确保与这些人为伍。

  当然,全中国又不是只有张文宏一个专家。

  二、

  专家学者多的是。

  比如被炒作满头黑发三年后变成满头白发的中疾控首席专家吴尊友。

  但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发质变白而认为他专业水平就是杠杠无敌的,这就有点不妥了。

  张文宏的边缘化造就了他。

  比如那个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这两位是坚定彻底歼灭病毒派,特别排斥病毒。

  什么与病毒共存,什么没有后遗症,都是彻底谎言啊。

  

  10月13日,吴尊友说,后遗症覆盖范围较广的健康问题,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以发生在轻症病例。

  有人说,后遗症是某种疾病痊愈或主要症状消退之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症状。这是临床医学的范畴,像张文宏这样的临床医学专家被批不发声,所以吴尊友他们才敢乱说。

  那梁万年说了什么呢?

  梁万年则说,我们要统一认识,摒弃“大号流感论”。

  他还说,很多人认为“动态清零”影响了经济发展,影响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他特别想说,把防疫和生活作为因果关系,是不全面也是不科学的。有些国家不做动态清零,很可能本底是不干净,很可能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我们仍然有时间窗口和机会,包括这次上海,只要坚持下来,就有动态清零的机会。

  

  他强调,采取措施,进行封控、管控,可能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影响,但根源是有疫情。

  他说这话是4月份。

  个人觉得,一个乙级传染病按甲级管理的新冠病毒,就是在这些专家的加持下,成为特别严重的疫情防控事件。

  个人觉得,最需要清零的不是病毒而是这些专家。进行封控、管控的根源不是疫情,而是这些专家。

  我们还记不记得,在上海疫情暴发期间国务院派遣的上海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有位叫叶财德的人。

  张文宏被边缘化,在国家层面派专家去指导指导也是对的。

  但叶财德是什么人呢?

  北京市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他从一个从事针灸推拿为主的中医,社区卫生中心的副主任,突然一下子跨界成为防疫专家,居然去指导上海的防疫工作。

  是不是有点现实魔幻?疫情中的魔都就这么魔幻。

  如果说吴尊友、梁万年之流还有专业知识却说了一些违心的话,那么这个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就是TM一个货真价实的假专家了。

  疫情也很魔幻。

  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

  疫情管控三年,一解封就几天时间。

  前两天还在封路封门,还在大力批准核酸检测机构,要求大家做核酸,生拉活扯地让大家去方舱。一转眼就在撤挡板,核酸检测点被拆除,并要求方舱人员立马全部回家。

  难道是国家有关部门约谈了新冠病毒的代言人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听招呼,知难而退了?到底是病毒变了还是人变了?

  三、

  当张文宏11月18日出现在海口举行的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时,个人感觉他出来了,疫情中的很多措施就会改变。他的很多关于后遗症、病毒的研究得到证实。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文章在写“中招”之人如何从阴转阳然后阳转阴的经历。

  得阳,还是比较难受,毕竟重感冒也是非常恼火的。但大多一周内就会痊愈,没有后遗症。

  12月6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专题报告称,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我们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用平常心去看待它。

  从这个角度看,即使自己被感染了,也不要有内疚感,也不要自责。

  因为,感染在未来会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难免的事情。

  那接下来的后疫情时代,得争分夺秒地发展经济、关注民生、把失去的三年多多少少找点回来,毕竟人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至于对于自己被边缘化,乃至自己被辱骂。

  张文宏是有心理准备的。

  他曾经说,我一路被人欺负过来,现在也是年过半百,我理解什么叫被人欺负。被欺负惯了,一般做两个事情,一个就是你也这样欺负人家,一个就是不跟这些人有关联。被欺负惯了,就知道欺负人的嘴脸是怎样的。

  保重吧!

  现在不为实只为上的假专家满天飞,关键时候这个社会还是需要你这样真正的专家。虽然,你也知道“欺负人的嘴脸”。

  三年疫情如果制成“合订本”,你能看到生旦净末丑都粉墨登场了。

  人性善恶,彰显无遗。

  很多人因为三观不同而分道扬镳。

  四、

  2020年2月1日,武汉中医院医生李文亮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条信息。

  六天之后,2月7日,“吹哨人”李文亮走了。

  李文亮是带着深深的遗憾走的。

  李文亮唯独惋惜:“如果当时大家都能重视这件事情,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疫情爆发。”

  写封城日记的方方有句话一直在提醒世人:我很担心活着的人,把死者为何而死全部都忽略掉。

  这两天上百万人到他这条微博下留言,告诉他“三年疫情结束了”。

  鲁迅先生在其杂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过,“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我们不要“毁灭”给人看,我们希望逆行者、英雄们都活着。

  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值得留下来。

  因为活着,才会有价值。

  该反思继续,该问责继续,不要让逝去的人死得毫无价值。

  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写道: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

  李文亮说:“并不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就是个普通人。”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李文亮只是一个为众人抱薪者,却其倒在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其困顿于荆棘中的一个凡人。

  英雄走好,但愿以后人世间的美好不会辜负你们。

  后疫情时代,希望“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