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0岁大妈执意生3胎,扬言北京4套房养得起,怀不上就做试管
引言
“这么大年纪了再生孩子,不知道有多危险吗?”
“你也不想想自己的岁数,都是当奶奶的人了,10年之后你都60了,还要戴着老花镜辅导他(她)做作业?身体和精力跟得上吗?”
“你要是不听劝,到时候我们可不帮忙!”
“我就是要生,以后也不需要你们管!我还不信了,就凭我这4套房还养不起一个孩子!要是怀不上,我就去做试管!!”
2019年,不顾一对儿女的强烈反对,年满50岁的梁燕玲执意要怀第3胎。儿女们见她固执己见,只能负气而去。
二孩、三孩政策相继放开之后,一些人到中年的夫妻想要再生一胎,关于生养二胎、三胎的社会话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大热门话题。
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想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养儿防老是一个重要方式。
对于很多年轻夫妻来说,多生一个孩子,意味着家庭生活质量直线下滑,经济压力垂直上升,退休时间遥遥无期!
18岁考上大学,22岁本科毕业,25岁研究生毕业,如果没有在30岁之前结婚,你就会面临剩男、剩女的尴尬。
在过年的饭桌上,永远有长辈为你操碎了心:赶紧找个对象吧,越大越不好找啦!赶紧生孩子吧,过了35就是高龄产妇了!
生与养从来都是两码事。生得下,不一定养得起,养得起不一定育得好。
很多夫妻选择只生一个,就是因为担忧二胎、三胎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这个无处不“卷”的年代,生几个,什么时候生,确实是一个值得大家谨慎思考和认真讨论的问题。
01 别有内因
不久前,50岁的梁燕玲就已经升级做了奶奶。本该是帮着儿女带孩子的年纪,为什么还甘冒巨大风险再生一胎?只是因为她在北京有4套房,财大气粗?
有句俗语说:钱壮怂人胆,人有了钱连腰杆都硬气些。名下的4套房产肯定是支撑梁燕玲做出这个冒险决定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是主因。毕竟,再有钱也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安享晚年。
50岁距离我国人均寿命还有近30年呢,好好享受余生时光不好吗?
因为担忧她高龄生育要承担巨大风险,还有之后十几二十年的养儿负担,儿女们坚决反对母亲再次生育。
大家不禁要暗自猜测,儿女们反对怕是也有面子和财产方面的因素吧。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番,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一方面,儿女都为人父母了,母亲却还生了一个比自己儿女还小的小弟或小妹,实在是有点尴尬;
另一方面,虽然父母名下有4套房产,但已经年老退休的父母之后再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保不齐会变卖房产来养育这个新生儿。
要知道,这一对儿女都是梁燕玲亲生的。
那么,让她坚持再生一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已经成家立业的这一对亲生儿女确实都是梁燕玲亲生,但却都是她与前夫一起生育的。
到了2019年,梁燕玲已经与现任丈夫李传忠结婚十余年了,但一直没有再生育一儿半女。
李传忠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对梁燕玲的一对儿女视如己出,尽心尽力将他们养育长大。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无论是爱情的见证还是为今后计,夫妻都希望有自己的亲生儿女,才不枉一起共度几十年。
十几年来,他们一直想要共同生育一个孩子,但却未能如愿。
那为什么迟迟未能如愿呢?
一开始,是因为条件不允许:一对儿女年纪尚幼,又都在上学,家庭开支大,夫妇俩都除了忙工作还有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再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
等到这一对儿女成年后有了工作,家里的开支也就逐渐减少,条件宽裕起来,夫妻二人的压力骤然减小,又正逢国家政策开始鼓励生育,于是再生一胎的念头愈发强烈。
02 备孕
妻子梁燕玲提出再生一个,李传忠也有点意动。他们背着儿女一起去医院咨询了专科医生。50岁的梁燕玲肯定属于高龄产妇,再次生育的风险较大。
李传忠出于爱护妻子的心理,也开始规劝妻子放弃这个决定。
“我们结婚有十几年了,早些年想生一个,那时候你还年轻,现在情况不同了,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你要是有什么事,我一个人怎么办?”
怎奈梁燕玲性格执拗,一旦做出了决定,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对于丈夫和儿女的反对一再驳斥。
无奈之下,李传忠同意配合妻子的决定,但提出一切要在身体条件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再说下一步。
做事风风火火的梁燕玲拉着丈夫一起去医院做了一次全面体检,请专科医生对他们的身体进行一次评估。
幸运的是,梁燕玲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病症,身体条件也还可以,基本具备再生一胎的条件。
听到这个喜讯,梁燕玲越发高兴,开始积极备孕。一方面,她积极拉着丈夫一起锻炼身体,另一方面,要求 自己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
毕竟已年过50,为了尽量降低风险,梁燕玲选择信任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调理法子,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位老中医求药。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愈发快速了,就连煎中药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或者图方便,懒得挤。
按中医药理来说,要让药剂的效果达到最佳,最好用水煎服。于是,每天早起煎药就成了日常。
中药水剂的口感大家都知道,那叫一个苦不堪言。日子一久,梁燕玲一看到药碗就开始干呕。
每个疗程结束之后,她都像是完成了打怪升级,定时去医院“检修装备”。
为了顺利孕育一个宝宝,她严格遵照医嘱调养身子;为了做到无一遗漏,她将这些知识都抄写到一个专用笔记本上,将它随身携带,时时翻看注意。
被迫健身的李传忠从一开始的“苦不堪言”逐渐也被感染,看到妻子这么拼,也积极配合起来,不仅陪着她一起锻炼,还成了她的家庭医生。
这段时间,他们的感情有增无减。
03 心愿得成
在国内女性不孕不育的平均发病率高达12.5%~15%的前提下,高龄的梁燕玲竟然顺利怀孕了!
这个喜讯让丈夫李传忠又喜又忧。喜的是新生命的孕育将为二人带来全新的生活,忧的是妻子的身体是否吃得消,例如产后综合征、产后抑郁等一系列未知的可能。
年轻时候怀孕,她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养胎,现在却动辄就犯困、心情烦躁,对于一丁点儿家务都力不从心。这时候的梁燕玲总是忐忑不安,喜忧参半。毕竟岁月不饶人,身体状况比起年轻时候不可同日而语。
与前两次怀孕产子不同,她出现了此前没出现过的严重孕吐,吃什么吐什么。让李传忠急得团团转,却没有好的办法。
随着孕期增长,她的双腿开始浮肿。为了缓解妻子的痛苦,李传忠专门学习了按摩手法。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李传忠用实际行动履行了恋爱时的承诺。
他懂她,坚持再生一胎是为了弥补彼此的遗憾。
就算是亲生父母,也难免与青春期的子女发生冲突与摩擦。李传忠虽然竭力扮演自己的角色,但难免有尽如人意之处。
做子女的如果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就不会有那么多误解和龃龉产生。但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懂得,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如此,对于未成年子女来说尤甚。
作为亲妈的梁燕玲将一切看在眼里,却毫无办法。很多事情,挑明了反而让大家尴尬,不如维持现状,将生活继续下去。
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不是当事人,大可不必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百年来,阐述父子关系的文艺作品有很多,不限于小说、电影,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节,却都道出一个共同规律:父与子之间,向来是传统家庭关系中最难处理的一种。
得知自己还有生育可能的时候,梁燕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随着儿女成年依次离巢,他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和子女,夫妇俩的使命完成了。
儿子定居另一座城市,女儿远走国外。
他们不想成为空巢老人,等着儿女有空的时候抽空来看一趟,从主动地位的养育者变成被动的受施者。
空巢老人的滋味并不好受,这也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直击人心的原因。
另一方面,梁燕玲知道,有了这个新生儿,那个深藏丈夫内心的遗憾将不复存在。
04 余生所望
17年前,离异的梁燕玲拖儿带女,独自打拼。
茫茫人海,却没有她的依靠和港湾。人到中年,活得像一头受伤的母狼。
人到中年、婚姻不幸、事业陷入焦灼的梁燕玲急需一个坚实的依靠,他不需要很有钱,但必须顾家。
也许是命运的指引,梁燕玲偶然遇见了比她小5岁的李传忠。
她与前夫也曾风花雪月、新婚燕尔蜜里调油,但因为彼此都是要强性格,都全心扑在了个人事业上,对家庭的投入远远不够,小家庭的内部矛盾逐渐加深。
男强女弱,女弱男强都能让婚姻关系维持获得某种平衡。二者都强,互不相让,都想当最佳辩手只能让他们将日子过成辩论赛。
赢了他(她)输了爱情又如何?再深的感情也经不住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地消磨。
“处家庭骨肉之变,宜委曲,不宜激烈。”该委婉的时候,就要委婉含蓄,杜绝歇斯底里,失去理智。
毕竟,说出去的话有时候比刀子还锋利,伤人于无形之间,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
老话说:和顺,齐家之本。
对爱情和婚姻失望之余,黯然神伤的梁燕玲最终选择与前夫分道扬镳。
因为不舍一对儿女,梁燕玲将他们都留在膝下养育。为了儿女,她拼命工作,逐渐在生意上有了新的起色。
李传忠是一名教师,身上自带一股书卷气,生来性情敦厚,待人温和。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很快就喜欢上性格泼辣、成熟干练的梁燕玲。
二者的性格有着明显互补性。
吃一堑长一智,在婚姻上跌倒过一次的梁艳玲有了充分的自省,对于另一半的看法和要求也早已悄然发生改变。与浮财亿万相比,她更愿意踏踏实实过日子,把亏欠孩子们的父爱弥补起来。
在彼此的相处过程中,两人逐渐发现对方是合适的那一个。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殊为不易。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男男女女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夫妻一起过日子,难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李传忠总是大度地退让、包容梁燕玲。当一方通情达理、主动退让,另一方也就会安静下来,反思自己,矛盾就此化解。
在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中,常常胜利的一方并不是真的取得了胜利——他(她)交给对方的答卷上早已记上了许多个红色的叉。
大家都说女人是听觉动物,其实人皆如此。要想看清一个人,最好还是先听其言,再观其行。
梁燕玲得遇良人,15年间他们风雨同舟,彼此扶持,终于在2020年迎来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他们兴奋地、早早地为胎儿取好了大名和乳名,男孩叫什么,女孩又叫什么。他(她)将是他们余生的最大寄托。
结语
2020年,他们的孩子出生了,李传忠一反常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梁燕玲的印象中,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
为了孩子,52岁的梁燕玲决定延迟退休,再打拼十年。家庭和美的她,如今的事业也风生水起。
随着三胎放开,梁燕玲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上了年纪的女性抱着孩子,可不要贸然猜测那是她的孙辈,那样容易造成尴尬!
笔者个人认为,如果自身条件力有所及,哪怕已是天命之年也不妨再生一个。
当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新成员”的降生毕竟是一件大事,仍需要做好妥善准备和长期规划。毕竟现在的养育观念、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早已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相去甚远。
参考资料
1、中华网 《“我有4套房,怀不上就做试管”50岁北京大妈为养老,执意拼三胎》
2、上海热线要闻:《勇气可嘉!50岁阿姨为养老拼三胎,称:在北京有4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