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最新预测:最终可能近90%的人会感染!新加坡总理夫人曾晒药居家自救!
昨天,中国国务院联合中国卫健委,在官网上发布了“防疫新十条”通知。
在通知中,中国官方进一步细化了中国的防疫措施,并推出了部分新政。
通告提出了“轻症或无症状患者居家隔离”政策,未来,中国将和新加坡类似,实行对新冠患者的分级治疗,将更多医疗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另外,通告中也明确禁止了中国各地实行各类形式的临时封控,并官宣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也禁止了封门堵门的行为......
图源:中新社
中国疾控专家,也对中国的防疫有了新的预测。
中国卫生专家发声:
80%-90%的人最终可能感染新冠!
这些天,中国很多专家和机构,都对奥密克戎的危害性做出了解释。
12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应清华大学的邀请,在线上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
报告中,这名中国卫生专家透露了一个事实:在中国慢慢优化调整措施后,最终中国80%-90%的人口都有可能染疫!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浪
冯子健表示,做出这项预测是给予数字模型的推演。但不管如何,“不论疫情防控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图源:新浪
不过,在冯子健的预估中,不是所有人都会立即经历一次感染。
在调整了防疫政策后,不少人会在第一波大冲击下染疫,人数占比会在六成左右。
之后,感染人数会经历一轮平缓期,并最终过渡到80%-90%这个数字。
图源:联合报
而有可能会引爆一轮感染潮的第一次冲击到来时间和烈度,冯子健目前并不能做出详细推论。
毕竟,不同地区政策的调整、政策调整前已经感染的人数及人口流动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实际感染人口占比。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冯子健认为最关键是要为第一次大规模冲击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医疗系统需要为此做好准备,而中国各地区也必须提高疫苗接种率,特别是针对那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尽量减少他们染疫后的风险。
图源:北京日报
此外,要是情况真的非常严重,冯子健也呼吁各地采取适当措施抑制疫情感染高峰。
像是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堂食、减少娱乐活动、鼓励非关键工作岗位居家办公等方式,在冯子健看来都有助于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的大规模突然性爆发。
图源:搜狐
为了让医疗系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不堪重负,冯子健认为需要立即对中国的医护人员进行新冠相关的培训。
一方面,这有助于让医院及时甄别那些新冠重症患者,并对症下药地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治疗。
另一方面,这也会让整个医疗体系都不至于因为猛然激增的新冠患者而疲于奔命,导致其他住院病患被忽视。
冯子健的这番言论,似乎并不是一家之言。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还有一位不具名的专家也发表了相同看法。而他也给出了下一轮疫情大冲击的发生时间,会是在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内。
中国传统春节假期的到来,势必会造成大规模人口流动。而那时候,这位专家预言会是对中国防疫体系的一次大考。
网络大V分享新冠经历
这些药物可提前准备?
就在前两天,中国官媒《人民日报》转载了一位网络科技博主的视频,内容是他自己感染新冠后的全过程。
在视频中,钟文泽分享了自己感染新冠后的身体症状。据他描述,自己在确诊后的第七天就转阴了。
截图自该大V的视频
根据这名大V分享的过程,大致可以看出他的症状并不算太严重,应该算是轻症甚至是无症状患者。
截图自该大V的视频
除了分享自己的感染经历外,这名大V还展示了自己使用抗原检测(也就是新加坡的ART检测)。
当然,他也晒出了自己确诊后、入住方舱医院前所做的一些准备。包括食物、个人娱乐设备等等,可以说是相当全了。
截图自该大V的视频
或许,这位大V的视频对于还未感染过新冠的人来说,能取消减少心中恐惧,以平常心看待新冠的作用。
这名网络大V的视频,并不是个例。这两天很多中国网络媒体也纷纷发文,以一些实例告诉网友,患上新冠后应该怎么做。
比如《Insight视界》,昨天转载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有人在美国的防疫经历,并分享了一些不幸染疫后的自救办法。
文章中提到了两个重要关键点,一个是囤一些缓解(并非治疗)新冠症状的药物,另一个则是去及时接种疫苗。
在囤积一些可用药物上,该媒体列出了多位专家和多个卫生机构的意见,其中有中国香港医院药剂师协会的推荐清单:
也有中国网络大V——丁香医生为不同群体和不同症状患者给出的药品列表:
1)适用于退烧和镇痛
2)适用于缓解鼻塞和鼻涕
3)适用于止咳和消痰
4)多功能复方制剂
上述图片皆来自“丁香医生”
综合来看,出现不同的新冠症状都有不同药物可以缓解不适,患者根据个人需要使用即可。
发烧时 ,可以吃: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注:世卫组织曾于2020年警告说布洛芬有可能会加重针对新冠原始株的病毒感染,但针对奥密克戎还没有类似说法,可酌情使用布洛芬。
痰咳时 ,可以吃:
溴乙烯;
氨溴索;
愈创甘油醚;
乙酰半胱氨酸;
干咳时 ,可以吃:
福尔可定(处方药);
注:如患者为孩童,服用蜂蜜能有效缓解急性咳嗽症状。
流鼻涕时 ,可以吃:
氯苯那敏;
当然,要是不要感染新冠那就是最好的。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才是王道。
以新加坡的例子为例,没有得到基本疫苗保护的人群,感染新冠后的死亡率比“有基础保护”和“有最新保护”的人群都要高不少。(最近一个月死亡人数锐减参考意义不大)
图源:新加坡卫生部
另外,戴口罩、勤洗手等传统防止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手段,都是值得推荐效仿的行为。
或许,中国目前正在走着新加坡曾经走过的、相似的道路。
图源:The Sun Daily
新加坡也曾经历过这一切
这个小国是怎么挺过来的?
去年10月,一轮德尔塔毒株的疫情在新加坡引爆。
新加坡医院瞬间被激增的病患挤满,政府为了缓解医疗系统所面临的压力,开始引入“居家隔离”措施,并加紧时间建造社区隔离设施。
图源:CNA
为了安抚民众的恐慌情绪,时任新加坡财政部长及新加坡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领头人的黄循财,在公开场合向民众发出呼吁,让他们不要太过担心。
“迟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感染新冠,这没什么可感到尴尬的。”当时黄循财向公众传达出了这个明确信息。
事实也确实如黄循财所说的这样,经过了初期的一些慌乱后,新加坡人逐渐接受了新政策,并有条不紊地一边防疫一边继续生活。
到了11月中旬,由德尔塔毒株引起的疫情就开始逐渐消退了。政府在那时也适时放宽了堂食限制。
到了2022年,传播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开始横扫新加坡社区。
今年3月,新加坡这波疫情达到峰值,日增病例一万多例算是相当常见,日增两万例也是时有发生。
甚至还有接近四万的日增病例
要知道,新加坡只是个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小国......单日几万几万的增长,可以说是相当夸张了。
在那时,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也坐不住了,在脸书上分享了个人的防疫心得,并贴出了一些可以在家备着的物品。
这个“居家康复包”包括:
血氧仪Oximeter
在何晶看来,血氧仪非常重要。现在,很多新冠患者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已经感染了无症状的新冠。
没有血氧仪预警,这些患者很可能将无法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等到情况恶化,身体供养不足时或许就已经太晚了。
因此,血氧仪能及时提示患者获得支持,以免他们的器官因长期低氧而受损。
一旦发现血氧含量的读数低于90%,患者必须马上就医。若指数在90%至94%,患者可能需要医生意见,及时补充氧气。
图源:海峡时报
体温计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很多时候不需要测量体温,也知道自己发烧了。
但是,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或者是无法表达自己感受的老人时,体温计就非常直观和有效。
年纪很大的人,免疫反应很弱,即使生病通常也不会发高烧。而年幼的孩子,很多时候除了哭泣之外,无法告诉大人们自己的真实感受。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高烧或长时间发烧是危险的,无论他们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图源:Braun
ART检测仪及口罩
在现在这个疫情大流行的时候,没什么是比口罩和ART检测仪更有用的了。
戴上口罩,即使出门,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感染病毒。特别是淡马锡基金会之前发的那些可重复使用、过滤系统强力的口罩。
而ART检测仪,则是在很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出门。在新加坡现有医疗程序下,不论是确诊阳性,还是成为密切接触者,在满足某些条件下使用ART检测,只要结果是阴性就能出门了。
平时应该在家里多备一些~万一需要呢?(即使不是自己中招)
图源:Healthline
退烧药或止痛药
目前,除了为新冠重症患者提供的专供药物,如辉瑞口服药外,就几乎没有其他能够治疗新冠的药物了。
无论是连花清瘟,还是扑热息痛,都只是缓解得上新冠后出现的一些身体不适而已。想要从新冠中痊愈,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
因此,万一不幸感染新冠,准备一些退烧药或者止痛药,或许会让患者在家中更舒服一些。
含PVP-I漱口液或喉咙喷雾
患上新冠后,很多人会感到喉痛不适,有痒痛的感觉。
含有1%的聚维酮碘的漱口液或喉咙喷雾,能对抗多种包括导致喉咙痛的病菌。
不过,这款药物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像是小孩或者孕妇是不适合使用的。购买前,应该详细询问药房的工作人员。
图源:淡马锡基金会
润喉糖
和漱口液类似,喉糖也是为了缓解患者喉咙不适而准备的。
之前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感染新冠后,就曾为此打call哦~
个人喜欢的偏方
比如蜂蜜水、风油精这些,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患者舒服些......
不过这些偏方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还是要看个人,在此何晶并没有做强烈推荐。
用事实说话,奥密克戎在新加坡造成的影响确实比较小。
从感染人数上看,奥密克戎毒株过高的传播性,贡献了新加坡近218万感染病例中的大部分病例。
但从危害性上看,奥密克戎毒株并没有造成太多人因此而丧命。
图源:海峡时报
新加坡政府一路以来科学防疫的态度和做法,成功将医疗资源留给了最需要的人,从而让这些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事实证明,面对奥密克戎,新加坡采取了一条相当有效的道路。
图源:海峡时报
现在,新加坡已经开放了大半年,防护的责任也落到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就不会崩溃,生活也能自由如常。
这个小国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应该没有人能反对,新加坡的防疫工作大体上还是很正面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