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保险阳性却不理赔事件的背后:饥饿营销应该被看到
最近的热搜榜好像一直和新冠病毒有牵连,舆论辩证较为激烈的无疑是人们通过各大平台购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保险,如今患上了新冠却遭拒赔的问题。
上图是一位女士花费66元人民币购买的某保险公司担保的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理赔保单,我们可以看到最高金额的赔付为20万人民币,多高的赔付啊,挺诱人,不过这样的赔付条件也伴随着水涨船高,想要清醒的领到这份高额的保险怕是不可能。
那么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确诊新冠保险金,如果在没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那我们患上了新冠,就可以领取这笔保险金,金额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元。
但事实并非如此,保险公司给与的回复有些繁琐,我就简单阐述,大意为:核酸检测阳性不行,必须要有医院的诊断证明,还要做CT。并且只是上呼吸道的感染也不行,必须要感染到肺部才行,两个不行,两个行。
新冠疫情的防控全面放开,使得患有此类疾病的人数呈现指数上涨,哪家保险公司能给予全额赔付呢?
试问:倘若真有这样的保险,那谁不愿意投保呢?
这样的事件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方面,这份保险是否过于廉价
从上面的保单上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保险期限是1年时间,一年时间的保费仅仅只有66元,单从个人角度思考,66元的保险费确实很便宜,要知道在还没有放开期间,倘若我们患上新冠之后的治疗费用是相当昂贵的,不亚于一周的生病住院。
我们可以给自己算一笔账,倘若因自身而非新冠生病住院,一周的时间花费至少近万,那么我们国家的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在60%左右,这还是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我们一年一人的保费也至少好几百。我们再反过来看新冠保险,让人们如此担忧的病毒感染,并且伴随有相当的后遗症,要知道的是这可是商业保险,保费本金才66元,多么的廉价。
就像我们买产品一样,产品好,必定有他的价值所在,究竟好在哪里,总是需要衡量的吧,倘若花费廉价,买了一件很难,甚至永远都用不着的产品,那就没有必要买。
回归到新冠保险理赔上面来说,66元的保险,当你患上新冠可能会理赔,但具体感染到什么程度才理赔,我想没有任何人愿意拿着自己的生命健康来做这份验证。
保险公司利用的就是人们在慌乱之中的无头绪,复杂繁琐的合同条款一扫而过,谁能知道这个保险什么时候能用上,理赔有多难,这些只有保险公司的人知道。
另一方面,卖保险的人是否有告知消费者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宁愿看到合同的白纸黑字,也不愿听销售承诺的天花乱坠。
网络时代的便捷,催生了电销岗位的诞生,网络销售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销售人员只顾打出业绩,售后人员收拾残局。
如果在投保之前,销售人员告知投保者,我们这份保险一定是需要你肺部感染并且住院治疗的情况下我们公司才会走理赔程序,还有多少人愿意投这份保险呢?我相信寥寥无几。
如果销售人员承诺的是你只需要交钱签完这份协议,等你阳性了我们就理赔,白纸黑字的协议几个长页,也没有人愿意看,看这销售这么真诚,应该没有问题,那就进入流程,交钱,签协议,流程就这样走完了。
到了真正理赔的时候,售后的话术更是让消费者无言以对,损失的钱也不多,那就算了吧,事情就这样风平浪静。
我记得自己之前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因为销售的各种推销,买了一份保险,前端销售说的是只要有意外住院,就能报销,但当我后来仔细看了合同,想要得到报销,和登天有什么区别,果断选择退保,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没有的,后来又是另一位话术娴熟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直接问到:先生,我看到你之前买了一份保险,为什么没有填完您的信息呢?
后来同样的电话进线,勉强配合把流程走完,才发现是想让我升级保险,办理一个更高价格的保险。
我们都想用最合理的价格获取更高价值的商品,但现实的磕绊我们不得不遵循客观规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