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北京防疫政策重大调整!“接种人数是平日的好几倍”,一地多个疫苗接种点迎来接

  从长期居家人员免做核酸开始,到乘坐公共交通、医院就诊、买感冒药不查核酸,再到多数室内外场所取消查验核酸、取消“落地检”,近日,各地防疫措施优化不停步,解封进行中。

  12月6日上午,北京发布最新优化防疫措施,进入商超、商务写字楼及各类公共场所,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码进入。进入社区(村),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常住居民可不扫码。12月6日起,所有人员进入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航站楼,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2月6日一早,有网友发现,杭州健康码核酸3天倒计时取消了,首页的入杭报备也显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暂停报备”。与此同时,据钱江晚报,近日杭州多个疫苗接种点迎来接种高峰。

  北京:12月6日起进入商超、商务楼宇等

  公共场所可不查验核酸

  据“北京发布”公众号12月6日消息:因应北京防控新形势,在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基础上,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办公室决定,自2022年12月6日起,我市核酸检测查验实行以下措施:

  一、进入商超、商务楼宇及各类公共场所,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码进入即可。

  二、进入社区(村),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常住居民可不扫码。

  三、进入网吧、酒吧、棋牌室、KTV、剧本杀、桑拿洗浴等密闭场所以及餐饮(堂食)、室内健身等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进入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幼儿园和中小学及医疗机构住院部等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五、重要单位和重大活动可根据需要,确定核酸检测查验措施。

  六、各区继续提供社会面免费核酸检测服务并不断优化布局,方便满足群众愿检尽检需求和防疫工作需要。

  倡导市民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接种疫苗、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今起,进入北京机场不查核酸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首都机场获悉,从12月6日起,所有人员进入首都机场航站楼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宝扫码登记及体温正常即可通行。

  记者今天从大兴机场客服了解到,从12月6日起,所有人员进入航站楼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旅客在进入航站楼时,需正确佩戴口罩,使用北京健康宝扫码登记及体温正常即可通行。不过,旅客前往航站楼内餐饮场所堂食时,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在相关查验措施调整之后,旅客在出行前还须提前了解目的地对于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防控政策要求,在满足目的地政府的防控要求后再出行,出行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北京:即日起全市公园不

  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根据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办公室关于公共场所防控政策的决定,自即日起,全市公园执行以下防控措施:

  一、公园门区执行规范配戴口罩、北京健康宝扫码、测温、一米以上距离排队措施,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进入园内公共卫生间按要求扫码入厕。

  三、进入园中餐饮(堂食)、体育健身馆等室内场所需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各公园做好优化调整后政策的公告,保障秩序,提示游客加强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接种疫苗、不扎堆聚集。

  杭州健康码核酸3天倒计时取消

  12月6日,浙江各地发布优化疫情防控举措第二日,一大早,有市民乘坐地铁打开健康码发现,原有的核酸检测3天倒计时小窗口已取消。

  

  与此同时,健康码页面下方的入杭报备登记字样也已消失。记者尝试扫一扫此前的入杭报备二维码,页面跳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暂停报备”字样。

  

  此前,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杭州市关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通告》。12月5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

  

  “接种人数是平日的好几倍”

  杭州多个疫苗接种点迎来接种高峰

  2022年12月5日,杭州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入普通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当天,不少疫苗接种点迎来疫苗接种高峰。

  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凤凰社区疫苗接种点从上午8点30分开始,前来咨询和接种的居民朋友就不断。

  据接种点现场负责人介绍,截至当天15点30分,已经有83位居民接种了疫苗,比平常时间二三十的接种量增加了许多。

  “我们还临时增加了5位吸入式疫苗的接种。”该负责人说,首批推出吸入式疫苗以后,预约的人群正在增加,“这两天50人份的疫苗已经预约得差不多了,需要的居民朋友们还请及时登录浙里办进行预约。”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5日下午,上城区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疫苗接种点人也不少。

  据接种医生估计,当天接种的人数至少是平日的五倍,来的基本上是老年人,约三成打第一针。

  

  潘海松 摄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九堡街道九和医院新冠疫苗方舱接种点还开办了老年人专场。

  正在等待接种的冯永红大伯说:“来打疫苗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社区很贴心,我们老年人出行不便,所以安排专车送过来接种。”

  疫情现阶段

  如何保护孕产妇、儿童和高龄老人?

  孕妇

  ■ 孕产妇如果感染新冠会更严重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乔杰介绍,在总体人群表现上,孕产妇与普通人群感染新冠可能有三点相似:

  孕产妇和普通人群的感染率接近;

  有症状者的比率和普通人群接近,大概在10%左右;

  出现症状的表现类型很接近,比如咽干、咳嗽、流鼻涕、浑身酸痛、发烧等,一般三四天就有好转,差不多七天左右一个病程。

  总体上,感染新冠对孕产妇的健康没有增加更多影响。

  ■ 哪些孕产妇要格外注意?

  乔杰表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孕产妇要加强自我保护。有妊娠计划的女性最好在孕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其次,要预防基础病,尽量调整好身体状态再怀孕。

  孕产妇要注意防护,出门、在公共场所一定要戴口罩,到医院就诊时要戴N95口罩;居家或在办公室时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外出回来勤洗手。

  ■ 如遇封闭隔离,孕产妇无法按时就诊,应该怎么办?

  乔杰表示,孕产妇一定要留好自己产检所在助产机构的电话,遇封闭隔离无法按时就诊,要和自己的助产机构及时联系。如果需紧急就诊,及时与社区沟通,通过特殊通道就诊。

  儿童

  ■ 孩子应当接种几针疫苗?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表示,我国已为3到17岁的儿童提供了疫苗接种,但目前是基础免疫,加强针的接种还未出台方案。

  ■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孩子发烧、咳嗽是否需要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发烧和咳嗽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

  孩子生病后如果精神状态稳定,家长做对症处理、在家观察病情即可。如果连续发热超过三天、持续高热、频繁咳嗽或呕吐,甚至出现包块、频繁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呼吸增快、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老人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表示,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发生严重疾病风险较高,高龄和慢性病是感染新冠后发生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大多数老人往往都具备这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所以更需要疫苗预防和额外防护,预防重症。

  冯子健强调,尤其要尽量防止高龄老人、较严重慢性病患者在疫情高峰阶段感染,因为这时候往往医疗资源比较紧张。所以在疫情上升阶段,尤其应该做好对这些高危人群的保护。

  高龄老人指多少岁?冯子健指出,现在各个国家的患者感染新冠后发生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平均年龄基本在80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越高。所以排序是80岁以上,接下来是75岁以上,70岁以上,再往后是65岁以上。

  国内感染者出现“长期新冠”

  症状的比例较小

  12月5日,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对话时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的非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浑身疼痛等与感冒类似,但临床症状如呼吸窘迫、血氧低于95%等不会在感冒患者身上出现,因此“新冠肺炎已经和感冒差不多”的声音并不正确。

  事实上,美国已有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新冠的致死率是流感的2-3倍(流感的致死率远高于普通感冒),美国新冠死亡病例中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超过90%。

  常荣山表示,这些死亡病例的直接死亡原因并不都是肺炎,还包括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多器官衰竭等。而对于18岁~55岁的成年人来说,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非临床症状基本与感冒相似,如果这部分人群已经全程接种了新冠疫苗,对于新冠病毒不必太过忧虑。

  另外,关于公众讨论已久的“新冠后遗症”,常荣山也做出了进一步说明。他表示,目前被议论比较多的极度疲倦、气短、胸痛或紧绷、记忆力和注意力问题、味觉和嗅觉的变化等多属于新冠长期症状,被称为“长新冠”(Long Covid)。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新冠后症状”(post-COVID-19 condition),指一些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经历的一系列长期症状,也就是被公众讨论较多的“新冠肺炎后遗症”。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080955

  但是,在医学上,后遗症的定义是指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彻底康复后,身体出现的不同于传染病症状的其他临床症状,不同传染病及不同个体的康复期并不相同,一般认为6个月是一个节点。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将“长新冠”的症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但这些症状又确实给新冠病毒感染者带去困扰。今年5月,一项全球新冠最长随访的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呼吸医学》上,是由中日友好医院的曹斌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建伟教授领导的团队完成的。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比例的新冠肺炎幸存者来说,虽然他们可能已经清除了最初的感染,但从新冠肺炎中完全康复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研究还发现,76%的患者(超过四分之三)在发病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持续症状。疲劳、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也频繁出现。

  常荣山表示,从公众普遍理解的后遗症的概念出发,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的确存在,但多出现在危重症患者中(如老年人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目前,国内新冠感染率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且在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的管理体系下,危重症的新冠患者数量较少,随着脆弱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出现所谓新冠肺炎“后遗症”的人数可能会越来越少。

  

  一图读懂|阳了怎么办?

  该不该囤药?

  

  编辑|程鹏 杜波

  校对|王月龙

  封面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每经app(记者:林姿辰)、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北京发布、钱江晚报、浙江在线

  每日经济新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