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解封七日记|防控政策:敢放是勇气,零死亡率是底气

  对于逐步放开,人们并非没有担心。

  减少核酸检测、减少封控区,会不会导致感染者增多?会不会导致死亡病例增加?医疗资源会不会发生挤兑?老人和小孩的安全如何保障?

  广州的经验或有一定借鉴意义。

  首先,感染者增多是必然的。

  广州过去七天里,通报的病例数日渐减少。这并不代表阳性感染者减少,而是因为核酸检测点的撤退,许多阳性感染者未被及时检测出来。

  但民众也无需过分担心。广州曾通报一个数据——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阳性感染者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9成,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死亡病例。

  零死亡率,意味着奥密克戎的致病性低于大部分人的想象。感染上奥密克戎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新十条”提出,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阳性了可以不去方舱,这个重大的转变,正是建立奥密克戎低毒性的基础之上。

  

  ▲珠江新城CBD附近防疫宣传标语。图源:澎湃新闻

  第二个问题,医疗资源会不会发生挤兑?

  据《健康时报》报道,广州市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一周后,多家医院均表示,门诊就诊人数略有增加,但增势不是很明显,整体平稳。

  这是因为,防疫政策在一步步放开,广州的保障措施却并没有“躺平”。

  方舱没有撤离。对于缺乏居家隔离条件自愿集中隔离收治的患者,方舱依然能派上用场。广州布局了定点、亚定点、方舱医院,可用于收治感染者病床数近9万张,及2000张以上的ICU重症床位的应急储备。

  线下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比如白云区对发热门诊按2倍进行扩容,按人口密度增设基层发热诊室,开展24小时运作。

  积极引导轻症患者上网看病。全广州的三甲医院均已开通了互联网医院,为市民提供线上咨询、对症诊疗和快递送药到家服务。花都、白云、番禺、海珠等区陆续发布了“防疫明白卡”,提供了家庭备药建议、发热后居家护理及就医指引。

  第三个问题,老人和小孩的安全如何保障?

  国内外大量数据显示,从症状上看,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后的临床症状更轻、病程更短,发生肺炎、发展为重症的比例较成人更低。

  针对学生群体,广州对线下教学相对谨慎,规定全市中小学(高三除外)暂不恢复线下教学。

  “新十条”明确,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最脆弱的是老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新十条”第六条指出要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据通报,截至12月3日,广州本轮疫情报告的本土感染者中,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656人,其中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有302人。

  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非常迫切。考虑老年人年纪大、行动不便,社区可采取上门接种、开设专场、定期回访等多种方式。

  “新十条”的实施,对城市发展是契机,对城市治理却是挑战。广州经验,值得被看见。

  撰文|柴归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