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现一治愈数月后“复阳”病例,还有传染性吗?
昨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113万人的核酸检测中,发现1人初筛阳性,且该人曾感染新冠。
病愈后阳性意味着什么?是否还有传染性?类似案例多吗?知道君采访了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专家,对此进行分析。
曾经上海入境确诊并治愈 不排除“复阳”可能
昨日,北京市西城区通报了核酸检测情况。2021年1月22日到23日,西城区分批次对居民和驻区单位工作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完成了1130680人检测。其中,仅1名人员初筛阳性,其余均为阴性。该人员于1月22日16时39分在什刹海荷花市场检测点接受检测。
西城随后对该人员复核发现,其为2020年8月经上海入境后诊断的确诊病例并治愈,符合相关规定后于10月入京。
通报中称,该人员已转至定点医院做进一步诊疗,目前,正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会诊。不排除“复阳”的可能。
追问1
是否有类似“复阳”案例?
知道君梳理发现,从去年武汉疫情开始,一些地方就陆续报出“复阳”案例。
去年8月12日和13日,湖北荆州、上海各通报了一例新冠肺炎治愈数月后“复阳”病例。其中,湖北荆州一例为去年2月曾确诊的女性,治愈数月后,8月9日再次检测为阳性;上海一例外地入沪就医患者,去年4月确诊、7月结束隔离,去年8月10日,再次检出核酸阳性。
去年11月4日,北京一名入境进京人员咽拭子阳性。该病例去年10月14日在国外进行新冠核酸检测阳性,10月21日、10月30日两次检测为阴性,11月3日入境抵京,在集中隔离酒店接受闭环管理,之后确诊为“复阳”病例。
在上海市今日举行第94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也曾发现“复阳”病例。
追问2
病愈后再次核酸阳性,有哪些可能?
一位曾支援武汉抗疫的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科专家分析,就目前有限的信息分析,核酸再次检出阳性有几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性是患者体内的病毒并未全部“清零”,一直存在。之所以达到出院时核酸阴性的标准,可能是核酸检测时由于各环节因素而得出了“假阴”的结果,也可能是经过治疗,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下降,降低至检测的最低阈值。
“任何检测方法都是有极限的,只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才会被检出。如果没达到最低的检出量,得出阴性结果是很正常的事情。”该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下,病毒可能潜伏在患者体内,当患者抵抗力下降、病毒卷土重来,最终可以被检出。
另一种可能性,是第一次治疗期间,患者体内的确无病毒残留,但由于个体免疫特点,没有产生抗体,或抗体持续时间较短,或产生的抗体不足以完全免疫第二次感染。也可能是第二次阳性时,感染的是与首次不同的变异病毒。这些判断,需要得出两次感染的病毒全基因测序结果后方能进行。
他表示,任何疾病都有普遍规律与个体差异,新冠肺炎同样如此。有“复阳”、二次感染病例并不奇怪,但也都是小概率事件。
追问3
“复阳”者还有传染性吗?
上述专家分析,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该人员体内病毒的存活情况,也受病毒量的影响。从理论上说,只要测出的的确为活病毒,而不是病毒基因片段,就有传染性。
不过,有传染性也不意味着就会在现实生活中感染他人。“并不是说吸入一个病毒就会被感染。‘复阳’者体内的病毒可能非常少,不足以使他人感染。”他说,加之疫情持续一年多来,公众的防护意识加强,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举措到位,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根据西城通报的结果,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核酸检测,涉及场所进行环境检测和消毒,相关人员及环境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吴娇颖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