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抢下阿兹夫定,新冠特效药需要商业化吗?
7月25日晚,国家药监局披露公告: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适应症,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成年患者。
这条爆炸性消息当即刷屏。阿兹夫定成为第一款国产新冠口服药,将君实生物的VV116、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甩在了身后。
当晚,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与真实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阿兹夫定,复星医药获得阿兹夫定在新冠病毒、治疗及预防领域的独家商业化权限。
在获批新冠适应症之前,阿兹夫定的产业链价值几乎已被华润双鹤、奥翔药业等几家上市公司瓜分完了。如今复星医药冒出来,令市场猝不及防。
有声音认为,阿兹夫定“一女多嫁”。
健识局获悉,阿兹夫定目前的供应能力是每年2亿人份,看起来只要能卖出去,一定可以大赚一笔。不过,消息公布次日,7月26日,“阿兹夫定概念股”几乎全线下挫。奥翔药业跌幅10%,华润双鹤跌幅10.01%,拓新药业跌幅6.27%,新华制药微涨0.63%,就连复星医药也跌去3.11%。
从已上市的新冠特效药营收份额、当下疫情防控程度、市场态度来看,“新冠概念”不再新,新冠特效药不再特别。
复星医药和真实生物的合作,划分为两个区域,区域1为不包含港澳台的中国境内,区域2为区域1以外的全球地区,但不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巴西及其他南美洲国家和地区。
两大区域基本包括了全球市场。据合作协议,复星医药向真实生物给出总共近8个亿的“诚意”,其中5亿元将很快支付:
//
签署协议生效5个工作日内,复星医药向真实生物支付1亿元人民币;
针对国内市场的合作,在对真实生物做完尽调和评估后,复兴医药应向后者支付3.995亿元;
针对国外市场的合作,尽调和评估后,复星医药应向真实生物支付3亿元人民币。
在利益分成上,复星医药十分慷慨:相关区域内的商业化费用自行承担,中国市场销售产生的毛利两家平分,国外的分成待定。
如此大的诚意,可能为的就是拿下“独家”商业化权益。真实生物曾许诺了很多企业,阿兹夫定也不知道“卖”了多少回。
早在4月下旬,“真实生物阿兹夫定即将获批”的消息在市场上传播开来,不少企业就开始宣布自己和阿兹夫定有联系:
4月26日,山东新华制药称已与真实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阿兹夫定等产品的中国及经双方同意的其他国家的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
5月6日,拓新药业公布其阿兹夫定原料药新生产线通过了GMP符合性检查,可扩大产能投入生产;
5月8日,华润双鹤发布公告,拿到阿兹夫定片委托加工生产框架协议;
5月10日,奥翔药业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浙江麒正药业与真实生物签定《委托加工生产框架协议》和《药品委托生产质量协议》……
复星医药和真实生物签的则是“独家”协议,效力上看,似乎比上面几家都要高一些。当然,花的代价也更大。复星在新冠mRNA疫苗上起了个大早,没能得到太大回报,如今在新冠特效药上誓要扳回一局?
摆在阿兹夫定面前的问题是:新冠适应症,需要商业化吗?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新冠特效药共有2种,一种是辉瑞的Paxlovid,另一种是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联合疗法。前者为口服用药,后者为中和抗体注射剂。这两款药在国内外的主要商业模式都是政府集中采购。
关于商业化操作,腾盛博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罗永庆曾表示:这款药与传统药品不同,“它主要的营销模式是政府采购,因此公司商业化团队规模不会太大。”
目前,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在美正处于向FDA申请紧急使用授权(EUA)的阶段,还未上市。据其测算,美国市场同类中和抗体药物的政府采购份额不过几百万人份,每人份的政府采购价格在1500-2000美元。
新冠特效药的销售方式必然以政府管控为主,不能像传统药品那样多渠道营销。药品能销售多少,全在于政府需要多少。而政府需要多少,与各国新冠疫情防控密切相关。
辉瑞已用Paxlovid的营收业绩给全球投资者破了盆冷水:据此前电话会,辉瑞披露,2022年一季度,Paxlovid的全球营收为14.7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4.2亿美元,距离其全年实现220亿元营收的目标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
阿兹夫定新冠适应症在国内的商业化,销售利润不可能太大,最现实的只有物流配送这部分,利润也非常低。
复星医药期待的可能是海外市场的商业化权益。据透露,复星医药将承包阿兹夫定在海外的报批和销售。尤其在非洲国家,复星的渠道有一定优势。
关于阿兹夫定的毒副作用,有相关人士向健识局表示:“阿兹夫定本身是获批上市的艾滋病用药,用于长期服用,安全性肯定是有保证的。现在只是增加了适应症。”
#复星医药##新冠特效药##真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