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院不再要求每天做核酸!医护人员阳性飙升,医疗机构迎来“决战时刻”

  在目前疫情防控逐渐放开的当下,出入很多场合已经不再要求核酸阴性证明,但对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还留出了定期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仍施行常态化筛查。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几日,多所武汉的三甲医院调整了对医护人员核酸检测的要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郭威介绍,目前,按照规定,同济医院不再要求医生每天做核酸检测,对于感染科、呼吸内科、急诊等高感染风险科室,要求医护人员一周三次核酸检测,其他科室一周一检,但其余时间内,所有医护人员都要每天做抗原检测,并在将结果拍照上传。 而近日,某东部省份一位医生也向《看医界》透露,自己单位之前是每周一三五定期做核酸检测,12月9日,该医生所在工作群里收到通知,该省医疗卫生人员核酸定期检测闭环管理系统已关闭,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核酸不再做硬性要求。但是要做好个人防护,门诊区域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不接触病人的药房等区域可带医用外科口罩。

  83401670887508362

  南方某知名大城市一位医生在朋友圈中感叹,卫监部门对医护人员持续一两年每日核酸的要求终于取消了。 据《看医界》了解,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院长宋冬雷之前对于医务人员核酸筛查的要求,一直有着隐隐的担忧。 “医院坚持筛查,医护人员肯定会查出阳性的,可能会带来三大问题,首先,如果无症状,是能来上班还是不能来上班?社会面的放开,毋庸置疑病人会增加,如果把无症状的阳性医护人员关起来,很容易造成医疗服务供给力量不够,产成医疗挤兑。”宋冬雷向《看医界》表示。 其次,宋冬雷认为,如果医院发生疫情,把病房封了,就算快封快解,也得两天,这两天里病房不能收病人了,正常的医疗就会受到影响,或进一步加剧医疗的供给不足。 第三,之前也曾有媒体报道过,来了急诊病人怎么办?急诊病人现在不查核酸了,如果是阳性病人,救还是不救、怎么救、救了之后医院内感染了怎么办……一系列难题将使医院面临大考,过去曾经发生过的问题又来了,又成为一个难解的循环。 “所以我认为,既然社会面都放开了,医院再这么严格控制,其实没有很大意义,最好医院跟社会面同等处理,无症状阳性,继续好好上班,如果感觉不舒服,就在家里先过渡几天,好了再来,重了就到定点医院去看病去。医院也取消筛查,是势在必行的。” 宋冬雷教授的担忧,也确实在现实中上演了。12月8日,一位网友发布自己的急诊就医经历,一位阳性儿童鱼刺卡喉,奔走十余家医院均无法接诊,有的医院是技术受限,有的则是不接诊阳性患者。 值得关注的是,卫生行政部门对此也有了新的动作。1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之前新冠阳性是去定点医院,接下来所有医疗机构都要接诊阳性患者,不得以核酸结果来区分是否接诊,患者不用担心医院不接诊。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还提到,要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对发热门诊、急诊、病房等职业暴露风险比较高的区域加强管理。 但是,严防死守近三年的“院感”红线被突破,一线城市大医院的医护感染数从个位数飙升至近千人。

  传染病专家张文宏指出,接下来  

  的一个月将是医疗机构承压的至暗时刻。  

  阳了的医生越来越多

  11月30日、31日,北京一家三级医院内陆续有涉阳情况发生,仅1天之后,第一例医护人员阳性便出现在发热门诊。   随后,不到一周时间,医院里数个科室,从患者、医护人员,到保洁、护工在内的医辅人员,相继出现感染病例。   彼时,疫情防控“新十条”尚未出台,核酸阳性人员均要被集中隔离。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院内感染更是势不可挡,这道曾被卫健委三令五申的绝对红线,再未在医疗系统内外公开提及。口子一旦被撕开,感染人数便不会在个位数休止,院内感染的冲击潮,比预想的“更快、更猛”。 据北京一位三甲综合医院的工作人员向八点健闻透露,仅一日之内,他所在的医院便测出来700多医护阳性,部分专科近乎全员中招,最后只能留一位医生坚守科室。 截至12月7日,北京另一家大三甲专科医院里,据管理者马翔(化名)透露,每天因本人阳性、家人或同事阳性而不能到岗的人员累积达到了700名左右。这个数字,约是该院官网上公布的全院职工数的20%。在距离北京不远的河北保定,医疗资源更薄弱,也更早遭到病毒的猛烈冲击,部分医院在冲击下甚至取消了院内核酸。 据受访者介绍,该市一家二级医院里,三分之一的医护已经阳了,三分之一的医护出现了症状,只差抗原结果一锤定音,而剩下最后三分之一阴性和阳转阴的医护,苦苦支撑着整座医院的运转。 9日当天,田静(化名)所在的新生儿科,只有她一个医生和几个护士在岗,照顾7个与新冠无关的重症婴儿。她自己的抗原结果刚刚转阴,仍有点咳嗽和浑身乏力。 她们医院早早地取消了院内核酸,对抗原也不再做要求,要不要自测抗原,由医护自己把握。如果测出阳性,也自行上报给科室,再居家隔离。 岗位不能丢,但身边的同事相继中招,今天左边的诊室关了,明天右边的诊室也停了,迟早也会轮到自己,除了无法消解的疲惫,还有一股无形的精神压力笼罩着医生们。 “一开始,还是会有点担心感染新冠,后来得的同事多了,也就麻木了,但还是会担心,工作要怎么继续开展。”一位大夫说。有的医护也担心,阳了之后把新冠病毒传给家人。

  医疗机构已陆续进入“至暗时刻”

  随着感染人数不断走高,疫情防控政策迅速调整,最先被冲击的大医院们,已经开始面临着“每日一变”的挑战。 12月3日开始,虽然公开政策尚未松绑,但北京多个社区已不再强制要求阳性患者去方舱隔离。居民上报自测抗原阳性后,得到的回复是可以在家自行隔离、等待痊愈。

  疫情形势严峻且不明朗,很多医院在做未雨绸缪的打算,要求各科室控制住院患者量,整体住院量控制在50%~60%左右。而一些要求比较严格的医院,还会要求患者未全部出院的病房,暂停收治住院患者,直到全部患者出清。 “我个人感觉放开稍显突然。”12月6日时,北京一家大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八点健闻,医院都在加紧制定新的应对措施。该院当时最早的办法就是全力降低患者密度,一边劝非危重患者尽早出院,一边限制新收患者数量。 然而,两周的变化,对医院来说风起云涌。疫情三年,医院第一次感觉政策和应对策略,都坐上了过山车。 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颁布,社会面核酸被取消,多地卫健委相继调整策略,令医院门诊不再查看就诊患者的核酸阴性证明,但医护的每日核酸照常进行。大规模院感来袭。这给医院管理者们带来了普遍的压力——患者来了,医院要应收尽收,但医护大量阳性下,医院的人手可能不够了。

  为了应对,12月7日,北京部分医院先行一步,自行取消了院内医护核酸。“阳性医护原则上还是不上班,但院里已经通知由各科室自行把握尺度。”12月9日,北京另一位大三甲医院的医生称,“医院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不能停工,所以,医护只要没症状,能上班就上班。” 8日、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连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医院既要做好新冠患者的救治,又不能影响日常的诊疗秩序,建议在门诊、急诊和住院区域设立缓冲区;同时要求所有医疗机构接下来都要接诊阳性患者,不得以核酸结果来区分是否接诊。 随后,在网传的12月9日北京市医疗工作保障会议信息上,重新要求医务人员不再测核酸、不判密接,除发热症状重的医护人员安排轮休外,其他无症状的安排在相应岗位工作,保证达到80%到岗率。 12月10日,多地医院几乎完全松绑,医护人员作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需1天或2天一测核酸,这一持续了3年之久的惯例成为历史。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中国的大部分医院里,几乎每天都发生着变化。这成了另一种新的日常。同一天里,上午和下午的情况都不一样,第二天和第一天又不一样,有时候一天能开5场会议。 同一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疫情防控直播公开会议中提出,要控制整体感染员工的比例,做到医务人员尽量少阳、尽量晚阳,“把时间段延长,不要聚在同一时间段爆发感染”。医护人员改戴N95或KN95口罩,发热门诊、核酸采集点和进入阳性患者房间的医护,还要穿戴隔离衣、帽子、手套和面屏。

  “医院要做的所有努力,就是要比社区感染的速度慢,只要熬过最近一个月,下个月的压力就会比较少。但高峰期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如果医疗管理做得不好,一定会出现比较大的院内感染导致减员,同时患者感染,病死率增高。”张文宏在华山医院的疫情防控直播公开会议中如此说道。

  本文信息来源:看医界、八点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