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未来 5 年,新消费行业的 3 大趋势

  在本文留言,精选 2 位朋友的评论赠送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人心红利 2:突破流量瓶颈的增长方法论》一本 ~

  2022 年即将结束,疫情仍在反复,股市时常波动,不确定性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而商业的魅力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成功的商业是用确定性打败不确定性,将 " 可能 " 变成 " 可以 "。

  过去的一年,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与 1000 家企业的创始人、领导者进行交流,发现成功的企业虽各有成功之处,但背后又有相近的方法论,他总结为 8 个字:"抢占心智,深度分销。"

  中国的创业者如何在动荡的市场中找到 " 确定性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如何做好抢占心智和深度分销?新消费品牌的未来机遇在哪里 ?

  临近年底之际,江南春在最新力作《人心红利 2:突破流量瓶颈的增长方法论》为我们复盘了关于新消费领域在品牌传播、发展趋势和营销增长的 3 个底层逻辑,希望可以助力你在新的一年把握行业态势,行稳致远。

  01增长焦虑的时代,品牌传播的两大误区

  江南春:

  市场研究公司凯度做过总营销回报率的分析,发现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 70% 的销售是由它的品牌资产贡献,只有 30% 的销售来源于它短期做的流量。

  而非常多的品牌把 90% 的精力投入到效果立马可见的促销和流量广告当中。促销和流量广告可以帮助品牌达到下个月的销售额增长目标,但是不能帮助品牌走出价格战和流量战,不能让品牌走进消费者心智,企业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应有的利润。结果是价格不断下降,流量成本不断上升,利润变得越来越稀薄,这就是焦虑的源泉。

  同时,处在互联网时代下半场当中的一些企业有很多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有极致的产品、极致的性价比,就会有消费者。因为互联网时代有口碑传播,每个人在网上都可以发出声音。而事实往往相反,你的品牌在 " 种草 ",你的竞品在反向 " 种草 ",面对这么多不同的观点,用户最后依旧无法做出判断,更加依赖品牌做出消费决策。对精力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品牌作为信息简化器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实际上最终是选择一个品牌。当别人还在 " 种草 " 的时候,你应该去种一棵大树。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互联网会让沟通变得更有效。实际上也不是的,虚拟世界是无限的,品牌投入得再多也很容易被淹没。而现实世界是有限的,只有打爆消费者有限的生活空间,在现实世界的有限空间中去引爆品牌,才能获得更大的露出和更大的可视性。

  吴晓波:

  你刚才讲到了一个概念 " 种草 ",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整个传播已经不再是金字塔式的,大家也不知道消费者在什么地方,所以会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通过场景化的描述,让消费者形成认知最后导流来购买,这是所谓的 " 种草 " 行为。而 " 种树 " 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什么是 " 种树 "?

  总结一下 2022 年的媒体趋势就是三点。

  第一个趋势是用中心化媒体引爆品牌,对抗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所谓的 " 种树 ",就是通过中心化媒体形成集中引爆,然后把品牌的形象打入消费者心智。很多品牌是被引爆起来的,无论是分众引爆的,还是顶级卫视栏目引爆的,都叫 " 种树 "。

  0~1 亿元规模的品牌可以去 " 种草 ",培养原始的种子用户。大多数公司在两三亿元规模之后需要引爆破圈,才会带来真正的销量增长。所以 " 种树 " 和 " 种草 " 不矛盾。菲利普科特勒先生讲,要形成社会共识,必须打动 5 种人群:购买者、决策者、影响者、体验者、传播者。今天我们看到 " 货找人 " 的精准分发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但是 " 人找货 " 才是打造品牌。打造品牌需要中心化的媒体来代替碎片化的流量,来建立主流人群的群体认同。

  第二个趋势是用不断重复对抗用户在信息爆炸环境下的快速遗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介绍,人们对于熟悉的东西会放松认知,做出舒服而轻易的判断。品牌就是要通过重复,建立消费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在品类当中成为标准和常识,成为消费者不假思索的直觉选择。

  第三个趋势是用确定的媒体逻辑,对抗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使用核心媒体长期累积品牌心智,这样复利效应才会越来越大。谁都想创造当年最火的营销事件,但是它的成功率很低,很难复制,可遇不可求。

  凯度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暨 BrandZ 全球主席王幸在百强品牌排行榜的发布会上,强调了 " 双微一抖一分众 " 的概念,她认为这是当前传播的有效范式,即线上以 " 双微一抖 " 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进行内容营销,和线下以分众为代表的媒体在公寓楼、写字楼、电影院的场景营销相组合。

  02 做了 30 年消费品的营销,最大的体会是8个字

  前段时间喜茶开始裁员了,2021 年海底捞好像也开始裁员,大家就说新消费、新国货是不是已经做到头儿了,你对这些观点是怎么看的?

  我觉得新消费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创新,也有许多需要回归传统的地方,但坚信新消费的未来是光明的。因为新一代有新一代的需求,一定会催生新一代的品牌。今天新消费发展稍快了一些,过于依赖流量红利,所以根基略显不稳。

  今天对新消费来说,流量红利的放缓会带来一次回归。今天的新消费品牌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有些新消费品牌过度追求精细化运营,战术上的勤奋解决不了战略上的问题。做到 2 亿5 亿元的规模之后你没有去破圈,铁杆粉再多也就是这点量。所以需要破圈,抢占更多的消费者心智,从网红品牌变成公众品牌。

  第二个问题是渠道太依赖线上。我预测中国新消费的下一波浪潮是线下化。当真正建立了强有力的线下渠道渗透率的时候 , 新消费品牌才能实现更大规模的增长,才能真正具有比较强的盈利能力,因为线下是有限货架、有限心智。

  我觉得很多新消费品牌都在经历补课阶段,这些所谓的新消费势力,原来可能都不在这个行业。因为它们掌握了流量能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通过流量投放和电商的风口期,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但它们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供应链的问题。做美妆的也好,做牙膏的也好,做雪糕的也好,做到一定规模以后都去买地建工厂,回到供应链本身。因为如果制造能力不够,就没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定价能力。

  第二个是线下渠道的问题。新消费品牌和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公司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品牌开始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第一件事不是去找消费者,而是找一个生产线,把品牌设计出来,通过分销商的渠道卖给大家。现在可能是通过流量化的方式先获得一批用户,但回过头来,该补的课、该踩的坑、该做的事都得重新做一遍。所以,我们要用更长的周期性的心态来看一个企业。那么,你认为今天的新消费品牌怎么办?

  我做了 30 年消费品的营销,最大的体会是整个新消费要回归本质。总结为 8 个字:" 深度分销 " 和 " 抢占心智 "。

  渠道渗透率高、心智渗透率高才是王道。

  首先,产品一定要好,没有好产品根本进不了决赛。但进入决赛之后你也不一定会赢,因为同一级别的优秀公司会跟你同场竞技。这时候渠道渗透率很重要。

  其次,你在消费者心智当中等不等于一个品类,等不等于一个特性?你抢占了消费者心智吗?在消费者心智中有没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强品牌有更强、更长期的竞争力和免疫力。强品牌有溢价能力,即使在促销的时候也有利润,而弱品牌已经没有利润。在经济低迷时,消费者其实会把钱花在更稳妥、更具确定性、信赖感更强的强品牌上。危机期间,强品牌敢于出手,反而是一个与其他品牌拉开差距、扩大份额的好时机。

  03企业打造品牌的节奏是什么

  你觉得一个品牌应该先去打动消费者理性的一面 , 还是感性的一面?品牌打造的节奏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一个差异化的价值,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打法。

  比如说创业起步的时候要有独特的功能卖点,要么代表一个品类,要么代表一个特性。这个时候通过精准分发和社交 " 种草 ",抓住原点人群。

  你达到几亿元的规模之后,精准分发、社交 " 种草 " 进入了瓶颈期,之后要通过品牌定位引爆破圈,要成为一个细分人群的首选。

  从几亿元规模开始奔向几十亿元规模时,品牌会进入第二个瓶颈期,需要迭代新品和开创场景。绝味鸭脖以前的广告主打味道麻辣鲜香,但要实现再增长就需要场景引爆。比如分众在写字楼给绝味做的电梯广告是 " 没有绝味鸭脖加什么班!",在公寓楼电梯里投放的是 " 没有绝味鸭脖追什么剧!" 这就开创了场景,有可能激发潜在需求,创造商业增量。

  当企业发展到百亿元规模,已经是个行业领导品牌,就要提高品牌势力,输出价值观,建立文化认同,成为领袖品牌。很多公司的失败在于方法都懂,但是阶段错位了。很多公司刚建立的时候就讲情怀,但是在今天,讲情怀往往是成功者的特权。

  在过去两年里,我觉得最成功的案例是妙可蓝多和元气森林。它们都是首先把公司战略目标聚焦在非常好的细分赛道,然后选择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和火力,迅速打知名度破圈,在细分品类中建立起了绝对的领导地位。

  当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认知,提起 "0 糖 0 脂 0 卡 " 大家就想起元气森林;提起奶酪棒大家就想起妙可蓝多。这样的品牌形成了虹吸效应,真正建立了品牌的护城河,公司就可以非常稳定、持续地发展,品牌是最持续的流量。

  怎么甄别一个真实的、潜在的品类赛道?

  其实挺难判断的。我认为有两个判断方法:第一个判断方法是看看这个品类当中有没有一个做大的。比如在乳酸菌这个细分品类中,有个对标公司是养乐多。养乐多已经做到了五六十亿元规模,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赛道很有潜力。第二个是判断伪需求和真需求。元气森林当时做了 100 多种产品,把这些产品在网上通过精准分发,先做小规模测试。最后只有 4 个产品卖得动,卖不动的就迅速淘汰。

  刚才你其实给创业者两个启发点。比如做男装,可以去研究在全球的男装市场里,哪种流行风格或者品类现在在成长,做国际市场的对标研究。此外,要敢于试错。那假如我也在做羽绒服,但是这个行业里已经有一个波司登了,该怎么办?

  中国市场足够大,有很多可以创新的地方。要么细分一个人群,要么细分一个场景,要么细分一种功能。

  商业的战略定位主要是 4 种:" 老大 " 通常是封杀品类,品牌等于品类 , 比如购物 " 上天猫就购了 ";" 老二 " 则是进攻 " 老大 ",突出自己的特性," 多、快、好、省上京东 ",核心是送货快;" 老三 " 垂直聚焦,唯品会 " 专门做特卖的网站 ",聚焦一个细分领域 ; 再后来者开创新品类,在无人地带降落,拼多多 " 拼得多,省得多 ",开创了社交拼团模式。

  给所有创业者一个建议,就是你的行业里面出现像山一样的竞争对手,对你来讲可能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你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离开这个行业,第二是死磕,在巨人的身影之下去寻找生存的可能性。通过差异化的竞争、专业化的战略寻找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我觉得商业就是一个智力的极致拼搏,是智力的游戏,这也是商业性感和让人激动的地方。

  本期推荐书籍:

  * 本文整编自吴晓波与江南春的直播对谈及江南春 2022 年最新力作《人心红利 2:突破流量瓶颈的增长方法论》,中信出版集团 2022 年 12 月出版。文章首发于公众号 " 吴晓波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