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父母双双阳了,历时5天打赢病毒,我们这样守护

  朋友的父母,两人一个85岁,一个83岁,并且有不少常见病(有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等,每年住院3-6次),生活已经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平时很小心防护,从开始嗓子干发烧开始,到退烧,还有些疼,共历经5天,靠在家吃药和观察自愈,没有去医院。

  重点:很多老人经常不舒服,所以容易忽略,总说没事没事,一定要及时和老人沟通,及时发现异常,尤其是照顾老人的第一人,一定要关注老人的三餐饮食、排便和精神状态,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只要有情况一定要多关注,多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和老人反复叮嘱。

  从一听说老人,我们就开始着急了,就想立即赶过去,这时候想起来我们买的保险有线上家庭医生,赶紧联系。与医生联系上以后,确认了以下几件事,这个还是很重要:

  1.医生首先确认有没有打疫苗,老人三针疫苗都打了。这个很重要,也是医生的判断依据,来综合判断,给予老人用药建议。

  2.通过吃退烧药可以把体温降下来的就是可控的,不算严重,多饮水,保持营养。

  3.老人最主要的任务是降低体温,防止基础病出问题,关注老人的各项身体指标,所以要关注血压、心率、血糖。

  4.在家里可以控制住就不要去医院,三个指标要关注,高烧不退(39度以上)、血氧低于93、呼吸30次以上,考虑到老年人可以是血氧低于95,呼吸28次以上,如果出现上述问题,马上送医院。

  5.我把老人吃的药跟医生说清楚,医生说没问题,继续吃,不用增加或改变药物。大量喝水,好好休息是关键,营养是关键。(同样是喝水,可以选择米汤,山药水等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补充水分。)

  确定以上这些信息以后,我们就开始商量,最后达成一致,先不去医院,老人也不想去,明确不想被抢救,在家观察,发烧就吃,实在不行再打120。

  预防

  父母年龄大了,从疫情开始紧张,我们就非常小心,不敢随意走动,只有嫂子和父母同住,余下上下班的孩子都各自在家,避免接触,增加感染风险。

  从疫情开始紧张的10月份就几乎不出门,每天开窗通风,嫂子出门戴口罩,手套,回家立即洗手,都是我们买好菜和必需品给送过去。嫂子都是把物品在门口酒精消毒静置一会,再拿进家。还是中招了,可能和蔬菜水果有关系,这个只能消毒外包装,很难逐个消毒。所以家里有老人,最好还是囤菜,减少买菜次数,降低感染风险。

  患病过程

  第一天,父亲是第一个有症状的,但是不明显,稍有不舒服。

  父亲是第一个有症状的,第一天觉得不舒服,平时也常这样,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所以我们都忽略了。

  第二天,父亲症状加重,开始发烧,我们才开始注意。

  第二天开始父亲就感到虚弱,非常难受,稍动一下就有点喘,傍晚就开始发烧,38度以上,这时候我们就开始警惕了,想到是不是新冠。嫂子也开始低烧,两人几乎同时有症状,母亲当时嗓子干了好几天,自己也没注意,以为上火了。嫂子给父亲用了泰诺,母亲和嫂子都没有服药。

  第三天,三个人都开始发烧,嗓子干痛,吃了退烧药。

  当天早上,父亲烧退了,不再高烧,但嫂子已经意识到不对劲赶紧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送去了抗原,三人检测后,父亲和嫂子都是两道杠,母亲还是阴性。

  老人不愿去医院,我们商量后达成一致,尽量不去医院,所以让大家吃了莲花清瘟,发烧了再吃退烧药。

  母亲嗓子痛,当时没有发烧,嫂子上午就开始发烧到38度左右,吃了退烧药,温度慢慢下降,还要坚持做饭,我们都很担心,打算再去一人照顾,是嫂子坚持先不用,老人目前不发烧,已经很好了,如果再发烧,再叫救护车。

  到下午嫂子的体温才慢慢下来,到37度,一直有汗。到了晚上父亲和嫂子又开始发烧,母亲体温也到38度,告诉他们4-6小时吃一次泰诺。

  第四天,父母基本体温正常,母亲开始嗓子疼、剧痛,嫂子也开始咳嗽,还是发烧。

  母亲嗓子疼的厉害,于是吃了草珊瑚含片,大量喝水,吃维生素c,还吃了抗病毒,效果不太明显,就坚持喝水,还发着烧,烧得不太高38度,吃了退烧药,有所缓解。

  晚上嫂子体温又高了,赶紧吃了退烧药,父亲不发烧,没再吃退烧药。

  第五天,体温正常,,嗓子疼。

  三个人体温正常,父亲和嫂子开始咳嗽,父亲有痰,问题不太大,正常吸氧。嫂子嗓子有些干,不太咳嗽,母亲嗓子疼得厉害。

  写在后面的话

  父母都没有出现肌肉酸疼,浑身疼的症状,母亲发烧前有嗓子干的症状。而且全家人嫂子是发烧最厉害的,母亲嗓子疼得最厉害,症状都不一样。

  我们严格按照各种指南控制他们吃药,三个人下来,父亲吃了三次退烧药,老妈吃了两次退烧药,嫂子吃了两天退烧药。医生说老人基础病多,最好不要吃连花清瘟,对血压、心率控制有影响,父亲吃了一天连花清瘟疫,老妈吃了一天,嫂子吃了两天。

  千万大家意见一致,不要一人一个想法,这么大年纪,一般都会立即送医,我们幸好是父母头脑清楚,坚持不去,否则我们也不敢硬扛,这个真的不能乱。

  如果有一两个医生朋友最好,或者线上家庭医生问诊也可以,医生见过的病例和经验更足,能够有一个专业判断,再者能让我们更安心,否则我们真的是心里没底。

  大家好,我是冒泡,今天的文章借鉴了网络的信息,如有疑问,请咨询我!谢谢,请点赞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