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板蓝根、后有双黄连、连花清瘟,中药到底作用几何?

  2003年,非典,卖火了板蓝根;2020年新冠,先卖火了双黄连、后又大火的是连花清瘟。

  后者我不知道具体有多大的作用,但前者,板蓝根,被证实的确对非典无效,但这十几年下来,国人的“板蓝根”情结,依然意难消,板蓝根靠着“非典”一举上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中药明星”。

  我不是什么医药专家,我只是一个站在门外听专家们解说的门外汉,我同你们一样,对中药一无所知,但有着天生的基因在里面,这基因是几千年来的中药历史。

  查询百科可以发现,板蓝根是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但是谁在当年把板蓝根同非典结合起来,这背后又有着多大的产业链,我的确无从猜测。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传言所左右?

  接着,我们又来说说双黄连。

  自从以李兰娟院士为首的中科院研究发现双黄连可能有效之后,就连兽用双黄连都卖脱销了,好事情是,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还是非常重视的。

  但不好的事情是,在百科上查询,或者翻阅论文研究,并没有十足的证据显示双黄连对疫情有着治疗的作用。

  好运的是,我没有买过双黄连。但这不妨碍双黄连赚大钱,是的,这是板蓝根的剧本。

  双黄连有没有拿错剧本我不知道,但大批购买双黄连的消费者一定是拿错剧本了。

  我担忧的是,除了“群体无意识”引发了盲目从众和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之外,在被数次“营销”之后,国人对中药的信任度是否会严重下降?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是写职场的,但以一个门外汉的视角,我想说说,中药在此次事件之后,是被人更加信任,还是被消费者所“厌倦”?

  说说这次的主角吧,在今年以前,我从未听过,但今年之后大火的连花清瘟。

  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用了连花清瘟会对疫情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这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这是实锤,几乎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放在国外,又出现了戏剧性的种种。

  先是连花清瘟被瑞士查获,说是里面只有薄荷成分,需要拦下。

  紧接着,美国海关又对连花清瘟实施查封。

  事实上,我认为中药和西药的确有着不同。在西医上的分析和查验对于中药就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如果我们把所有中草药拿来化验,这肯定是属于植物一类的常见物质,这是毫无争议的。但中药的不同就在于,它的确跟西医中的理论和科学研究有着区别,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把脉看舌苔等等,这在西医来说,的确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所以,中西在我看来本质是有着区别,看待这件事,真的用不着争辩一个“你死我活”。

  但另一个问题是,中药走出世界的难点除了和西医建立的系统存在根本差异之外,另一个问题就是中药在近几年的“名声”的确不太好。

  板蓝根和非典,这算是最早最有名的“传言”了吧。接着又是很多充斥在电视广告上的一类中药广告,什么专家啦、病人啦、现身说法,什么灵芝、银杏啦,当我们看的越多,也就对“中药”渐渐产生了抵触的心理。

  这一点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尤其之多。

  某些中药的确是把中药这个产业的名声搞臭了。中药的未来,值得我们警惕,这个国粹中药,在未来该如何被年轻人接受?

  还靠着吸引老一代的恶俗电视广告吗?还靠着“伪劣”专家和病人现身说法吗?

  不可能了,哪怕是等着年轻人变老,也不可能了。

  有句歇后语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中药发展到今天,它是有着价值和医理存在的。但不能被“过度消费”和“某些老鼠屎”而坏了中药的名声。

  年轻人们的未来,不仅仅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中药的未来。

  再这样透支消费者对传统中药的信赖,那么在未来中药又应该卖给谁去?

  全部产业转型吗?还是全部中西医结合?

  事实证明中药是有效的、是好的,但中药当下和未来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地位。

  靠“恶意透支”,就是在透支未来。

  未来的年轻人,可不再是人云亦云的“群体无意识”,他们是拥有独立思考的生命,他们会辨别出,什么是良善的、什么又是虚伪欺瞒的。

  中药的路,从前走了几千年,往后也希望能够继续走下去。

  注:此篇文章不针对任何企业和个体,仅仅讨论个人见解,如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这个“门外大汗”的肺腑之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