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可乐和橙汁会导致抗原检测试剂呈弱阳性?|新闻鉴证组

  2022年3月11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随着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网上也流传出种种说法,究竟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1、可乐和橙汁会导致抗原检测试剂呈弱阳性?

  网传图片上排列了9个抗原检测试剂盒,并注明分别检测的是何种液体,可乐对应的T位出现颜色偏淡的横条。

  视频则展示了测试者用橙汁滴入抗原试剂,T位出现横线的情况(T位上如果出现横线,就代表检测呈阳性)。

  网络上流传的这些图片和视频究竟来源于哪儿,它们又是否真实?

  首先我们对网传图片进了反向搜索,发现该图片被多次引用,但未有追溯到更早的出处。

  于是我们以“可乐”和“阳性”作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发现了大量类似的以可乐或橙汁滴入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实验的帖文或视频。

  其中,BBC在2021年7月7日还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新冠病毒检测:如何识别用可乐或果汁做出来的假阳性结果》的报道。

  文中首段就写到:新冠病毒检测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结果是阴性,但是英国青少年却在社交网络分享如何检测得到“阳性”结果,这引起了轩然大波。

  详细阅读文章我们了解到,英国的青少年之所以将检测的结果造假,是为了逃避上学,这造成了资源浪费等极为严重的后果。并且,他们的造假方法也是从网络视频上学来的。

  我们在视频网站上继续搜索相关视频,找到了多条演示如何将可乐或橙汁直接滴入抗原检测试剂盒后,T位出现横线的视频,且点击率都非常高。

  那么,是谁发明了这个方法,或者说谁最早提出了这个方法?

  再进一步检视检索结果,我们发现在2020年12月的相关帖文是数量较多的,并且多条帖文都提到,奥地利国家委员会的成员迈克尔·施内德利茨在议会现场对一杯可口可乐进行了COVID-19快速抗原测试,测试结果为阳性。

  于是我们找到了迈克尔·施内德利茨的个人账号,看到了他在2020年12月11日发布的帖文和视频。

  视频的内容为他在议会的演讲和试验展示,在帖文中他表示:我今天在议会上展示了可口可乐令COVID-19快速抗原检测的结果呈现阳性,这说明对COVID-19的大规模检测毫无价值,但却花费了政府数千万欧元。

  主持人 梁茵

  2020年12月,正好是欧洲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也恰恰是欧洲国家开始大量使用抗原试剂盒的时候。

  把可乐和橙汁作用在试剂盒上,让它结果呈现阳性的科学解释究竟是什么?

  我们连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进行解答。

  问:抗原检测试剂的检测原理是什么?

  答:

  核酸检测测的是新冠病毒内的遗传物质RNA,抗原检测测的是病毒表面的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蛋白包括S蛋白、N蛋白、M蛋白和E蛋白。人体一旦感染病毒,这些结构蛋白可作为免疫原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蛋白包含多个抗原表位,可以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通过抗体检测抗原的存在,从而证明样本中有新冠病毒。

  也就是说,抗原和抗体它是一对,它就会结合。这种被结合了的抗原抗体就会激发这个显色反应。

  抗原检测比核酸检测更方便、更快捷,但是其敏感度要比核酸检测低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需要在病毒量比较高的时候才能够检测出来。

  那么一般来说,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症状以后,前五天可能会阳性率高一些,如果太早了或者太晚了,就检测不到了。

  问:把橙汁或者可乐这一类饮料倒到抗原试剂检测盒里面,它就会呈现出一个阳性的结果,您觉得会产生这样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

  抗体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蛋白,蛋白质在受到加热或者是酸碱这些化学刺激,可能会发生变性。这个蛋白变性之后,就有可能会出现检测的误差,会出现假阳性。

  如果我们用可乐、柠檬汁或者这些偏酸性的饮料,那么它有可能会让我们蛋白变性,会出现这种假阳性的这样一个结果。当蛋白变性之后,这个结果是不可信的。

  因此,可乐和橙汁的确会导致抗原检测试剂呈弱阳性。

  2、喝过可乐后进行抗原自测,就会得到阳性结果?

  那如果刚喝完一杯可乐或橙汁之后马上去检测,是否会呈现假阳性呢?

  对此,我们进行了实地检测。

  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报告为阴性的前提下,我们进行了抗原自测。

  把头轻轻地倾斜,尽量地张大嘴露出两侧的扁桃体,用拭子在舌根轻轻的摩擦,摩擦扁桃体两侧至少3次,在喉壁摩擦至少3次,将拭子放入病毒的裂解液中。

  握紧试管,并且让拭子和我们的裂解液尽量充分地接触,将拭子的顶部断掉,盖好试管帽,并且尽快晃动5秒钟。

  将试纸静置20分钟,检测结果为:阴性。

  那么在我们喝完可乐之后再去进行病毒的抗原检测,是不是就真的变成两条杠了?

  喝过可乐后,我们再次按照说明书进行测验。

  经过20分钟的等待,我们可以看到试纸上依然只在C区有一条横线。和我们第一次的检测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专家表示:

  如果说我们只是喝了可乐,是不太可能引起假阳性的,它更有可能引起假阴性,因为它可能会把我们呼吸道分泌物给稀释掉。

  抗原检测需要在病毒量比较多的时候才能够检测到,如果大家提前大量地喝水、喝饮料,它可能会把呼吸道的分泌物稀释掉。

  这里需要注意:

  大家在进行抗原自测的时候,按照说明书的严格要求,在使用试剂盒之前的半个小时之内都不要抽烟、喝酒、喝饮料,甚至是嚼口香糖,这样测出来的结果才是最准确的。

  但是网传的视频当中把可乐、橙汁这样的饮料直接滴在试剂盒上,的确是可以出现阳性结果的。

  3、一张“疫苗打得越多死亡越多,疫苗根本无法防重症与死亡”的图片来自何处?

  2022年2月6日起,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流传一张图片,内容为一张英文的数据统计曲线图表,并配有中文,标题位置的中文为:每百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疫苗打得越多的死得越多,疫苗根本无法防重症与死亡。

  这篇网文当中,它引用的这张图表和数据到底来源于哪儿?真实可信吗?

  首先我们将图片中的英文进行了翻译,首行的标题为:每百万人中每周确诊的新冠死亡人数。

  首行标题下面的一行小字为:每周确诊死亡人数是指前一周的累计确诊死亡人数。

  图片中图表下方的一行小字为:资料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CSSE新冠数据。

  仔细地观察图片,我们发现图片右上角有一个OUR WORLD IN DATA的标志,因此我们推测图表来自OUR WORLD IN DATA。

  因此我们登录了该网站,在搜索栏中输入“WEEKLY CONFIRMED COVID-19 DEATHS”找到了相关图表,并且将日期选择为与目标图表相同的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2日,得到了这张图片。

  通过比对,可以看到原始图表标题下面的英文还有一部分的说明性文字被删掉,原始图表和目标图表的以色列曲线也是不同的。

  由此可以判定,网传照片与实际的数据图表并不符合,是经过后期处理的。

  而且目标图表与原始图表中,均没有数据和英文提及疫苗接种率,更没有目标图表中中文所显示的结论。

  那么在OUR WORD IN DATA中,到底有没有关于新冠引起的死亡率和疫苗接种率之间关系的这样的图表呢?

  在OUR WORD IN DATA新冠专题中有各种数据统计,但并没有直接将接种率与死亡率合并的数据统计图表。

  不过我们在相关内容中发现了一篇标题为《接种了疫苗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之间COVID-19的死亡率有何不同?》的文章。

  文章发表于2021年11月23日,作者署名为爱德华·马修和麦克思·罗瑟。

  阅读文章我们发现,作者提出如何统计并比对数据,并汇集了美国、英国、瑞士和智利公布的按疫苗接种情况划分的官方死亡率数据。

  文章以可视化图表的方式比较了未接种疫苗、完全接种疫苗但没有加强、完全接种疫苗并加强的新冠确诊死亡率。

  这些可视化图表的数据还在持续更新。

  通过比对美国、瑞士和智利的数据图表,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完全接种疫苗并加强的新冠死亡率,小于完全接种未加强,远远小于未接种疫苗。

  点击该文的作者处链接,可以看到他们分别是该网站的数据主管与创始人兼董事。爱德华·马修曾经在牛津大学人口健康和初级保健健康科学系担任数据科学家,拥有巴黎政治学院的硕士学位。

  主持人 梁茵

  其实说到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对比数据,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香港卫生署一直以来公布的数据。

  我们找到了香港卫生署2021年12月31日到4月24日的对于新冠病毒死亡个案和接种疫苗之间关系的数据图。

  可以清楚地看到,9000个新冠病毒死亡人数中,有72%的人是从未接种过疫苗,有16%的人接种过一剂疫苗,有11%是接种过两剂疫苗,只有1%的人是接种过三剂疫苗的。

  由此可见,有图未必有真相。我们在看数据图的时候,还是要看清图中的注释。

  那么,网传的接种新冠疫苗造成的重症和死亡率更高的消息为假。

  本期编导:张恒

  出镜调查员:马浩然

  文字编辑:于二丫、吴亚楠

  举报/反馈